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渊明的田园理想及酒情怀.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2763188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理想及酒情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理想及酒情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理想及酒情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理想及酒情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理想及酒情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理想及酒情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陶渊明的田园理想及酒情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陶渊明的田园理想及酒情怀中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创造的结晶,在其开展凝结的流程中,人们的奉献与发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个以田园景地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所推崇。钟嵘更称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不满意他所处的时代,有他自己的理想与憧憬。但是在那样的历史阶段上,社会还没有新的生产力,还没有新的生产方式可以引发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设想,他只能通过托古,或者通过梦想,来编绘自己的理想蓝图。将传说里的古代社会的淳朴加以美化,寄寓自己的理想,托古以寓志,憧憬古代社会,或者寓言以寄怀,梦想桃源世界,但是

2、历史意味着过去,桃源世界只能存在与梦想之中,二者都不能成为现实,只有田园,才是他的生活现实,于是他努力把他的田园变成寻求理想生活境界的王国。他的思想行为及其艺术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广泛地活在人们心中。本文从他的诗作分析入手,论述他的不慕荣利的品格;桃源理想;文学造诣和成就。关键词:陶渊明;田园理想;酒情怀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地和田园生活为题进行了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他的田园诗创立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他努力把他的田园变成寻求理想生活境界的王国,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田园理想。其诗中“饮酒更是陶渊明归隐生活中重要的一局部,可是他的愁也唯有酒才能化解。一、陶渊明的田园

3、理想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是诗人心灵的外化,然而陶的田园并不单纯是一般农村生活的一个角落,而是陶渊明寄寓理想的一个天地。可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理想的社会生活境界的艺术表达。在这些田园诗中大体分两个方面,一是描写田园生活,一是在田园中抒怀。前者主要表现理想的生活境界与生活情趣,后者主要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或者歌颂守志不阿的清操高节,或表现对污浊现实的鄙视,相当一局部内容是与坚决自己的田园生活意志相关。1、守志不阿的清操高节这一方面内容,诗人常常运用比兴的手法,通过歌咏经霜不凋的松菊来表现。 如?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枝;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

4、众乃奇。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青松当埋没于众草之中,与种杂树参错成林的时候,人们并不见其奇特之处。可是秋霜一下,万木凋零,而它却挺拔如故,便显出非凡的品格来了。“寒柯即指松,诗人对松流连忘返,表现了诗人与它的心灵交流。这青松就是陶渊明。在短暂的人生中,就应该像青松那样卓立出俗,不该汩泥扬波,泯没于世俗之中。表现了诗人高节的心期与志节。又如?和郭主簿二首?其二写的尤为突出: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素景澈。陵岑松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衔殇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本诗开篇从季节落笔,而以春秋对起

5、。一春是和风泽雨,入秋又是清素宜人,一年的光景不错,而重点那么是落在秋上,酝酿出浓郁的佳节良时气氛,为全诗刻画清逸拔俗的意象奠定了基调。我们看诗人的笔墨,一步步推衍下来,从季节的清爽,天宇的澄明,峰峦的秀逸,直到松菊的贞秀,构成一个浑然一体的清隽坚卓的意境,把松菊的清逸贞秀的本色衬托得分外鲜明,感人至深。“衔殇念幽人,千载抚尔诀一句所表现的,千古以来清操自守的隐者,都是以松菊的节概自励的,言外之意,诗人自然也是如此。 陶渊明在污浊的现实中,坚守志节而绝不汩泥扬波,恰似那“卓为霜下杰的松菊。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歌咏陶渊明说:“万古寻阳松菊高。陶渊明的卓然不群,绝不与污浊同流合污的清操高节,正像

6、那斗霜傲寒的松菊一样,世世代代深印在人们的心中。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作品中表现出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和郭主薄?诗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饮酒?第八首说:“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霜威下盛开的菊花和不凋的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品格,诗人对腐朽的统治阶级表现了一种孤高的态度。?咏贫士?第一首说:“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馀辉?这朵晴空飘浮的孤云,象征诗人的处境和命运,它孤独无依,会无声无息地消灭,但也表现了诗人的态度,它要远去尘埃,永远保持自由和高洁。 2、对

7、污浊现实的鄙视抨击陶渊明对现实的鄙薄是贯穿在他诗歌中的一种精神。除了他对田园生活美好境界的歌咏,在他的田园理想中也含有对污浊现实的鄙弃,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饮酒?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行止千万端,自然是指社会上人们的行为众多,但也显然包含贬义,对这复杂多端的行止,谁能判定它的是非呢?行止的是非,本来是有客观标准的,应当不难判定,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是非却成了相对的东西。又如?拟古九首?其一:出门万里客,中道逢佳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这是对上层社会中情谊淡薄、不讲信义的颓风的揭露和指

8、斥,同时也是诗人失望情绪的一种表达。陶渊明在这一方面与现实主义诗人不同,不是去细致地描绘现实社会腐朽污浊的具体情状,而是加以高度概括之后,投以极度鄙视的目光,抨击的态度即寓含其中。在?饮酒?二十首里,他借着“醉人的语言,或是指责社会上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第六首),或是揭露政治的陷阱危机(第十七首),或是鄙弃世俗的虚伪和欺诈(第十二、十九首),在最末一首里,他说:“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虽然是美化了孔子,但他更主要的是对驰逐名利的颓败士风感到无比的愤激和沉痛。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政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

