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2723585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王继平 一、职业教育概况 (一)简要历史回顾 我国的职业教育很早就存在,但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工业化起步较晚的缘故,这类教育一直十分薄弱,在古代教育体系中长期未纳入主流教育。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学徒制。 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在我国仅有一百多年历史。我国近代最早的职业学校是1866年(同治五年)建立在福州马尾的福州船政学堂。这所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轫。职业教育正式进入学制系统到2004年整整100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把初等、中等、高等实业学堂(即职业学校)与普通大中小学堂并列纳入学制系统,当时的实业学堂分为农业

2、、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 职业教育在旧中国发展十分缓慢。到1949年,仅有1174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也仅有23.15万人(含中等师范学校610所,在校生15.15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内地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1978年)之前,我国职业学校教育主要有两类: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1976年,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中师)3710所,在校生91万多人。其中,中等技术学校1461所,在校生38.6万人; 技工学校1267所,在校生22.1万人;中师982所,在校生30.4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邓小平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197

3、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根据这一精神,教育部开始着手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工作。 1980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和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报告指出:中等教育改革,主要是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具体措施分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改革普通高中的课程,普通高中要逐步增加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二是将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三是各行各业举办职业(技术)学校,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还可试办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4、;四是积极发展和办好技工学校;五是努力办好中专学校。这一文件的出台,正式拉开了中等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序幕。这一举措也成为中国教育体制全面改革的先声。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1996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确立了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法律地位。该法于同年9月1日实施,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教育体系中的职业教育。我国教育系

5、统客观上存在三个子系统:一是普通教育系统,二是成人教育系统,三是职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职业学校教育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并举,又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主体有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2000年,教育和其他部门举办职业学校12558所,占学校总数的85%;企业举办职业学校1594所,占学校

6、总数的11%;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职业学校778所,占学校总数的5%。 学校、在校生和教师数量。2003年,我国共有职业技术院校16714所,其中初等职业学校1,019所,中等职业学校14,787 所,高职(专科)院校908所。在校生共有1808.49万人,其中初等职业学校72.4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256.72万人,高职(专科)院校 479.36万人。专任教师94.06万人。其中,职业初中3.0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1.29万人,高职(专科)院校教师19.69万人。在中等职业学校71.29 万专任教师中,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2.81万人,普通中专17.04万人、成人中专7.53万人、职业高中2

7、5.8万人、 技工学校15.3万人、其他机构2.8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与专任教师之比为17.6:1。 职业教育发展出现新的局面。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呈直线上升的态势。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出现了连续几年的下滑。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摆脱前几年规模下滑状态,进入了持续回升的阶段。从2001年到2003年,中职的招生数从398 万人增长到515万人,增长了29%。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1998-2003年,高职的招生数从43万人增加到200万人,增长3.7倍,占普通高校当年招生数的52.3%,基本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有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

8、格局。另外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蓬勃开展。 1996-2003年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走势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或者说职业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的一种反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长期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社会分工也十分简单,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可能提出很高的要求,甚至鄙视匠人。传授技艺的职业教育只能是“师带徒”的形式,只能是个体和少数群体的行为,不可能进入“大雅之堂”,更不可能成为人们认同的社会事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步细化,各种职业技术含量逐步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意义逐步

9、认识、要求逐步提高,开始出现早期的“实业教育”。第二,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职业教育,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则有不同水平的职业教育。农业社会和工业化社会中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在我国,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不同地区对于职业教育倚重程度的不同和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第三,教育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应担当起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如果不适应社会发展,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说是一个先进的教育。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如果

10、这个方向不坚持,教育就发展不起来。中国所处的整体世界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目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现在正在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迈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职业教育需要更大的发展。 二、新时期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思路 进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2002年7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颁布。2004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六大工

11、程之一。2004年6月,国务院七部委在南京召开了又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根据两次职教会和相关文件、规划的精神,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继续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1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

12、,继续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 大力发展的方针是一以贯之的,继续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一要突出改革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要突出注重社会需求和提高质量,要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强职业教育自主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要突出协调发展和结构合理的要求,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四要突出培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五要突出发展的重点地区是农村和西部地区。 从现在起到2007年,在高中阶段教育中,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

13、模保持大体相当,在有条件的地方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可以更高一些;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应占一半以上。高等职业院校原则上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也不得改办为普通中学。要巩固和不断加强现有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 2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要做好“四个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承担着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部分专门人才的任务

14、,它和普通高级中学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其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要就业,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既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民愿望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发展职业教育,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二是转变办学模式,坚持实事求是,探索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合作办学、招生、专业设置、学籍管理、课程开发与安排、教师聘任、教材选用等方面的自主权

15、,提高其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活力;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职前和职后教育相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实行开放式办学;整合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三是转变办学体制,促进多元办学格局的形成。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加快改革公办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近年来有一些调整,民办教育目前的趋向是由追求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方向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国家的发展方针是“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四是转变办学机制,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培养方式如何确定等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能无的放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满足就业需求两者是统一的。 3合理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今后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建立“一个体系”、实现“三项任务”、确保“两个重点”: 建立“一个体系”,即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实现“三项任务”,即2003-2007年,为社会培养3000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000万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每年培训城镇职工 5000万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超过1亿人次,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2000万人次以上,每年为300多万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