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开题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280847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工程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测绘工程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测绘工程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测绘工程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测绘工程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绘工程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工程开题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 精密三角高程的方法探究与误差分析学生姓名 刘玉书 指导教师 杜继亮 专 业 测绘工程 班 级 08-3班 填写日期 2012年04月10日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一、对专业及毕业设计的认识专业认识 测绘工程是从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提取有关研究地球及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空间坐标及信息处理等知识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大到地球空间位置的研究、地球形状确定记坐标框架建立,小到测设某间房子的外墙轴线、某座桥梁的柱中心,测绘学可谓包含了宏大与精微。在“科研建设,测绘先行”的当

2、今,测绘学在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尖兵的作用。 测绘工程的专业研究领域:包括研究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精确确定地面控制点的三维位置的大地测量学;通过分析、处理和解译物体影像来确定物体形状大小及位置的摄影测量学;研究地图理论、制图方法和地图应用的地图学;研究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中的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变形监测及分析与预报等理论和技术的工程测量学;研究海洋定位、海底海面地形、海洋环境等自然地理信息分布及海图编制的海洋测量学;在处理测量数据中求最佳估值和评定精度的误差与平差理论;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提供多种空间动态地理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工程专

3、业已经从单纯的测量和制图发展为当前以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新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测绘学科经历了在理论上、方法上和技术上的重大变革。 测绘工程的应用领域:包括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工程设计和施工,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交通、水利、林业、通信、地矿等的国民经济建设方面;规划设计国防工程、测绘军事地形图、保障远程导弹、航天器的发射和精确入轨的国防建设方面;研究地壳形变、地震预报、气象预报、滑坡监测、环境保护、建设数字城市等的科学研究方面。 测绘工程的发展方向:领域从陆地扩展到海洋、空间,由地球表面延伸到地球内部;技术体系从模拟转向数字、从地面转向空间、由静态转

4、向动态,并进一步向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成果从三维发展到四维、从静态发展到动态。 测绘工作者应具备素质:坚实的专业知识,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及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进取精神及思维能力。四年已逝,专业学习伴随着人生成长,测绘工程融入了我的血液,我俨然已成为一个测量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毕业设计意义的认识 经过了四年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乃是对学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之检验。1、 毕业设计(论文)锻炼反应专业水平能力。 反应出本科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等综合应用的情况,对于我专业来说反应出个人文字表达、绘图质量、计算方法与结果的分析等方面所达到的

5、水平情况。通过完成课题过程中的工作能力及表现,反应出是否有独立从事设计、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组织管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等情况。2、 毕业设计(论文)体现专业素质。 完成课题过程中按指导书或任务书所提出的要求、内容及时间,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所规定的任务,保证质量,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方案的制定、设计、实验和计算都正确,无原则性错误,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创造性。在设计(论文)中,能结合题目查阅和利用有关中外文资料,在实验和上机操作过程中熟练应用基本技术。设计(论文)图纸齐全,制图符合规定,文字工

6、整,说明书(论文)语句通顺,能全面重点地说明问题。表现出对自己的工作掌握得比较深透,对所提主要问题能正确回答。3、 毕业设计(论文)传承专业精神。 经过了四年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从刚刚入学时的一张白纸成为了具备专业素质和精神的专业型人才。而这些知识能力与精神都来自于一本本专业知识书籍和老师们的传承。书籍理论是前辈测量者们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以兢兢业业之专业精神一丝不苟、呕心沥血所得。我辈学之,不觉字字珠玑,受益无穷。更可贵的是从教习老师们那里学习来的宝贵经验,那是老师们作为测绘工作从业者经过十几年实践中得来的无法复制的实践经验。 这一切放之于四年而浓缩于一篇毕业设计(论文)中。从这个