9、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具有格外吸

10、引人的力量。3、“固穷德操钟嵘在?诗品?中评析陶诗曰:“每观其文,想其人德。确实,我们读陶渊明的诗,能够从字里行间看到他高洁的人格操守。陶渊明在其诗中屡次提到“固穷二字,如“高操非所攀,深得固穷节,“不籁固穷节,饥寒饱所更,“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等,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在以“君子自况,说明着他“固穷的德操。这种“固穷的德操不仅仅是他经历了官场的种种黑幕后道德和理性的回归,更是出于一种情感与人格的凝聚。否那么,即便能守住“固穷的那条防线,也不见得能体会到“固穷的乐趣,而陶渊明恰恰在“固穷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句反射出作者漫行归途,情趣雅致的心境,他居然将劳

11、动的情景化为一种沉着圆融的妙悟。所以朱熹曾言:“陶渊明的诗,人皆说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而这份豪放恰恰在于他“固穷的德操,在于其澄莹宁静的心念下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开朗与豁达。也一如其人名号“靖节二字。可以说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以最为简洁的词语取胜,而又蕴涵丰富,至为丰美的诗人之一。当然陶渊明也有和本文列举的两首诗风格迥异的诗篇,如?咏荆轲?等诗,寄意抱负,悲愤豪壮,不过这一类诗在陶诗中占比例较少,因此,本文结合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从?饮酒?归园田居?出发,就其“固穷的操守和平易自然的韵味隽永的诗风论述了两者互照互证的关系,一言以蔽,“君子因穷隐田园,豪华落尽见真淳一句,是陶渊明德

12、操和诗风的极佳概括。由此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固穷不仅仅是其生活上的穷困,而是他在远离了官场以后在田园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那份难得的宁静与安详,在他的田园诗中“固穷更有了它更深层的含义。二、诗中的“酒情怀陶渊明的五言诗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风格,在读过作品之后,我感觉?饮酒二十首?更是“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饮酒?诗所表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突出的内容,就是表达了他的入仕的感受和摆脱世俗而隐居的喜悦心情。按陶渊明的说法,?饮酒?这组诗都是他酒醉之后,胡乱写出的东西,不过是他一时的自娱欢笑而已。他这样说,是企图使人相信,他对这些东西不以为然。他甚至在?饮酒?第二十首的最后说,“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13、。说他以上说的都是些醉话,请求原谅。其实他清醒得很。在诗人眼里醉者才是真正的醒者。因为他要以装作常醉不醒的方式向浑浊的现实表示兀傲;相反诗人否认醒者,认为醒者只不过是随俗浮沉的世俗罢了。这一点古人早就看出了他的用意。梁萧统就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1、 对入仕的感受?饮酒?第十九首,说到“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诗中还提到他做官的时候,由于耻于志愿的不得实现和在污浊的官场中周旋,为了保持自己耿介的志节,毅然归田。他回忆十几年的仕途生活,深有感慨的说:“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他慨叹路途漫漫,用杨朱遇见歧路哭泣止步的事作比,说明当时政治黑暗的情景,表达他的不能

14、趋炎附势无路可走的郁闷心情。所以他不能不辞官归田,甚至以酒来抚慰自己。仕途的生活使他体察到官场的污浊,使他感到那些耿介正直、具有才德的士人,在这个充满篡夺和祸乱的年代,命运也是十分危险的。陶渊明对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仕途上不得实现感到终生的遗憾;但是入仕的体验,使他考虑到任道而行实际是行不通的。仕途生活的体察和他目睹东晋统治内部的倾轧和篡夺,愈加使他感到世事的变化,衰荣无定。他说:“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他把人世这种衰荣变化,比作寒暑代往,无休无止。他认为,在这样一个动乱不宁的社会,象他这样的士人,既然不能与篡乱者同流合污,参与其事,也就没有必要为他们效力了。所以他也只能归隐田园,远离政治斗争

15、的旋涡,洁身自好。他似乎看破了“红尘,说“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足见他的辞官归田不是盲目的抉择。而自斟自饮,日夕相欢,也就理所当然了。2、摆脱世俗而隐居的喜悦心情正因为陶渊明对世道的浑浊,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感到愤愤不平,所以他竭力称赞自甘辞官、终世不仕的品格,说明自己对官场世俗的厌弃。这样他对摆脱世俗而隐居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喜悦之情。?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名篇。古人大多欣赏它的高旷淡远,兴会都绝。尤其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最有妙处,“其闲远自得

16、之意直假设超然邈出宇宙之外宋蔡启?蔡宽夫诗话?。这首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归田不久的真实心情,归隐后的以酒为乐,是因为他无法实现年少时的抱负,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十三年的官场生活中所见的种种黑暗、残酷的事实而对朝廷彻底失望、憎恶之极。他的三进三退正是他情感的有力表达,并最终归隐田园。“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重要一局部,陶渊明醉后的“悠然,苦中作乐,暂时忘忧,正是以酒远世,以酒远人,以酒远害,以酒为隐,以酒化千愁。陶渊明的一生可谓坎坷,从最初五柳先生的箪瓢屡空、忘怀得失,到临终前的从老得终、奚所复恋;从辞官归隐时得如释重负,到躬耕田垄后得无怨无悔;从在现实生活中语村民相处得自得其乐,到对理想境界桃花源的美好憧憬,无不一以贯之地表现乐远离世俗尘嚣、安贫乐道得洒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