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275684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明确算理,掌握算法,进而能解决生活中计算问题,我想,这应是计算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听了刘丽艳老师的这节计算教学课,让我颇有感触,受益匪浅。首先刘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当地的教学资源,把枯燥的计算教学融入到有趣的解决实际问题中来,例如:在上课伊始,她利用去参观我县著名的旅游景区“名山”这一活动为线索,要想到“名山”旅游就要解决交通工具的问题,从而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刘老师能把这一教学情境贯穿始终,解决了交通工具问题,在巩固应用环节,也是处处围绕这一教学情境展开,比如说:来到岛上进行游戏活动(送信),活动完之后要打扫卫生(捡矿泉水瓶),要

2、回来了,给家人买礼物(100元钱可以买哪些礼物),这样的教学设计,让人感到教学情境不仅仅是为了提出教学问题,而是更好的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去学习,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起到了教学情境服务于教学的目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仅仅是为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了情境而创设教学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更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刘老师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刘老师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例如:当出示情境图之后,问学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关乘船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在小组

3、中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这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在小组汇报时,教师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即使是有的学生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老师也会耐心的听学生说完,努力从中找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肯定,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再次,教师习题的设计能紧扣教学情境,形式多样,生动有趣,避免了枯燥的计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环保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更好的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最后,刘老师教学设计清晰、朴素、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的修饰,语言简洁、明了,有效的节约了课堂教

4、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人们常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听了本节课,我个人认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学生合作时,给予的指导不到位,比如:教师在让学生小组中探究算法的时候,问题交待的不够清楚,对合作的要求不够明确,以至于有的学生在合作时出现溜号的现象。其次,课件制作的不够精致,如:数字过小,学生看起来比较困难,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不要同时出现(先解决两个不进位加的时候,后两个进位加的问题不宜出现。)学名到达了目的地后,欣赏到的美景如果配上音乐,制作成影视文件会更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课学教学气氛。最后,教师习题的设计,我想应体现一定的梯度,教学设计中“送信”这一过程的难度要大于“捡矿

5、泉水瓶”这一环节,如果把这两个教学环节调换一下顺序,我想会更好一些。听了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我个人去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在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后,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是否应该进行计算优化的问题。我们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在学生自主的去比较、选择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教师是否有必要进行指导呢?比如说在本课的教学中,似乎不存这个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学习完内容之后,能再出几组这样的习题去计算,不难发现,在计算不进位加法的时候,用“先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的方法比较简单;算式中有一个数接近整十数时用“凑十法”比较好;其他的时候用“其中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的整十数相加,再加个位数”的方法比较简便。在优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而不至于一节课下来,什么也没有学会。所以我觉得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也应适当的进行算法优化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