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导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277778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说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说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说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说导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导学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导学案课时:第一课时学案设计:冯 鑫班别: 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能背诵全文,译读全文。一、导入:(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愈的马说。【一马当先】【千军万马】【天马行空】【心猿意马】【犬马之劳】【汗马功劳】【老马识途】 二:下面我们来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要求:大声地向你身边的同学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作者、 写作背景、文体方面的知识。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兀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

2、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3、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 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

3、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三、整体感知1、给下面字词注音骈(pi a)n槽枥 (c ao l i ) 一食(shj或尽 粟(s过一石(d a n)食(s 1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si也食(shl不饱 食(s 1)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ye) 外见(xi a n)辱(r u) 伯乐(b6 l e)2、 一起来朗读课文。(有可以背诵的,可以当堂背诵。如果没有,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背诵。)四、下面来积累重点字词句。(1)解释加点的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4、乐不常有。日行千里的马但是故虽有名马,只辱 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辱没 马夫跟普通的马一同死马厩用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 吃尽”的意思。粟(s u):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食,同 饲”,喂。 者:的人。其:指千里马,代词。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这样,指示代词。虽:虽然。才:才干。美:好的素质。 见:通“现”,表现;显现。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且:犹,尚且。 欲:想要。 常:平常的,一般的。 不可得:不能够得

5、到。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按照 道:正确的方法。策之:鞭打马 以:晓它的意思。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执策:拿着马鞭。临:到 跟前邪:通“ 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2)一词多义1. 策2. 之材:通“ 才”才能。鸣之:马鸣叫,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 1):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 丿、2):恐怕,表推测语气,确实。通其意:通3.其o/、策之不以其道 ( 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指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策之不以其道执策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不以千里称也(把,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6、尽 )4、以5、尽(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代词,驱赶千里马的。恐怕”。)策之不以其道(按照)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尽,竭尽)其真无马邪?马鞭(音节助词,不译。 )表反问,加强语气。 )1 才美不外见 :“ 见” 通“ 现”,显现、表现。2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食”通“饲”饲养; “ 材” 通“ 才”,才能。3 其真无马邪 :“ 邪” 通“ 耶”表, 示疑问 ,相当于“吗”。(4)、翻译句子。一组一句。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2、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辱没在马夫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3、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

7、能吃尽一顿粮食。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的的特点来喂养它。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养马人)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到)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6、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能识得千里马吧 !五、向身边的同学说说文章大意。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写下来,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解决。六、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方面的知识,并解决积累了重点的字、词、 句,理解了文章大意。请同学们课后做好复习巩固,并为下一节课学习文章主题作好预习。马说导学案课时

8、:第二课时学案设计:冯 鑫班别: 姓名: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2、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一、导入:世人常常感叹机遇不至,自己纵有惊天动地的伟才,却难遇上一个欣赏自 己的伯乐!于是,古之文人常抒发出不平之鸣,从屈原的离骚到李商隐“不问苍 生问鬼神”,直到韩俞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于是,历史上演了一幕幕时常相似 的画片: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不能不令后人为之扼腕长叹! 今天我们就来进- 步深入探究马说的主题,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情感情。二、1、齐读课文。2 、背诵课文。三

9、、给文章划分层次。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第二段: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第三段:归纳全文中心,对 食(s)马者”的无知妄说进行辛辣的嘲讽。四、理解课文,筛选原文填空。1、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描绘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 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6 本文的主旨(中心句)是: 其真无马邪

10、?其真不知马也。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五、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文章仅仅是在说马吗?如果不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2、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指出“伯乐”“千里马” “食马者”的寓义。写法:托物寓意千里马一一有才能的人。伯乐一一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愚妄,浅薄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3、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修辞:排比

11、作用:增强语势,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4、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5、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生活中,一般是有了去发现人才的 人,人才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6、结合全文,谈谈成为 “千里马 ”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一、要具有良好的资质或才能;二、后天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三、要能遇到善于识别人才的伯乐。六、巩固拓展1、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

12、人也 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3、读完本文以后,你认为伯乐应具有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 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 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赵普不怕触怒宋太祖,为国三荐人才。七、小结:在封建社会,人才因统治者的昏庸无知而被埋没的悲剧让我们痛惜。当今 社会,我们拥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激励的挑战。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但能改变我 们自己。愿大家努力拼搏,超于自我,成为驰骋生活中的千里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