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自行束脩”辩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276049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自行束脩”辩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孔子的“自行束脩”辩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孔子的“自行束脩”辩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孔子的“自行束脩”辩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孔子的“自行束脩”辩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的“自行束脩”辩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自行束脩”辩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的“自行束脩”辩析德阳教育学院(第l3卷?第1期)1999年第1期(总第29期)寻构啦囱符胡大责孔子自行柬僻以上,吾未偿无诲焉(论语?述而)一语,长期以来人们都解释成:不管是谁,只要主动送我一束干肉作为学费,我就收他为弟子.于是,人们就以柬恬作为教师薪金的代名词.最早给孔子一语作这样解释的是邢禺和朱熹.邢晶给论语作疏说:案书传言柬储者多矣,皆谓十雁脯也古者持柬僻以为礼,然此是礼之薄者,其厚则有玉帛之属,故云以上以包之也.(十三经注疏-论语)朱熹的四书集注说:储,脯也,十雁为柬.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柬储,其至薄者.理学是两宋以降的官方哲学,邢,朱是两宋的理学大师,尤其朱熹是理学之集大成者

2、,人们都以其是为是.以其非为非,也就盲目信从其对孔子束惰一语的解释.论语是子L子的弟子把他晟精辟的语言搜集整理而成的语录,其目的是为塑造孔圣人的高大形象.如果把柬僻解释成一束干肉,岂不成了孔子向人讨要见面礼!实在大损子L圣人的光辉形象.退一万步说,孔子果真一时糊涂说过要见面礼的话,他的弟子们绝不会也跟着糊涂收入语录.因此,孔子所说的束储不是一束干肉的含义.学生必须向老师交学费,说明老师是以讲私学作为谋生手段.可是考察中国古代教育史,似乎科举取士后私学才成为贫寒的落弟秀才们谋生的手段,略有家产者都不屑为之.而在此之前,开馆讲学之人一般都是官宦之人,当世名儒以及致仕居家的缙绅.比如,西汉的张禹,有

3、田四百顷,仍开馆讲学,其弟子戴崇尝责师宜置酒设乐与弟子相娱(汉书?张禹传).东汉的张兴,官拜太子少傅,仍讲授不辍,弟子自远方至,着录且万人.欧阳歙为列侯,任汝南太守,仍在郡教授数百人.牟长先后官拜博士,河内太守任职期间教授弟子常有干余人,着录前后万人.例证不胜枚举.他们经济上都极富有,无须以讲学为谋生手段.他们讲学的目的是为博取名誉.扩大影响,发展一家一派的势力,以求做官或升官.当时选官多用荐举,征辟,举荐对象都是在地方上有影响有声望的人,而开馆讲学则是博取名誉的主要途径.门生愈多,影响愈大,声誉愈高,荐举的可能I生就愈大.上举诸人无不以名声得官.因此,想做官的士人,想升官的官员就努力苦读经书

4、,以吸f更多的门生.他们无须向学生收受什么,只要愿意来拜他为师就够了.既使家境贫困者亦不以教授弟子为谋生手段,比如西汉扬雄的老师严君平.家贫.b筮于成都市.每天只阅数人,得百钱够自己生活,就闭肆下廉而教授.严君平教授讲学,但以筮为谋生手段.孔子创办私学是为其政治主张服务.春秋末期,周室衰微,社会上出现了过去所没有的秩序混乱现象,周天子不能控制全国,诸侯不听天子号令,大夫不听诸侯号令,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总之,奴隶制瓦解,礼崩乐坏崇尚周礼的孔子,力图复礼,尤其希望有一天能在齐,鲁等国】复兴文王,周公之礼.进行宣传,制造舆论,培养复礼人才.发展一家一派的势力,这就是孔子创办私学的目的.孔

5、子虽然贫寒,但生活并不困难.他的政治主张不被重视,但所到之处都受到诸侯国君和卿大夫的礼遇何况.有时还从事一些懦的活动,比如.墨子?非儒说:富人有丧,乃大喜日,此衣食之端也.孔子自己也说: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因此,孔子创办私学不是为了谋生,不可能把是否送一束干肉作为接收学生的先决条件.当时的师生关系有如君臣关系,主仆关系,并非如后世之师生关系.比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委质,索隐f服虔注左传云:古者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于其君也.子路就象臣对君那样对待孔子.司马

6、迁还把澹台灭明想拜孔子为师称为欲事孔子,又说颜回父子曾各异时事孔子,都是同一个意思.因此,学生投到老师门下,就要敬之妇君,事之如主,经常随侍左右,供其役使,比如,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的学生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孔子游说列国,身边总有一大批弟子跟随,为其奔走,甚至充当保镖.由于是这样一种关系,就不是学生必须向老师交学费,而往往是老师要施诸学生,或学生有取于老师.汉书?叔孙通传载,叔孙通降汉,从弟子百衾人,因其为汉制朝仪,刘邦拜通为奉常,赏金五百斤,通则五百斤尽赐诸生.后汉书?赵典列传载,赵典博学经书,弟子自远方至,典身为朝官,每得赏赐,辄分与诸生之贫者.包咸列传也说,包成所得

