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2734318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一、单元总说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

2、”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

3、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必要时可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上。二、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4初步学会有目的

4、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5认识19个生字。三、活动建议(一)基本思路“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是一种新的教材编排方式,教学方法与其他单元明显不同。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主要任务是: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制订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1课时)2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课时)3先后开展以下两项活动,

5、或在以下两项活动中选择一项进行:进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其中适合城乡各类学校,适合电视和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34课时)4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可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确定研究报告的主题。(2课时)5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3课时)6全班交流简单的研究报告,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2课时)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取个人、小组和班级三级活动结合的形式。个体活动有利于培养自主性,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和活动方式,适合一些简单的调查访问、查

6、找资料等,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获得信息量比较少,需要通过小组活动、班级交流来互补。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工合作能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如果组内人员配备合理,还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取得更佳的成果。班级集体活动单位时间内的效益较高,受益面广,但受时间限制,难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所以,这三种活动形式应当结合起来进行。“调查家人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可以个人活动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比较适合小组活动,“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需要班级集体活动,而“学写研究报告”需要个人、小组、班级三个层面结合的活动。(二)实施要点1了解信息传递的

7、途径。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体验等形式,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的重点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特别是要对网络有初步的感受。指导学生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等4篇文章。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与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3篇文章在内容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古代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等形式,尽管也能传递信息,

8、毕竟速度太慢,有时还会误事。后3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现代社会以网络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从中体会到信息传输的速度、效果都已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回顾了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把这些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人类在追求高效率信息传输方式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同时,讨论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优点和缺点。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主要讲的是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它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网上呼救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生活

9、的影响,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有条件的学校,要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还要让学生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缺乏设备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电脑和网络,如,到本地中学的计算机教室上课,参观本乡镇使用计算机的部门,也可以用电视、VCD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脑和网络的作用,并谈谈参观后的感受。2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这项活动简单易行,且很有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调查可以直接感受到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的丰富性

10、。活动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表格要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家庭信息调查表 年月日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信息的渠道爸爸妈妈我这项活动需要事先布置,学生和家长都要留心自己一天获得的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学生可以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也可以由学生、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本次活动不能只得出调查结果,更重要的是对调查结果作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如,信息的丰富性和快捷性;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不同的渠道信息量大小不同;人对信息需求的差异;通过统计认识自己家信息的来源与渠道以哪些为主。在学生个人调查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小组或全班的统计和分析。3怎样正确利用电

11、视、网络等媒体的讨论或辩论。讨论或辩论应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例如,有的学生一回家就看电视,一直看到睡觉;有的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作业马虎潦草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拟定几个讨论的题目,如,“看电视的利与弊”“玩网络游戏好不好”“媒体信息的真假是非”。如果准备举行辩论,还要精心拟好辩论题,辩论题要求概念清晰,表达明确,没有歧义,一般用“是不是”“应该不应该”“有利不利”“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等这些词语作为正方和反方的辩题,比如,“小学生上网聊天好处多小学生上网聊天坏处多”“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小学生不应该多看电视”。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或辩题,组成学习小组去搜集资料,也可以结合阅读材料把握自己,

12、做好讨论或辩论的准备。在讨论或辩论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防止“走极端”。如,把握自己中“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就说得比较全面。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发言,教师做好组织工作。讨论或辩论尽可能由学生自己主持,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和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教师不宜对讨论或辩论的结果下简单的结论或作强制的规定,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也可以留待以后讨论。4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一次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活动,是对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但是,小学生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也并不是高不可攀,国

13、内外许多案例表明,只要研究课题选择适当,小学生也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而且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这项活动建议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个体活动。活动中有几个环节特别需要教师指导:(1)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搜集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两篇研究报告在做法和写法上有差别,为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提供了范例。指导学生阅读这两篇研究报告,重点应该是了解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报告的写法。阅读奇怪的东南风,侧重于了解问题的研究过程。它研究的问题是爸爸奇怪的咳嗽的原因。作者的做法是先自己实地观察和记录,把观察得到的信息做成记录表,从中发

14、现了爸爸的咳嗽与东南风有关,然后请教医生,终于弄明白工厂的气体污染是爸爸咳嗽的病因。归纳一下作者的做法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侧重于了解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个研究报告分四部分: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每个部分都很清晰,是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学生可以从这个研究报告中学习简单研究报告的写法。教学中特别要让学生注意,这两个研究的结论,都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具有科学性,这是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最重要之处。(2)选择课题和分组。研究报告的课题可以在教材提供的范围内选择,也可以集思广益,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课题。课

15、题选择要注意两点:一是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尽量要浅要小,要有实际意义,避免大而无当,力不能及,像“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等,都是比较适合小学生的研究课题。二是通过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可以选择家庭生活、校园文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当地习俗等方面作研究课题。如果有的学生提出有一定难度的研究课题,如,“究竟有没有UFO”“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学生有兴趣并有搜集这些资料的能力,教师也应给予支持,尽管有些研究一时不可能有结论,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分组有两种做法:一是先分组,然后由各小组成员协商确定研究课题;二是先提出一批研究课题,再由对同一课题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这两种做法可以变通、结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使小组成员志同道合。(3)资料的搜集与处理。这次活动,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各小组要事先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要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教师要在这两方面给学生一些帮助,避免学生进行大量的无效劳动。搜集的资料应当和研究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面一些,正面的反面的都要。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我们可以把这几种搜集资料方法的适用性作个比较:搜集资料的方法优点不足适用范围自己观察、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