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2726980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冠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冠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冠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冠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冠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冠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冠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冠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当一个人行动起来的时候,这个人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当一个民族行动起来的时候,这个民族就开始了奋起富强的历程。B . 妈妈年届不惑,都老大不小了,还小孩子似的,喜欢穿新衣服,喜欢红红绿绿,最近更是喜欢上了电脑游戏,让我们大呼想不到。C . 安于现状是我们的普遍弱点,在微小甜蜜的小屋中将自己的创造天赋束之高阁的人实在难以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D . 在CBA总决赛第五场比赛中,北京金隅队有望问鼎总冠军,球迷们疯狂抢购门票,几百元的门票被炒

2、到数千元,一时洛阳纸贵。2.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民族乐派是指19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的一批音乐家。当时中欧、东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_,_。_,_,_。随着西欧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在这些国家中日益增强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的、被人们称作“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因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缓慢逐步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或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由于长期遭受异族侵略和统治A . B . C . D . 二、 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 (2016高三上日照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韩愈在师说中用“_,_”表现出当

3、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杜甫在望岳中写登泰山的感受,表达不畏艰难险阻,傲视一切的诗句是_,_。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直接写出了通行蜀道的动作和情态感受。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4. (6分) (2016高三上昭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和平都不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秩序安排是以一种高度分裂的形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战胜国从未像130年前的维也纳体系一样,建立起一套涵盖所有国家的总体性和平安排;战败国在与曾经的敌人缔结和约时,也分成了多个阶段,遵循不同的条款。美苏两国及其盟友之间形成了大相径庭的制度安排,并以“铁幕”为边界区隔

4、开来。短短两年之后,“冷战”的幽灵开始在欧洲上空徘徊,新的冲突似乎已经迫在眉睫。然而正是这种复杂的、严重分裂的格局,最终被证明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和空前的稳定性。通过建立囊括贸易、金融、货币以及政治、安全等一系列领域的多边和双边制度,美国成功地扮演起世界范围内的“自由领导者”角色;西欧各国则通过“邀请”美国建立霸权,并迫使后者承担制度运行的大部分成本,在领导者和利益关联方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双向约束。而苏联以地理政治为出发点建立的经互会模式,同样有助于工业化在若干地区的扩散。在以多元化的国际制度与苏联展开竞争,并通过“遏制政策”直接对莫斯科施加安全和经济压力的过程中,美国逐步建立起了作为今日全球化基础

5、的开放政治经济体系和协调框架。如同19世纪的“英国治下的和平”建立在不列颠海外殖民帝国的基础之上,“冷战”结束之际形成的“美国治下的和平”正是通过制度化的权势分享体系为华盛顿积累起了足够的物质和威望基础。甚至连美国本身也无法摆脱这一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令华盛顿连遭挫折的单边主义政策正是企图放弃对国际制度的依赖、完全靠无与伦比的物质优势实施直接控制。它的失败再度证明:任何一种对权势的过度迷信都将导致无休止的义务扩张和不堪重负。在“二战”爆发之前20年,也曾有两派政治家试图在战争的废墟之上建设一个理想的新世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迷恋往昔的历史,认定原样移植19世纪的均势体制和惩罚性和约便足以返回黄

6、金时代;另一部分人则陶醉于对大众舆论和“民主革命论”的迷信,以至于不愿提供足够的经济资源去促成实际的变革。“二十年休战”的悲剧终结了这两种幻想,在权势政治和核战争的阴影笼罩下,最终形成了一套不那么完美但更具合法性和互惠色彩的世界秩序,其遗产也令大半个世界受益至今。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并将研究的方向投向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如何改变人类历史,尤其是如何诞生全球化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游戏规则。其意旨,自是寻找重大事件如何影响历史走向以及如何形塑现实格局,这当然是一个由知其然往知其所以然递进的过程。当我们去探寻历史逻辑的同时,如果以史鉴今,就有从历史中寻找未来发展的脉络与资源的可能

7、。(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6期,有改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以往不同,它导致了战后世界秩序的高度分裂形态。B . 美国能建立起全球化的政治经济体系和协调框架,依靠的是对苏联施加安全和经济压力的“遏制政策”。C . 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因为过度依赖权势,所以不可避免地处于义务扩张和难以负担的境地。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功扮演了世界的“自由领导者”的角色,而苏联也以经互会模式扩散工业化。(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是分阶段按照不同条款和战胜国签订条约的,而战胜国也没有建立和维也纳体

8、系一样的总体性和平安排。B . 照搬历史和迷信大众舆论,都不能建立战后新世界秩序,“二十年休战”的悲剧证明了这两种言论的不切实际。C . 研究反法西斯战争这段历史,应重点分析战争对制度和规则的影响。D . “美国治下的和平”和19世纪“英国治下的和平”一样,都是通过在海外开辟殖民地的方式建立起来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美国和西欧各国之间有一种双向约束:美国帮助西欧各国建立霸权,但必须承担相应的大部分成本。B . 在进入21世纪后,美国试图摆脱制度化的权势分享体系而仅依靠物质优势来维系自己的“领导者”地位。C . 只要我们把握了重大历史事件对历史走向的

9、影响规律,就能左右未来的发展趋势。D . 在权势政治和核战争的影响下建立的战后世界秩序,尽管不完美,却让世界大多数国家受益,这体现了它的合法性和互惠色彩。5. (12分) (2017高一下九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

10、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

11、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

12、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

13、。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o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

14、;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有改动)(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一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作铺垫。B .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C .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

15、遇难的人数等,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D . 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准确概括了地震的强度,而“阳光暖暖抚慰”“细雨轻轻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2) 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7高一下雅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南定楼遇急雨陆游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注】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自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1) 本诗颔联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2) 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