过新教学设计(共8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280857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新教学设计(共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过新教学设计(共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过新教学设计(共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过新教学设计(共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过新教学设计(共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新教学设计(共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新教学设计(共8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新教学设计(共8篇) 第1篇:过新教学设计-、多媒体演示过新年的画面,并欣赏音乐春节序曲,感受过年的气氛。2、说说自己对过年的印象,或喜欢过年的理由。3、师生共同布置教室,让我们的教室充满过年的气氛。(背景音乐:过新年伴奏音乐)4、读一读春联,突破教学难点:附点节奏。5、学_歌曲的歌词部分:(配上锣、鼓)引言: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首过年的儿歌呢,你们想听听吗?6、学唱歌曲:(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2)哼唱歌曲,熟悉旋律。(3)听唱歌词,鼓励学生大胆随机表演。(彩带或方巾。)(4)齐唱歌曲,对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7、歌曲处理:引言:同学们,你们觉得过年高兴2 -4第2篇:过

2、生日教学设计过生日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比较,通过体验比较的过程,获得比较的不同方法,从而理解感知最多与最少,最大与最小,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大小,比多少的感性经验,因此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多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感知和理解最多与最少,最大与最小。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2.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3.通过比较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_惯。 教学重点:感知

3、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大小、多少的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 瓶子 杯子 教学教法:情境-探究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知道自己的生日吗?今天是小红的妈妈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课件出示情境图)2、观察主题图,这么多好吃的,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比较大小(1)、学生看图说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2)、爸爸开始切蛋糕了,他一共切了几块?(出示课件) (3)、比一比,哪块最大?哪块最小?(4)、小朋友们,刚刚我们比较了三块蛋糕的大小,知道哪块最大哪块最小。如果西瓜切成这样你是不是也能比较他们的大小呢

4、?(出示课件) (5)、学生回答比较的结果。(6)、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需要我们比较大小?2、比较多少(1)、我们身边有很多大小不一的东西,需要我们仔细去比较,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杯饮料:(出示课件)比一比:哪杯装的最多?最多的画“” ,最少的画“o”。 (2)、同桌讨论完成此题,再集体订正。(3)、小朋友们请看,他们家过生日喝了两种饮料,这两瓶饮料哪瓶多,哪瓶少呢?你们能比较吗?(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意见) (4)、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比谁多谁少都是靠眼睛观察,然后判断的,现在这两个饮料瓶的高矮、形状都不一样,我们只靠眼睛观察就不能准确的判断了,那么你能不能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呢? (

5、5)、学生集体找方法,教师演示比较的过程。 演示两种方法:A、把高瓶子倒空,将矮瓶子里面的饮料倒进高瓶里面就可以比较出来了。 B、把他们倒进玻璃杯里面比较。 (6)、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比较的方法,你们真棒!看来,我们比较多少、大小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进行动手操作,用同一个物体量来比较。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再次出示生日情境图,观察,从这幅图上,你能不能用刚学过的比较大小、多少,来比较一下餐桌上的物品?学生可能会发现盘子的大小不同,西瓜和西红柿的大小不同。2、完成教材P19页第1、2题。 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3、出示教材P19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4、出示教材P

6、19页第4题(1) 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_什么。 (2) 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5、完成教材p19第5题A、指导学生观察图,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同桌交流。 B、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_,你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 比多少 1、观察 2、同一个物体量第3篇:过春节教学设计过春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的不同_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应会: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

7、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喜庆的2隐性内容与目标使学生简单地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_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_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学_材料:有关春节的录像、图片。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给

8、大家讲讲关于春节的知识。3新授提出问题:你认为春节最令你难忘的、有趣的场面有哪些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投影:补充介绍在构图和内容上有新意的作品。4学生作业作业要求: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小结组织交流。第4篇:过新年教学设计过新年教学设计歌曲分析:歌曲过新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2/4拍,五声C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出现,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教学内容:人

9、音版第八课过新年 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的由来和_俗,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能用欢快、活泼、明亮的声音来演唱过新年这首歌曲,体验过新年愉悦的心情。3、认识打击乐器“鼓”、“钹”,通过节奏训练,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1、了解春节的基本_俗,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2、能积极完成各项律动、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过新年,体会过年时喜悦和热烈的气氛。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聆听歌曲新年好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创设情境,歌曲导入 师:再播歌曲新年好,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熟悉吗? 生: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说出歌曲的名字。

10、生:师:这首歌曲给我们带入了热闹而又欢快的春节,好像我们已身临其中。那么,老师想偷偷的问下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 生:师:你们想知道年是怎么由来的吗? 生: 师:那么,听听老师来卖个关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年三十我们称它为过年,其实真正的新年是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因此,我们新年的另一个名字也就叫做春节。),好了老师今天

11、还带来了一首新年歌曲,你们想听吗? 生:三、情境带入,新歌学唱1、初听范唱,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曲听过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感觉.(说出情绪)2、复听歌曲,请学生回答问题 师: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生:师:请跟着老师来拍拍四二拍节拍。3、师范唱。师:同学们老师唱的好听吗? 生:师:你们想学吗? 生:4、闯关游戏:第一关:节奏训练: 24 xx xx xx x 24 xx xx xx 0 24 xx xx x 第二关:对对联:上联:鞭炮声声锣鼓响, 下联:唱歌跳舞多欢畅。师:瞧!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副对联,可惜的是只有上联和下联,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写出一个横批。 生:师:同学们真棒!

12、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对联朗读找找跟我们闯的第一关的哪个节奏相似? 生:师:回答的真好,有了一幅完整的对联和对应的节奏,老师不由得想来唱一唱这幅对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合作一下吗? 生:师:师唱简谱。 生:唱歌词。师:恭喜同学们,闯关完毕!让我们来学_新歌曲过新年。5、模唱旋律。小声慢速用lv音模唱旋律。 注意:连音线 61 65 自然慢速用lv音模唱旋律。 注意:0四分休止符完整跟琴声用lv音模唱旋律。6、全曲分为6句,打乱歌曲顺序。让学生通过刚刚模唱旋律,找准歌曲顺序并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师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师读第一句,生自读同样节奏的第二句)情感渗透。(说说歌曲唱歌了哪些内

13、容?)(图片认识锣、鼓)7、填入歌词,完整的跟琴演唱歌曲。四、合作创编,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除了跟伴奏还可以把歌曲表现的更好,下面老师给大家一点时间全班分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还能用什么更好的方式表达歌曲。2、展示交流。(全班分三组;唱歌秧歌步;敲桌子当鼓;拍手是锣。)五、总结全课,主题升华。师: 快乐的时光已向我们挥手,同学们,老师想问这节音乐课你有收获吗? 生: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都有满满的收获!让我们手搭肩膀每排每位同学相接再次为巩固歌曲。 生: 师:(方法同上)由教师领头每排相接走出教室。第5篇:过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

14、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_。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二、教学要求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学_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三、教案(一)课时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_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15、初步理解词义。第二课时:巩固复_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二)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老师提问(以下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是谁?学生回答(以下答):雷锋叔叔。老师板书(以下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答:一句话。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板书:go yo过(走过) 要问: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答:有五句话。(请五名同学各读一句话)学生每读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