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432693357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三校联合考试(高2024届)地理试题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卷总页数:8页。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黑色签字笔。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某中学生利用暑假到我国某地旅行,在当地一处遗址公园发现一赤道式日晷(日晷的晷面与赤道面平行,晷针与

2、晷面垂直),拍照如图。他发现,拍摄时晷针的影子落在午时中央,手表时间显示为12:00(北京时间),并测得晷面与底座的夹角约为60。该同学的旅游地可能是( )A. 拉萨B. 北京C. 杭州D. 重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048米。这里的人们发现夏季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的“白夜”现象。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 “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A. 暖流流经,增温增湿B. 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C 暖锋过境,气温升高D. 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3. 该地夏季可以看到“白夜”现象的原因是( )A. 海拔高B.

3、 大气散射作用C. 纬度高,有极昼现象D. 晴天多,光照充足4. 下图为某年12月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季节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B. 甲地吹东南风C. 图示季节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D. 丙地风力最强比湿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空气湿度,水库周边的比湿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日变化。如果不考虑背景风(盛行风)的影响,水库局部气流对水汽的水平输送是影响比湿的重要因素,当空气水平流动较弱时,强烈的空气对流则会导致近地面比湿降低。下图示意密云水库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黑点为气象测站)及水库周边比湿的日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5. 夜间水库北比湿明显小于水库南,直接影响因素是( )A 气温日变化B. 降水日变化C. 海拔高度差D. 山风与陆风6. 关于水库周边比湿日变化说法成立的是( )A. 3:00水库南水平输送较强B. 10:00水库南对流扩散较强C. 15:00水库北水平输送较强D. 20:00水库北对流扩散较弱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域,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下图中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显著,海雾多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甲渔场多雾期一般出现在(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8. 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表层水温B. 大气环流C. 光照强度D. 人类

5、活动9. 甲渔场渔汛推迟到达、提前结束的年份,印度半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 滑坡B. 暴雨C. 旱灾D. 海啸植被护坡作为坡面保持水土以及涵养水源的有效措施,已逐渐成为公路和铁路路基重要的护坡形式。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植被在削减坡面径流、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效果,研究人员通过观测,记录了3种下垫面类型坡面在不同强度的降雨中初始产流时间,探索其中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探索路基坡面植被对降雨径流泥沙的调控能力。右图示意不同降雨强度下垫面初始产流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关于产流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草坡面产流时间晚于裸露坡面B. 灌草坡面产流时间晚于植草坡面C. 降雨强度

6、越大,初始产流时间越早D. 相同坡面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负相关11. 灌草对产流时间产生影响的原因是( )A. 增加了地表粗糙度B. 植物吸收雨水C. 雨水下渗速度变慢D. 蒸腾作用增强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合称“一江两河”,是西藏的“三大粮仓”。“一江两河”河谷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西藏粮仓集中分布在“一江两河”河谷地带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 灌溉水源充足C. 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D. 劳动力充足13. 关于该地油菜籽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籽粒大、品质优、单产高原因说法

7、错误的是( )A. 纬度低,生长期长B. 昼夜温差大C. 海拔高,光照充足D. 病虫害少某年秋末,我国南方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同一种槲树在甲区域的树叶较乙区域明显要“红艳”,而且落叶较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甲区域的槲树生长有别于乙区域,因为甲区域( )A. 东北部有高地阻挡冷空气B. 比乙区海拔高光照条件好C. 比乙区坡度缓土壤更肥沃D. 比乙区更宽阔通风条件好15. 图示公路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 40米B. 60米C. 70米D. 80米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个小题,共55分)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

8、拔约1608米,面积6300多km2,是世界较大的高山湖泊之一。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中亚地区有名的度假胜地之一。近年来,湖区春季降水增多,积雪融水大量增加,受其影响,湖区春季气温在一定程度有所下降。 (1)分析伊塞克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2)推测该湖所在地区降雨丰富地点,并解释原因。(3)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伊塞克湖区春季降水和积雪融水增多对气温的影响机制。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乡村生态系统综合健康是指乡村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所体现的状态,常用于表征乡村生态系统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趋势。开展生态系统综合健康研究评价对于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其东

9、北部喀斯特地貌广布,西南部农业耕种条件较好。下图为重庆市各县区乡村生态系统综合健康水平空间分布(指数越大,综合健康水平越高)。 (1)据图描述重庆乡村生态系统综合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2)解释渝西区乡村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水平较高而渝东北区较低的原因。(3)简述开展乡村生态系统综合健康研究评价的主要意义。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2020年测得其水域面积1646km2,湖面海拔1048m,平均深度9m,最深处达17m。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下图分别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左图)和湖区湖

10、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右图)。(1)根据材料,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若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试分析此举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武陵山大裂谷景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涪陵区城东南约40公里的武陵山乡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景区内山峰、台地、沟谷等景观高低错落,层次丰富,海拔从600米到1980米,谷底至峰巅间的落差达700多米,山势奇峻多姿,极具壮观之美。景区核心区为一条发育在巨大褶皱背斜上长约10公里的原生态裂谷。整个裂谷雄阔壮美、气势磅礴,两岸层峦叠嶂、峭壁如削,瀑布直挂绝岭、飞泻而下,河谷迂回婉转、幽深

11、迷离,谷底奇石叠垒、溪流淙淙。 景区集山、峡、林、泉、瀑、崖、洞、潭、溪、坑、缝于一体,特别是其状如薄刀、连绵上千米的绝壁石峰国内罕见,一段长约1500米的裂谷地缝冠绝天下。材料二:元旦期间,行走在人行栈道上,但见下面河道干涸,河道内乱石遍地,但隐约听见有水流声。栈道悬空而建,离地30-50米,蜿蜒在裂谷缝隙中,给人以惊险、刺激的感觉。材料三:景区内悬挂的部分景点最佳拍摄时间表(北京时间)月份最佳拍摄时间开门石镇天印一线天一月11:30-12:3011:20-11:3008: 30-09:40二月11:30-12:4011:50-11:5009:10-11:20三月12:00-13:5012:

12、 10-13:0009:20-11:40四月12:30-14:2012:00-14:1010:50-13:20五月12:50-15:0013:10-15:2010:40-13:30六月12: 20-15:4012:10-15:3010:20-14:40七月11: 50-15:4011:20-15:5009:50-14:50八月15:10-15:5011:00-16:0011:10-14:10九月14:50-15:1011:20-15:4012:15-13:40十月14:20- 14:5011:40-15:2010:40-11:50十一月13:50-14:1011:35-12:2008:50-11: 00十二月12: 20-13:4011:30-12:0008:50-10:40(1)描述武陵山大裂谷的形成过程。(2)解释“河道干涸,但隐约听见有水流声”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栈道悬空而建,离地30-50米”,而不是沿河道旁修建的原因。(4)说明“一线天”景点一年中最佳拍摄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