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教案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2757734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伯牙绝弦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5伯牙绝弦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5伯牙绝弦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5伯牙绝弦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5伯牙绝弦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伯牙绝弦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伯牙绝弦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胜利路小学 吴建红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和powerpoint。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

2、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鸟语花香”(你和文学家有缘,因为你读出了声音和颜色。你将来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芬芳。你将来肯定能成为文学家,你能通过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高山流水”(这个孩子也有文学家的潜质,你能读出颜色和声音。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流相映成趣。)不过,当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二、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生读。指导生读准“弦”

3、。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注释,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 三、初次读文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 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理解课文 过渡: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一)整体感知: 1生谈读懂的地方。(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 2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

4、重点词语的意思。你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吗?出示“善鼓琴、善听、善哉”,指名生理解。“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二)细学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5、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 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副画面,你看见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聆听的画面吗?(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指名说。(师:透过文字展开想象,会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4(不过,这两句话更能凸现的是子期的善听,文中并没有直接写伯牙的善鼓,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5师: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师追问:这所有的一切,子期明白吗?子期理解吗?子期通晓吗?6

6、师: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师:此话怎解?指导理解这句话,“念”做何解?为什么“必得之”?强调“一定”“必定”! 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伤、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生:是知音。(板书:知音)7师: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天,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8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 9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

7、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10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四、课外拓展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 五、背诵课文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想背诵这篇感人的文章吗? 1生自由背诵。闭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脉络,心中默背。 2试背。放高山流水的乐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