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刍议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2693372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刍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222100)赣榆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闫振岭【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习惯、专心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说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关键词】一年级新生 数学教学 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小学阶段是

2、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习惯 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难免改变不了幼儿园的习惯,课堂上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所以做好小学生的课堂常规,就显得有些困难,怎样才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应做到: 1、不要太早着急学习课程,要把常规放在首位,因为如果你不把常规搞好,小学生就会很不守纪律,在班上乱跑、乱叫,所以只有

3、把纪律搞好了,才能正常上课,才能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知识。 2、如果有一项常规没做好,就要反复的提,反复的练习,严格把关,直到做好为止,例如坐姿不端正,就让他们安静的坐在椅子上五分钟,看看谁坐的最端正,夸夸他们,并在每节课上都反复练习,时间一久,就会养成习惯。也可以采用多提醒,常抓不懈,比如我们班的刘洋,个头小,上课总是坐不住,小手老是不停地动,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举手随口回答问题,我每天不知要提醒他多少遍,现在终于有点成效了。 3、养成上课看黑板的习惯,努力吸收黑板上的知识,以便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二、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

4、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1、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 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榜样示范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李正凡听讲多认真呀,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2、专注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一年级小朋友

5、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他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某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较一下,他的说法与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

6、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 识。如在学习“十几减9”时,提问:“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12-9=3、 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学生不得不沉下心 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十几减9的相关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四、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l、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

7、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 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某某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某某同学真爱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

8、,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 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地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例如,在教9加几时,我创设了小朋友感兴趣的小猴卖桃子的情 境:10个一盒装的盒子里有9个桃子,盒外有4个桃。要求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几个桃?借助这一情境,我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第一层次:让学生借助桌上的学具边操作边表达:从盒外的4个桃子中拿出1个桃子放进盒子,盒里的9个桃添上1个凑成10个,10个加盒外3个得13个。第二层次:教师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设计好板书,为学

9、生提供思维图式,学生看着思维图式,清楚完整地表达计算过程。第三层次:脱离各种模式,借助表象进行思维,让学生看到9十4就能说出计算过程和得数,那就是看9加4,把 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是13。一定的情境,直观的操作,循序渐进、有层次地训练,为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 “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为了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 “摆一摆” “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

10、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 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六、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

11、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在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 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 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虽然小学

12、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3教育絮语 郑金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1日4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卢勤漓江出版社2006年11月 5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二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