7、角度来说,毕业设计(论文)其实是完成了一种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精神的传承,以致测绘工程学能够薪火相传,为人类服务。毕业设计(论文)是本学科专业人才在测绘道路上走的更远的第一座里程碑。二、 设计(论文)选题选题意义 随着测绘技术中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新测绘技术、方法在测绘领域越来越被人们广为推崇,但传统的测绘方法仍在某些测绘工程中被广泛采用。全站仪现已普遍用于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及工程测量中,并且测量手段简洁、电脑计算高速和边长测量精确。全站仪的激光测距代替了经纬仪的视距,同时俯仰角度可以快速读出,因而极大地提高三角测量的作业效率。在实际施工

8、过程中,利用全站仪精确测距的优势进行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普遍代替水准测量,不但可大大减轻高程测量的重负,也可相应提高高程测量速度。 在工程建设的勘测、施工中常常涉及到高程测量,现场采用的传统测量方法是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水准测量是直接测定高差的方法。在平坦地区,当精度要求较高时,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控制点的高程。但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用水准测量测定高程,外业作业量大,工作效率较低,有时甚至非常困难或无法实施。三角高程测量是利用全站仪、棱镜间接测定高差的方法。它不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且施测速度较快,是丘陵和山地测定高程的常用方法。随着全站仪的普及,三角高程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使

9、测量的外业工作愈加高效和快捷。 在小范围的测区,利用目前较为先进的测绘仪器结合传统的测量方法,测绘灵活、方便、快捷,精度完全可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野外实际工作及工程测量、控制测量中,三角高程测量一直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测量高程的方法,而如何高效率、高精度地解决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对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和探讨,为今后三角高程测量在测绘工作中实际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资料收集选用明细1顾考烈,鲍峰,程效军.测量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2李聚方,赵杰.地形测量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3索效荣,李天和.地形测量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

10、074王金玲.测量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5王晓春.地形测量M.北京:测量出版社,20106王晓涛,张志恒.全站仪高程测量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9):156-157 7 郑汉球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8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编著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武汉:武汉测大学出版社2009 9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第三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0许国辉 高精度EDM 三角高程测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02 11张莉.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比较与误差分析J.科技信息.2009. 12聂杉越, 陈继文, 续庆义.提

11、高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探讨J.东北测绘.2000. 13 潘正风,杨正尧,程效军,成枢,王腾军.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2004. 14 张国良,朱家钰,顾和和.矿山测量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15 郑德华.精密测距三角高程精度分析及高程混合网定权J.同济大学学报2004(4):507-512设计整体思路、方法、手段论文框架: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精密三角高程基本原理与误差理论 第三章 精密三角高程的误差分析 第四章 精密三角高程三种方法的比较 第五章 总结具体实施细则: 1、解析三角高程基本原理公式,分析公式中影响三角高程的变量:距离的归算、测量;竖直角的观测

12、;仪器高和觇标高的测量;大气折光和垂线偏差对三角高程的影响。探讨实践过程中消除或减小误差的方法。 2、通过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两种测量方法的误差分析来论证能否利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 3、通过几种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比较,提出使三角高程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施工速度更快的方法。目前在三角高程测量中, 主要应用单向观测法、对向观测法和中间自由设站观测法测相邻两点间高差。结合全站仪三角高程原理, 导出不同方法的高差计算公式, 并利用误差传播定律推导出中误差计算式, 对各种方法的高差中误差数据进行分析。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比较对向观测法、中间自由设站法、单向观测法时的精度。毕业设计(论文或专题)主要成果精密三角高程的误差分析与方法探究论文一篇设计创新之处1、对精密三角高程进行系统分析,从精度是否合乎要求到具体方法的深入探究。2、从比较中重显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所适用的情况。四、进程安排 第1-5周,实习收集资料; 第6-7周,写开题报告; 第8-13周,做设计; 第14周,撰写、整理、打印设计书; 第15周,评阅及修改设计; 第16周,设计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系(教研室)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签名:年 月 日二级学院审查意见:主管领导签名: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