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精品论文]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2736334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精品论文]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精品论文]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精品论文]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精品论文]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精品论文]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精品论文]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精品论文]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教育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设计提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还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

2、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 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美术教学设计的研究过去的单纯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加大。学生学的很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就必然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设计时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使学生的能力等不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就等于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改革,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改革做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

3、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一) 课改后目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新误区教师们普遍认为,新的课程观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和评价要求也都能认同,教师们对新课程的实施有着高涨的热情,但是缺少的还是一些具体的可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操作简便又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方法。有个别美术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在教学中习惯于要在学生中分个你高我低,习惯于教师 “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1误解自主学习,忽视教师主导

4、。有的教师上课在没有作具体指导、具体要求的情况下,便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这种“自流式”的教学,缺少教师启发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艺术探求的机会,缺少思维的启迪,缺少想象力的开发,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不明显。2误解能力培养,忽视双基落实。为了强调自我表现,有的教师将美术学习等同于游戏,忽视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有的教师片面理解标准的精神,认为新课程不以传授美术知识、技能为目的,而要降低美术作业的难度,强调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活动方式,于是出现了课堂上学生兴高采烈、热热闹闹,但整个教学即没有难度也缺乏美术学科的内涵,不

5、能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现象,背离了标准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还要“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我们知道教学的“难度”通常指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或操作技能上所难以达到的程度。教学的“深度”通常指学生对美术本质规律的认识程度,具体又表现在对各种美术作品的形式规律、主题内容及其文化意蕴的认识程度。三者之间,我们主要关心的是作品的主题内容,比较忽视作品的形式规律和深层的文化意蕴。但遗憾的是,我们有的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停留在引导学生只是关注作品内容的表现,如画的是什么(风景、景物还是人物

6、),画了什么故事,或作品的题目是什么。一旦作品的主题内容与题目相符,就产生一种“看懂了”的满足感。可以认为,这样的观赏很肤浅,没有深度。因此,要提高学生对美术及其作品的理解深度,仅仅停留在“主题内容”这个层面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美术作品的形式规律及其文化意蕴两个纬度进行探索。当然,新美术课程的知识不仅仅指制作美术作品的技能,还包括美术与文化、美术与自然相关联的知识;而技能也不仅仅指制作美术作品的技能,还包括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技能,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技能,运用美术知识技能于其他学科学习中,或解决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技能等等。3误解尊重学生,忽视科学评价。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

7、不管学生表现如何,画得如何,一味给以表扬。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对学生发展无益;过多的夸奖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教师的评价缺少科学性。4误解合作探究,忽视活动成效。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没保证,任务没有分工,有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任务繁重,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误解了合作探究,忽视了活动的成效。参与者少,旁听者多。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这种“活动”目的性差,有活动没有体验,没有反

8、思。缺少活动实践的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教师对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过程的实践指导不够。小组学习,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听众,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得不到重视,在小组汇报时成绩差的学生的意见往往被忽视。5误解学科综合,忽视视觉审美。个别教师由于过于强调学科之间的综合,出现了知识容量过多、时间不够、学科特点不明显,而匆匆过场的现象。教学时因对“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处理欠妥,有时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技能要求,有时又忽视了学科知识的

9、落实,教学指导只重表面现象,缺少对学生视觉审美的感受和体验,美术课上的不伦不类。 新课程实验区大多数学校的美术教室,还没有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施,尤其是农村学校,即使该校有着素质较好的美术教师,有了相应的美术课件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对于以视觉审美为主要特点的美术学科,其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就更大。6滥用现代媒体,忽视传统手段。有的美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还只是停留在把计算机当作普通的打字机和投影机使用,对计算机强大的美术功能效果,对相应美术软件的应用和开发知之甚少。有的教师有了课件后,就忽视了对传统美术教具的使用,缺少了对实践操作的示范和指导。电教媒体引入课堂,用好了,能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

10、学质量。但媒体毕竟是手段而决非目的,为媒体而媒体的做法,不但吃力不讨好,还会弄巧成拙。上述误区导致了我们的教学设计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

11、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二) 美术教学应适应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对本次美术教学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特点。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新课程教材,已逐渐代替了原来的老教材,但是如果教育者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就等于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改革,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对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12、教学设计就是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的具体计划。通俗的说,就是教师依据教育科学,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的系统过程与程序的活动,以便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一种服务,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服务产品则是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师生展开的一种合作、交往的教学。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美术课程改革需要教学设计应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 构建“促进学生自主、

13、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美术教学设计我们应该遵循以下要求: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审美教育的目的: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 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要让学生从小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贮存。 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在

14、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形象进行比较。对美术作品形式规律的感知和认识,这是与美术语言的直接对话和交流,是倾向于直觉和感知的活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用“视觉”去“识读”,而不是提供专家现成的结论。有的教材告诉学生“直线使人感到刚强,曲线会产生柔美之感”,或列表告诉学生各种色彩可能产生什么联想等等,其实美术语言一旦进入作品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半透明的塑料窗帘是并置的直线,会有“刚强”感吗?又粗又黑的铸铁下水道弯管呈曲线状,有“柔美”之感吗?其实“图形”的特征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可以说,作品中的造型要素及其特征必须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

15、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去感悟,也许其结果只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感觉,是观者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而且会见智见仁,各不相同。再者,从心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也应该少提供现成的知识,要多让学生通过体验,自己去发现知识,建构知识。首先教师要意识到美术语言所具有的特征和作用,然后能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看上去简单而又能引向美术本质的课题和一些受学生欢迎的练习,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尝试、发现美术语言的特征和规律。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

16、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例: 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狮身人面像”的神奇再现 传统的美术课,同学们似乎已经习惯在书桌前写写画画。这次,孩子们听我说这节美术课要由教室搬到学校操场的沙坑里上,顿时欢呼起来,他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从教室里“飞”了出去。这节课的课题是“玩泥沙”。备课时,我正为找不到合适的泥土或陶泥而发愁。在一日的课间操上,操场边的沙坑吸引了我的目光,眼前立刻浮现出儿时玩沙的快乐和在金色沙滩上构筑城堡的情境,我相信这个沙坑一定会吸引我的学生。果然,上课铃一响,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冲进沙坑,有几个小男孩甚至在沙坑里打了几个滚儿,看得出他们心中有多高兴。我问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