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与评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280852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与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与评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118-119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读懂图意,分析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预测和推断发展趋势。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发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各一张,1号图纸一

2、张。课前谈话同学们,十一刚过,你们都到哪儿旅游了?(学生交流)老师的家乡在人间仙境蓬莱。你们去过蓬莱吗?我们那里还有全亚洲最大的海洋极地馆,今天让你们一饱眼福。(播放蓬莱海洋极地世界视频)说说你最喜欢什么节目表演?看到这些可爱的海洋动物,你们的心情快乐吗?下面咱们就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开始今天的课堂。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提出问题。课上师生围绕着海洋极地世界可爱的小海豚展开谈话,创设真实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师:课前我们欣赏了海洋极地世界的精彩瞬间。小海豚初来的时候很活泼,可没过几天就不是那么爱活动,猜猜怎么了?(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会想到小海豚可能是生病了)工作人员非常着急,及时对小海豚进行

3、科学的治疗,而且每隔四个小时给它检测一次体温。说到这儿,你最想知道什么?(针对小海豚的病情,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看来大家都很关心小海豚的病情发展情况,下面老师就告诉你们小海豚的体温测试情况。【评析: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因此课前老师以精美的视屏展示了海洋极地世界的奇妙与壮观,并以“小海豚生病了”这一真实的素材导入新课,巧妙地拉近了孩子们与新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合作探究,创造折线统计图。(一)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整理。1、出示凌乱的原始数据。让学生认真观察表示小海豚体温的数据,说出有什么感

4、觉。引导他们想到运用统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整理数据。并说说都学过哪些统计方法,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方法快速把小海豚体温统计好。2、学生小组合作对小海豚的体温进行统计整理。教师掌握时间,因为画条形图比较麻烦,所以不必让学生完成完整的条形图。3、各小组汇报交流。分别让采用不同整理方法的两个小组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选择这种统计方法的理由。【评析: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统计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看似一组凌乱的数据,其实是别有用心!教师通过这组数据,激发起学生对数据整理、统计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在小组整理的过程中,唤起了学生对以往学过的统计知识的回忆。在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求学

5、生说明选择这种统计方法的理由,实际上是让学生们更加明确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二)对新的统计图进行探究。1、对比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投影分别展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提问: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们把这两种结果放在一起对比一下。作为医生,要研究小海豚的病情,你们觉得哪种法更能“直观”地看出体温的高低变化来?(条形统计图)2、借助条形统计图半成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其中一个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说说为什么没有画完?让学生结合绘图的过程谈谈感受,意识到条形统计图画起来有些麻烦,太慢了。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既要画框又要涂色,的确有些麻烦。那你们有

6、什么想法?(学生交流,提出可以简便一下)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数学学习就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板书:繁 简)能不能想出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既表示出每一个时刻的体温,又能清楚地看出小海豚的体温变化呢?【评析:“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是学生潜能得到开发的重要标志,也是创新学习的起点。由两种统计图的对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清楚直观的优越性,又从中发现问题条形图画起来比较麻烦。教师抓住契机,巧妙地把学生发现的问题再抛给学生,激发学生针对条形图进行思考:怎样进行转化才能由繁至简?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究的学习中,也体现了折线统计图产

7、生的必要性。】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想法在1号纸上画出来。探究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设计,以便在交流时有目的地选择由繁至简的设计,让学生思维也经历一个由繁至简的转化过程。4、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分享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并进行对比。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画斜线用阴影表示画出一个条形的空框不涂颜色画一条横线表示体温用一个点来表示通过交流、比较,让学生体会到画点的简便性。5、探究描点的方法。(1)请选择“画点”方法的小组上台详细介绍这种方法。教师激发学生提出疑问:怎样画点?为什么画在横竖线的交叉点上?这样画能表示出什么意思?(

8、2)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进行小结:首先找到表示时刻的竖线,在找到表示温度的横线,两条线的交叉点,就表示某一时刻的温度是多少。(3)课件出示空的统计图,让学生试着找出8月31日10时小海豚的体温是39.5度这个点的位置,进一步巩固描点的方法。(4)继续让学生找几个点,然后教师在课件中出示所有的点。6、学习连线,引出折线统计图。(1) 体会连线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医生最关心的应该是什么?从点子图上能看出体温的高低变化来吗?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温度的高低变化情况?(2) 动手连线。因为点的位置不同,所以学生能感受到体温的高低变化。可以让学生上来指一指两个相邻的时刻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了。学生在

