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卷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2765307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汉字。(3分)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感受到作者在人迹hn( )至的百草园里捕鸟的乐趣;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ch( )痛的爱国情怀;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感受到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心情,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hn 。2、按要求默写。(11分)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

2、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晚苦寒,烘托木兰勇敢顽强的句子是:_,_;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颂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关于黄河的古诗词句子(意思完整的上下两句):_,_ 3、名著阅读题。(4分)(1)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我”的外祖母将他养大,外祖父却怂恿他每次赶集都要偷东西,他聪明能干,由于雅科夫舅舅的自私,在搬十字架时被压死。他是高尔基童年中的( )(2分) A.小茨冈 B.阿廖沙 C.格里戈里(2)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地方时,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

3、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么有力的“掌”重重地打击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这段文字选自名著 ,作者是 ,他为我们展现大自然的小生灵们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4、综合性学习。(5分)我国正在制订中小学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汉字,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某中学开展了一次关于汉字书写的调查活动。(1)在调查活动中发现,人们书写汉字的能力有退化的趋势。请分析造成该趋势的原因,至少说出两点。(2分)(2)请你拟一条宣传规范汉字书写重要性的标语。(1分)(3)请你给学校提两条如何加强写字教学的建议。(2分二、现代文阅读(24) (一)46

4、个名字(12分)他是个怪人。 他很少说话,经常迟到,脾气还特别大。我没见他跟谁一起走过路或者吃过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每个学期的学费总要拖很久才能交。 他成绩不好,又不大合群,因此,同学老师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班主任,隔三岔五就在课堂上点名让他交学费。他不说话,把头拉得很低很低,像要塞进课桌里一样。 再后来,他与我同桌。可不到一周,我们就被调开了。 他喜欢把书堆得乱七八糟,有时还会闯进我的地界。我和他不熟,因此,就会板着脸数落他。有一次,我怒了,指着他的脑袋问他:“你怎么这么没有家教呢?你爸爸是怎么教你的?” 因为这句话,他忽然跳起来踹了我一脚。年少血气,我哪儿忍得住?我们大打了一架之后,

5、彻底成冤家仇人了。 初二票选,班长是个女生,不但温善勤奋,还弹得一手钢琴,因此人缘超好。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她拿着一张绿色的信纸来找班里的每个人签名。她说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想把大家的字迹都留在一起,这样比较有意义,而且,只要签字,就免费请喝一瓶可乐。所有人都高兴坏了,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签。 最后,46个人拿着46瓶可乐回到教室,有说有笑,更把角落里的他衬显得孤独与落寞。再后来,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起初我 以为是错觉,后来一问,大家都这么认为。 他不但把整个班里的卫生都承包下来,还天天顶着大太阳去操场上提水给同学喝。最离谱的是秋季运动会,他陪跑、送糖水不算,还把“加油”两个字喊得比谁都热血沸腾。

6、 没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但他的行为的确像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把周围人的心灵全然濡湿。 很多人觉得感动,对他伸出援助之手。有人帮他补习,有人给他买早餐,甚至有人提议在新学期秘密募捐,帮他把学费的问题给解决掉。 期末考试过后,他虽然只是中等,但仍旧被选为年度进步最大的优秀学生,上台发言。 那是我第一次见他流泪。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绿色的信纸,小心翼翼地摊开:“我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弟弟,很辛苦。那天我来得很早,打算收拾书本然后退学,没想到,竟收到了这封信。真的很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之前我还一直担心你们会看不起我没有你们给我凑的学费,我可能已经是苦命

7、的煤炭工”所有人都看清楚了。那张绿色的信纸上,有46种不同的笔迹和46个熟悉的名字。 没人说话,也没人转头去看班长。很久之后,教室里才响起潮水般的掌声。 (选自少年文摘2012年第12期)5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6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7本文以“46个名字”为题有什么妙处?(3分)8文章结尾“很久之后,教室里才响起潮水般的掌声”,你认为这“潮水般的掌声”是送给谁的?为什么?(3分) (二)安全的空中旅行(12分)现在,长途旅行乘坐飞机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但总有些人会认为飞机不安全。即使不得不乘坐飞机出行,整个飞行过程也是惶恐不安的。为什么人们会觉

8、得乘坐飞机不安全呢?他们在担心什么?很多人认为在陆地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不管汽车还是火车,如果遇到机械故障,一般可以停下来检修,等待故障解除或救援,而飞机就不同了。其实这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现代化的民航客机一般都有2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即使在飞行中一台发动机停工,也可以使用另外的发动机,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机场。相反,如果你认为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可以在行驶中随便停车检修,那真是大错特错了。近年来无论是在公路上还是在高铁上,都出现过因停车而造成的重大事故。颠簸在飞行中比较常见。遇到气流颠簸,飞机就变成了一个载着几百人的过山车,忽上忽下,乘客轻则心惊肉跳,重则人仰马翻我们不得不承认,飞机颠簸起来可不像汽

9、车在路面上颠簸那样。大型客机飞行在大气对流层的上部,接近平流层的底部(800011000米),对流层就是风雨雷电的所在之处。还好,现代客机一般都装备气象雷达,通过雷达回波图可以准确判断前方的雨云,再加上地面航空气象部门的预报,基本上可以避开恶劣天气。不过,阳光明媚时,你也别洋洋得意,高空中才真是“无风三尺浪”。即使在没有云的高空,飞机也经常遇到“晴空颠簸”。这是大气活动造成的,通常出现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是与对流云团无关的乱流,气象雷达也监测不到。遇到这种颠簸也不可怕,飞行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处理预案,乘客只要乖乖地听从空乘人员的要求,在座椅上系好安全带,感受一下肾上腺素上升的刺激就好了。

10、有些第一次坐飞机的乘客会问:为什么不给我降落伞?万一我还可以跳伞!跳伞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跳伞这项运动可不像街头篮球一样,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可以开展。从几千米高、40左右的空中跳伞,呼吸着稀薄的空气、面对未知的着陆点,你还有勇气和自信吗?而且几百人从46个舱门跳出飞机,你以为你是空降兵吗?实际上,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与其盲目惊慌地跳出飞机,还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给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让他从容地化险为夷。无数事例证明: 。据统计,民用飞机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要积累三百万个航班,意味着你每天坐一次飞机,也要8200年

11、才有可能遇到一次飞行事故。9通读全文,说说为什么空中旅行是安全的。(3分)10本文说明内容是“安全的空中旅行”,第段却花了大量笔墨写陆地上的交通工具,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2分)11本文第段中加点的词语“绝大多数”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分)12给第段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使句子符合文意。(2分)13上飞机时有乘客要求发放降落伞。如果你是空乘人员,该怎样向乘客解释?(3分)三.古诗文阅读(23分) (一)(4分)田家宋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浑:这里是满的意思。残照:夕阳。14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

12、清朗意境。(2分)15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伤仲永(11分) 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 邑人奇之( )环谒于邑人( ) 父利其然也( ) 或以钱币乞之( )17、写出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1分)A、啼求之 B、借旁近与之 C、秀才观之 D、有能称前时之闻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短句。(2分)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文:18、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三)(8分)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注: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饧:读tng,同“糖”。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