7、赏赐和所增俸禄,皆散与诸生之贫者任安教授诸生,其母姚氏每为赈恤2弟子,于是任安的门生益盈门.(华阳国志)孔子贫寒,至有颜回死,其父颜路贫.无钱埋葬乃请求卖孔子的乘车以作安葬之费,所以,开馆讲学有时又称养徒,比如后汉书?来歙列传说歙之六世孙艳好学下士,开馆养徒.因此,把孔子一语之束fI解释为一束干肉是不确当的.把自行束解释成主动地送我一束干肉,也十分可笑.以后汉书?伏湛列传为例.南阳太守杜诗向汉光武帝上书荐举不其侯伏湛为宰相.说:臣诗窃见故大司徒阳都侯伏湛,自行束恃,讫无毁玷.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显然,这是杜诗对伏湛品行的赞誉,自行束fl亦当是伏湛的一种美德.如果解释成主动地

8、送我一束干肉,岂止不通,簿直可笑!那么孔子一语之束饼应作何解释呢?稽诸文献,束恃一词至少有六种含义,而一般用于儒学之士身上都是约束修整或谨束修絮的意思.比如,后汉书?刘般列传载,刘般年少笃志修行,苦修经学,刘秀以其为宗室封为诸侯,后刘秀了解其行能,太守说刘般束1l至行.李贤注:束.iI谓谨束修絮也.后汉书?邓皇后纪说: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惜,不触罗网,李贤注:言能自约束修整也.冯衍列传:岂得娃壁其行,束1l其心而已.李贤注:言当恢廓规摹,不可空自清絮,徒约束修身而己.懦学之士都注重修心养性,以此含义解释孔子一语岂不更有说服力.其实,孔子的后人汉武帝时的孔安国最得其要旨

9、,他解释说:言人能奉礼自行束惜以上则皆教诲之.(十三经注疏?论语)奉礼,遵守周礼的规定.意思是只要能按周#Lf9束自己,进行修养,则皆教诲之孔子极重视自我修养,他总结自己的修养过程说: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道德修养.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经过修养,使自己的行为完全台乎礼的标准.一部论语,其实主要就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好学,二是修养,好学最终还是为了修养.孔子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恢复周礼,他不仅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合于周礼,而且要求I.1生也必须约之以礼他说:夫仁者己敏立而立人,己敬达而达人

10、,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近是指自己,能近取譬就是要求人们要善于内省或修养,经常检查自己是否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既然如此重视自我修养,他办学的目的又是培养复礼的人才,那么在收录弟子和着重培养优秀弟子时把能否按周礼进行自我约束作为必要条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孔子收录弟子确实有条件,但这条件不是交一束干肉,而是品行,修养,能否以礼约束自己.比如曾参,孔子以其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收录子路很有意思,子路好勇力,志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非但不怒,反设礼以诱子路,子路儒服委质,表示愿意接受礼的约束,故收为弟子.同时,弟子中一旦发现有破坏礼制的行为,就要把他

11、逐出师门.孔子的学生冉求为季氏家臣,孔子认为他帮助季氏破坏礼制,于是就要弟子们对冉求鸣鼓而攻之.孔子对学生的培养更是如此,孔子之为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要诲人不倦.比如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说;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但是,从其教育实践来看,对有些人就没有做到诲人不倦.比如.宰予问五帝之德,孔子回答说:予非其人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意思是说,你宰予不足以明五帝之德(史记集解).樊迟请学稼,圃,孔子均推托不答,司马耕问仁,孔子只是回答谈仁难,行仁亦难.孔子还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不能举一

12、反三.则不教诲了.对这些人孔子为什么就没有做到诲人不倦?因为在孔子看来,他们都不能按礼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修养.比如,宰予曾向孔子说守三年丧时间太长了,孔子就说:予之不仁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宰予不勤奋好学,白天唾大觉,孔子就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治长)樊迟,孔子认为他是小人,不是君子.司马耕,孔子认为他多言而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缺乏修养.可见,虽然孔子一再说要诲人不倦,但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看受教育者是否能约之以礼,谨束修身.换言之,就是看是否能培养成复礼的人才.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孔子一语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束惰即约束修整的意思,自行束1l

13、即能自行严格要求,约束修身,即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全句的意思是凡能自约束修身的学生.我没有不教诲的.如此理解,既符合孔子的思想,也与其教育实践活动相一致.同时,孔子的圣人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近来,有人把柬惰解释成年十五岁以上,认为古人习惯,男孩子到十五岁左右则束发为髻,表示成童了,开始接受成童教育,把十五岁作为入学年龄.孔子垒甸就直译为:年龄在十五岁上,我没有不教诲的.年十五岁束发为髻,似并非制度.比如,盐铁论?贫富云:余(下转第18页)3上注重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模式.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并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应试能力

14、和应试教育区别开来,在选拔教育存在的情况下.应试能力是素质内涵的一部分.素质教育也应在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珐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也要t上接第3页)结发束修.年十三.关于入学年龄.诚然尚书大传有十五入小学一十八入大学之说.但公羊解话又说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汉书?食货志亦谓,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大量实例又说明当时入学年龄并无严格规定.而更多的是重视资质比如,翟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上接第7页)中C,-是人生的感悟,生命的躁动和中国人独有的宇宙情怀.正是在此点上.中国书法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洪流中,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书法才焕发出独有的风韵.注释:l: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五),72贾.民版二l988年月版2n厩易?系辞上.:参阅陈振濂书法学409页,江苏教育出版社,】鲫2年版,5韩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