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2763979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pss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spss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spss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spss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spss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pss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ss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pss分析报告追求卓越 专业: 课程: 学号: 姓名: 成绩: 评语: 前言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本人对spss的了解由初步到较为深入,这次采用的数据均为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由于有的数据不全,有的省份在统计局网站找不到,于是不得不费点劲找缺省的数据,最后又经过筛选、验证环节,保证了数据的可靠真实,光是这几个环节就用去一天。开始的时候,看到整个数据较为庞大,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后来开用一一比较的方法,逐步去发现两两变量间是否有联系,是否可以做模型分析等等。但是,最终体现出来的数据只用到了第六次普查数据,原本设想的用第五次普查数据与第六次普查数据进行对比,但觉得做出来意义不大或者其他原因,

2、这次就先不做,以后有机会在体现出来。总的来说,这次的分析能够很好的体现个人的努力与心血,分析结果也比较有价值,共得出了十一个分析结果,分析报告以图文方式构架,直观清晰,当然,由于技术不足,在难度方面并没有做高水平的分析,这是很可惜的,希望日后通过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水平,把之前不会做的分析都补上。最后,要感谢张学军老师一直以来提供的帮助,能够给予较长时间来完成这次的数据分析。 目录前言 1分析报告描述性分析 3箱图 4列联表分析 5配对T检验相关性 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7相关分析 9回归分析 102一、描述性分析表 表一 人口总量/平均人口数/GDP的描述分析所在区域N范围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

3、东部全省常住人口119563.16867.1510430.314999.25913362.78451家庭平均人数111.182.453.632.9300.36227GDP总量1143420.712052.1245472.8322514.811814034.05629人均GDP排名11221237.646.169中部全省常住人口86656.132746.239402.365281.25122118.50217常住人口家庭平均人数8.822.853.673.2175.27022GDP总量814365.628577.0622942.6813031.17254941.20060人均GDP排名81611

4、2718.755.392西部全省常住人口127741.60300.228041.823002.96752159.64782常住人口家庭平均人数121.462.774.233.3050.38408GDP总量1216391.13507.4616898.596735.45254809.09590人均GDP排名122563121.837.732分析:从上面的表可以看出,东部人口分布最不均匀,标准差大于其他两个地区,中部是分布最均匀的,西部人口分布居中。细细分析可知,东部虽然总人口多,但集中于特大城市,造成了人口分布不均的现状。家庭人口平均的均值数的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这可以从经济发达程度来解释,东部经

5、济繁华,人们的思想较为开放,计划生育工作也执行的较好。东部的GDP总量与其他两个地区高了很多,约是中部的3倍,而西部虽然GDP总量大于中部,但那是因为西部省份多余中部,要是比均值,西部远落后中、东地区。在人均GDP排名上,可以发现,前10的几乎都是东部的省份,这也印证了东部经济远比中、西部发达,而中部的排名也总体高于西部,所以说,我国人均GDP的分布呈现由东到西递减的趋势。 图一 东部人均GDP箱图 图二 中部人均GDP箱图 图三 西部人均GDP箱图分析:以上三个箱图直观的表现出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差别,总体来说,东部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但东部的极差也最大,表示东部贫富差距非常大,西

6、部地区总体经济水平不高,但较为均匀,差距不会很大。二、列联表分析 表二 所在地区与人均GDP列联表所在区域合计(%)东部(%)中部(%)西部(%)人均GDP所处的等级高81.808.432.3中9.162.533.332.3低9.137.558.335.4合计(11)(8)(12)(31) 2 =21.1 P=0.000 =0.478分析:上表反映的是省份所在地区与其人均GDP的列联表分析,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绝大多数的省份人均GDP都处在高等级,占了81.8%,而中部主要属于中等级别,西部过半数的省份其人均GDP偏低,通过卡方检验,得出 2 =21.1,而sig近似0,所以说省份所在地区与其人

7、均GDP存在显著关系,相关程度达到0.478,属于中等程度相关。三、 配对T检验相关性 表三 不同学历与文盲数的配对样本相关性N相关系数Sig.对1有大学学历 & 超过15岁人群中的文盲300.5040.005对2有高中学历 & 超过15岁人群中的文盲300.5730.001对3有初中学历 & 超过15岁人群中的文盲300.6660.000 表四 不同学历与文盲数的配对样本检验结果成对差分tdf Sig. (2-tailed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差差分的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对1大学学历 - 超过15岁人群的文盲214.11800192.6872035.17971142.16742286.06

8、8586.08629.000对 2高中学历 - 超过15岁人群的文盲440.81633343.6784962.74682312.48468569.147997.02529.000对 3初中学历 - 超过15岁人群的文盲1547.364671057.07686192.994951152.645681942.083658.01829.000分析:分析:上面三对配对样本的P指均0.05,表示有学历的人数与文盲人数有显著关系,而且越低的学历与文盲数量的相关系数越高,三对样本的均值反映出,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数约为拥有高中学历人数的一半,而有初中学历的人远多于两者之和,这就说明,在我国,这表明,我国的9年义

9、务教育推广工作很到位,受教育人数大大增加了,但到了高中后,有很大一批人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继续读书的少了许多,而最后经过大学教育的又少了些。当然,这表还是表现了近几年,高等教育也发展很快,大学教育覆盖面也广了,国民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四、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表五 人口密度与人均GDP方差分析平方和df均方FSig.组间8.95232.9846.705.002组内12.01627.445总数20.96830分析;如果只考虑人口密度单个因素的影响,则在人均GDP层次总变差中不同的人口密度可解释的变差为8.952,抽样调查引起的变差为12.016,它的方差分别是2.984和0.445,相应所得的F统计量

10、为6.705,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2.系统默认的显著性水平为0.05,所以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我们有理由拒绝原假设,认为人口地区对人均GDP产生影响。 表六 两两分析表(I) 人口密度等级(J) 人口密度等级均值差 (I-J)Sig.人口密度程度超高密度中等密度-1.353*.016低密度-1.333*.041高密度中等密度-1.153*.011低密度-1.133*.043中等密度超高密度1.353*.016高密度1.153*.011低密度超高密度1.333*.041高密度1.133*.043*表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分析:表六为人口密度的两两分析比较表,从表中可知,“*”代表不同

11、人口密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两两比较的结果可知,在四个等级的人口密度中,超高密度与中等密度,超高密度与低密度,低密度与中等密度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即不同的人口密度对人均GDP的影响又显著性差异。 图四 人口密度与人均GDP均值图 分析:从图四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人口密度与人均GDP之间是存在相关关系的,随着人口密度的降低,人均GDP会下降,这个现象在超高密度、高密度和中等密度表现的很直观,但但人口密度过低时它对人均GDP的影响就不会有特别大的作用了。五、相关分析 表七 简单相关分析人均GDP排名所在区域家庭平均人数人均GDP排名Pearson Correlation.679*.742*Sig. (2-tailed).000.000所在区域Pearson Correlation.679*.431*Sig. (2-tailed).000.016家庭平均人数Pearson Correlation.742*.431*Sig. (2-tailed).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