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副词)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2777769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副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汉语(副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汉语(副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副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副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程度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主要有“最、绝、极、太、殊、尤、甚”等;表示程度加深的主要有“弥、益、愈”等;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主要有“少、略、微、稍、颇”。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论衡别通)(二)范围副词表示总括全部的有“皆、悉、尽、咸”等;表示范围小的有“但、徒、特、第、直、仅”。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左传隐公元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木兰诗)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三)时间副词“行、垂、且、将”等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方、正、适、会”等表示正在进行;“既、已、业、尝、曾”等表示已经

2、过去;“长、常、雅、素、俄、暂、姑、”表示动作行为的久暂。(四)情态副词方式:俱、并、间、微、窃、故、固;速度:暂、遽、猝、立、即、旋、稍、渐;频率:数、亟、累、屡、仍、辄、每(五)否定副词常用的有“不、弗、毋、勿、未、非、否”等。1.不和弗:都是表示一般的否定。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冋。(左传齐桓公伐楚)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在秦汉以前,“弗”字的使用范围非常狭窄,一般来说,“弗”字后面的动词只能是及物动词,但动词后面却不带宾语。这是和“不”的用法显著不同的。例如:功成而弗居。(老子)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墨子兼爱上)“弗”字后面动词带宾语的例子,在先秦非常少见

3、。例如: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2毋(无)和勿:都经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意思是“不要”或“别”。这是和“不、弗”的重要区别。例如: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起义)有时“毋”和“勿”用于陈述句,则表示一般的否定。这种用法频率较低。欲无获民,将焉避之。(左传晏婴论季氏)3未:表示对尚未实行的某种动作、行为或状况的否定。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僖公22年)有时,“未”字只表示一般的否定,和“不”的意义比较接近。例如:君未知战。(左传僖公22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4)4非和否:“非”和“否”都是特殊的否定副词。“非”所否定的不止是动词,

4、而是后面整个谓语。例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前例是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后例是否定叙述句中的谓语,表示对某一事实的否认。“否”也是一个用法特殊的否定副词,它和表肯定的应答之词“然”对立,相当于“不”或“不是的”。例如: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孟子许行)“否”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表示否定的一面。例如:吾得见与否,在此岁也。(左传襄公30年)不问可否,不论曲直。(李斯谏逐客书)(六)谦敬副词(表敬副词)可以分尊人和自谦两类。1尊人的有“请、幸、谨、敬、惠、辱”等。2自谦的表敬副词,常用的有“窃、忝、猥”等。例

5、如: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七)指代性副词指代性副词“相”和“见”,是两个特殊的副词,它们用在及物动词前面作状语,意义上指代宾语,动词后面宾语不再出现。1.相:作指代性副词用,指代第一、二、三人称,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孟子许行2见:南北朝以后,用作副词,在动词前。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八)语气副词确认:乃、即、必、定、诚、信、果;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其、盖、殆;出自意外的惊异:曾;祈使:其;反诘:岂、其、庸、宁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左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