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代知识要点总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2760509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代知识要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线代知识要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线代知识要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线代知识要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线代知识要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线代知识要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代知识要点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赣昌)线性代数54学时知识要点总结:(20170524)第一章 行列式1、二阶、三阶行列式的计算一对角线法则(P2、P3)(四阶以上不可用)2、逆序与逆序数的计算方法(向前比较法或向后比较法)(P6)3、排列的奇偶性的判断(P6定义3)4、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P9定理1)5、n阶行列式的定义-来自不同行不同列元素相乘积的代数和P7定 义4) 注意:某一项符号的决定在组成该项的各因子,行标为自然排列 时,由各因子列标排列的奇偶性决定,奇排列取负号,偶排列取正号。6、上三角形行列式的计算-由主对角线各元素相乘得(P8例4)7、行列式的5个性质:【特别注意记号的正确写法】(P12-14)(1)

2、转置,行列式的值不变(2)换行(或列),行列式改变符号(3)某行(或列)可以提取公因子(4)某行(或列)若为两元素之和,可以拆为两个行列式之和(5)某行(或列)的K倍,加到另一行(或列),值不变8、行列式的元素,余子式,代数余子式的定义(P20定义1)9、行列式的展开定理:(P21定理1,推论)(1)行列式的某一行(或列)的各个元素分别乘以自己对应的代数余子 式,其和就是行列式的值【P21定理1】(2)行列式的某一行(或列)的各个元素分别乘以其他行(或列)对应 元素的代数余子式,其和等于零【P21推论】10、行列式计算的常用方法:【特别注意记号的正确写法】(1)利用行列式的定义(2)利用行列式

3、性质(主要是性质5和性质2),化为上三角形行列式(3)利用行列式的展开定理(4)实际上,常是先利用行列式的性质5,将某行(或列)化为零元素 较多,然后利用行列式的展开定理,对此行(或列)进行展开,达到降阶 的目的,从而计算得到结果。可以重复反复使用上述步骤。11、克莱姆法则:先求出系数行列式D的值,在分别计算出对应于各个未 知量的行列式D1, D2,,在D不为零的情况下,进行除法运算,从而 得到未知量的结果。x1=D1/D, x2=D2/D, (P29定理1)第二章 矩阵1、矩阵的概念(mXn矩阵,行矩阵,列矩阵,单位阵,零矩阵等)【P36-39】2、矩阵的运算(相等,加,减,数乘矩阵,矩阵相

4、乘,矩阵的转置,方 阵的行列式及其有关性质,等)【P39-P49】3、逆矩阵的定义(余子式矩阵,代数余子式矩阵,伴随矩阵等)和有关性质【P52定义1, P53定义3, P53定理1 (3.3)式,P54 (3.4)式】4、矩阵的初等行变换(P65定义1,注意记号;P65定义2,注意记号)【三种情况:换行(或列),某行(或列)提取公因子,某行(或列)的K倍加到另一行(或列)】5、几种特殊形式矩阵【特别重要】行阶梯形矩阵(P66),行最简形矩阵 (P66),标准形矩阵等;初等矩阵(P67定义3)(行的三种初等矩阵和列的三种初等矩阵)6、利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逆矩阵(P70中间一参考例题P70例4)

5、7、 利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解矩阵方程(三种:AX = B , XA = B ,AXB = C(P71下部一参考例题P71例6, P72例7)8、矩阵的K阶子式(P74定义1),矩阵的秩(P74定义2),利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矩阵的秩(P76定理1参考例题P76例3, P77例4)第三章线性方程组1、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判断准则:R(A) = n (方程组只有唯一零 解)R(A) n (方程组有无穷多非零解)【n =未知量个数】【P86中间】2、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判断准则:R(A) = R(B)(方程组有解),R (A) R (B)(方程组无解);R (A)二R (B)二n (方程组有

6、唯一解),R(A) = R(B) n (方程组有无穷多解)【n =未知量个数】【P86中间】3、向量的线性组合(P93定义4),向量的线性表示(P93定义5),向量 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P97定义1参考P99例2,例3),向量组中的 极大线性无关组(P102定义1),向量组中的其它向量如何由极大无关组 线性表示等(参考P104例2)4、向量空间(P108定义1),向量空间的基和维数 (P110定义3)5、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向量(P115),解空间(P116),基础解系 (P116 定义1)如何求出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形式(P116中间)【P118例1】6、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非齐次线性

7、方程组的通解=对应的齐次线 性方程组的通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个特解【P121中间】7、如何求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形式【P121例5】第四章矩阵的特征值1、向量的内积(P139定义1)【注意记号】2、向量的长度(P140定义2),向量的单位化,向量间的夹角(P140)3、向量的正交(P141定义3),正交向量组(P141定义4)4、规范正交向量组(P141中间)5、正交基与规范正交基(P141定义5)6、正交矩阵的定义和充要条件(P143定义6,定理2)7、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145定义1)【P146例1,例2】8、矩阵的特征方程与特征多项式,特征向量的求法(P145下部)9、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P147-150)三个性质一个定理10、相似矩阵(P152定义1)矩阵对角化的步骤(P155下部) 11、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P161-164)具体步骤(P162中间)第五章二次型1、二次型及其二次型的矩阵形式(P172定义1, P173)2、矩阵的合同(A与B合同)(P174定义2满足B CTAC,C可逆)3、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三种方法P175-180)4、二次型与对称矩阵的规范形(正惯性指数P181)5、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的概念(P183定义1)6、正定矩阵的判别法(P183-186定理1、定理2、定理3、定理4、定理5、定理6、定理7)【54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