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2755437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为了全面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制定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一、活动内容。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科任老师的组织与参与下,以班为单位分成小组,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学生骨干的作用,进行游戏、体育趣味比赛、身体素质练习等活动。活动内容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一)、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1、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体育课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2、应因地制宜,增加课程内容的选

2、择性,创新活动形式,推广增强学生心肺功能的长跑运动。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力,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3、要坚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切实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体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将体育教学纳入开学前的学期教学计划、课前的备课、课中的课堂教学、课后的总结;坚决杜绝体育教学中的随意性和“放羊式”,切实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使每位学生在体育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都能运动起来,达到要求的运动负荷;克服体育课堂教学忽略运动密度、运动负荷的倾向,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运动负荷较大的内容,尽快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素质。(二

3、)、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时间。1、大课间活动。全面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要将体育大课间活动列入学校课表,时间不低于30分钟。根据学校实际选择以下活动内容:(1)眼保健操。(上下午各做一遍)。(2)、校园广播体操、学校自编操。(3)、分组活动。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科任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以班为单位分成小组,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学生骨干的作用,进行竞技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趣味性比赛、身体素质练习等活动。(4)、集体跑步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每一周大课间(2)的内容结束后,适当安排全校或部分年级(班级)进行运动量适度的集体跑步。

4、如遇班级较多的情况,可分内外圈相向进行跑步,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严禁学校自行组织学生到校外或公路上跑步。(5)、体育游戏。如丢手绢、钻呼啦圈、老鹰抓小鸡、躲闪竹竿、竹竿跳、拔河、迎面接力、跳绳比赛等。(6)、整理活动。组织学生做好放松运动,调整好学生的身体状态,以便上好第三节课。在大课间活动的设想与实践上要充分体现群体性,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其自身价值。在大课间活动的内容选择、生理负荷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各校在选择内容时一定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要

5、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学生每分钟的脉搏次数最好控制在140次以内,利于疲劳消除和体力恢复。随着季节的变化,活动内容和活动量也要进行科学地调整。开发大课间活动内容时要注重主题性。要立足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情况,把大课间活动按主题进行整体设计,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大课间来。要把大课间活动与德育教育、安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班主任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者。要明确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在期初安排课务时应把大课间活动作为课时量安排给班主任。2、课外体育活动。(1)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

6、计划。(2)教学日中没有体育课和没有出早操的班级,当天必须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学生、内容、指导教师“五落实”。(3)下午课后,在班主任、体育教师、体育委员的组织和参与下,进行体育游戏、体育趣味比赛、身体素质练习、跑步等活动。(4)训练工作。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坚持常年系统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参加各种比赛,并做好输送工作。(5)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以田径为主的学校运动会或体育节(传统项目学校还应举行一次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单项体育活动的联赛制度,每学期举行34次单项性体育活动和竞赛。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传统模式,创

7、编群众性竞赛项目,突出健身娱乐性,所设项目全校学生参与率不低于80%。(6)认真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继续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按规定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度,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要在每年12月底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库中心。二、实施方法(一)、大课间活动在上、下午第二节课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二)、合理分工,责任到人。1.领导负责制: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建立校长负责制,少先队辅导员亲自参与了解情况检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班主任负责制:()认真组织本班学生准时出操,保证出勤率。()、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亲自参与正确引导

8、,教育和鼓励积极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班集体争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考勤人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3.体育老师负责制:()、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安排和乐曲选择。()、内容要考虑地方、季节的特点,乐曲要适合学生和内容的特点。()、负责活动地点、场所及退场安排。()、负责组织大课间全过程,负责指挥和示范,协助班主任工作。()、负责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三)、各班级要经常开展检查评比工作,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让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经久不衰,要成立大课间体育活动检查评比小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细则,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常年不间断的检查与评比,定期公布,及时表彰,确保大课间活动长期顺利地开展下去。(四)、全体教师参与。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紧密结合学生,做到每个教师动起来,每个学生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