9、指的时候会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自然地连成一条线。抓住学生从一个点指到另一个点的动作,及时评价:这个同学的动作很好,这条线太有价值了,能清楚地看出体温是下降的。这么有价值的一条线我们把它画下来。(课件将两个点连起来)教师小结:这样用线一连,就能更清楚地看出小海豚的体温变化了。(板书:连线)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其他几个时刻温度的变化,让学生用手比划着说,教师随学生的比划将所有的点子依次连线。(操作课件)(3)认识折线统计图。当课件上出现了折线统计图后,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回顾总结:大家真是太了不起了!你看,我们刚才用点表示出每个时刻体温,用线表示出体温的高低变化情况。像这样的统计图,在数学上

10、叫作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评析: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小组探究与交流,在比较与分析中优化出最佳的表示方法描点,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再一次经历了由繁至简的转化过程。在连线时,教师善于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三、分析运用,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在读图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课件出示与小海豚体温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合理地分析运用。(1)8月31日22时小海豚的体温是多少?观察小海豚的最高体温是多少?(学生回答)

11、(2)研究表明小海豚的正常体温是36-37度。根据这个信息你来分析一下小海豚的病情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说出小海豚开始发烧了,后来体温逐渐下降,最后恢复正常)教师小结:从图中我们不仅能看出小海豚每个时刻的体温,还能清楚地看出小海豚体温的高低变化情况,这可是折线统计图的一个重要特点,它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这个特点,你来预测一下,再过四个小时,小海豚体温可能是多少?说说理由?(学生根据体温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评析:几个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对图中折线反应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逐步体会到从折线统计图上不

12、仅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课是折线统计图最大的特点。尤其是第三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来分析问题,明确变化规律,推想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了折线统计图分析、预测的作用。】2、运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选择。出示十一黄金周期间每天到海洋极地世界的游客数。说说从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假设明年十一你也要去旅游,你打算哪一天去?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旅游人数的增减变化趋势来分析问题。3、拓展运用,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出示聪聪、明明一个周踢毽训练的成绩变化统计图。(1) 选择谁去参赛?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根据折线统计图的走势看,聪聪最有潜力。(2)将

13、两图叠到一起比较,(课件动态显示两条折线放到一张图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师:像这样的统计图在数学中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将来我们还会学习研究它。【评析:统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现实问题,因此每一个练习的设计,都注重了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尤其是“选谁去比赛”一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以及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凸显了统计的应用价值。】四、生活拓展。1、寻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价值。(1)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折线统计图。(2)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折线统计图:心电图、股市走势图、全球气温变化图。2、观察全球气温变化图,有什么发现?全球气温变暖的后果是什么?学生

14、交流后,教师出示课件并解说:全球变暖导致北冰洋的冰雪融化;由于捕食不到猎物,北极熊将互相猎杀;而海象也许会在地球上彻底灭绝;南极的帝企鹅也将失去美丽家园。3、布置作业:你们想知道南极冰川每年都以多少立方米的体积融化吗?课下大家可以查阅近十年的资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在班级内交流。【评析:“生活中来、生活中去”是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本节课是由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为素材展开探究的,课的最后教师又通过生活中常见折线统计图的交流,让学生了解到“全球气温变暖”这一现象,借助这一素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对“南极冰川消融情况”的调查中,真正体现了

15、数学是来自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反思:经过反复的研究,最终完成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的课堂教学。一遍遍地试讲,一遍遍地修改;一批批陌生的学生,一次次全新的课堂挑战,让我在课堂上不断地磨炼和提高!每一次精心的备课必然付出百倍的辛苦和煎熬,可最终回头品味课堂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句话,都犹如是口含晶莹剔透的珍珠让我感觉细腻而润甜。纵观自己的教学,自满于以下两点: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统计的数学价值。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因此,我在课堂设计中做了大胆的创造与尝试。课前播放了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蓬莱海洋极地世界”的视频画面,海洋动物的精彩表演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然后以“小海豚生病了”的话题打开了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大门,让学生产生了对小海豚体温研究的想法,由此自然地想到了运用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围绕着对“小海豚体温变化”的研究,学生又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中发现了问题并产生了创造一种新的统计方法的需求,从而步步深入研究出了折线统计图。后面无论是运用折线统计图对小海豚病情分析的环节,还是“十一黄金周期间海洋极地世界游客数统计”的练习,都让孩子们置身于一个个趣味性的情境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