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说课稿 (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266436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年以前说课稿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年以前说课稿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年以前说课稿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多年以前说课稿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年以前说课稿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年以前说课稿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年以前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中我将从面向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四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本课是面向小学三年级学生,所用教材是湘教版新编教材歌曲多年以前。这首歌曲是由美国的一首同名民歌填词而成。它首先讲述多年以前的地球拥有“蓝天、森林、小鸟”,后来“森林消失,小鸟一去不返”,再描写现在孩子们对小鸟“轻轻呼唤”,唱出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真挚而美好的愿望。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整首歌曲的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2、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使他们表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得到锻炼。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2、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中渗透对学生健康生活的教育。二、说教学重点、难点。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应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因此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多年以前,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以上就是我从这四个角度对教材进行的分析。三、说教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教学的宗旨,也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正是本着这个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听唱法。1、情境教学法:因为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从而让学生更

3、容易理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是我采用本教学法的设计意图。2、启发式教学法: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化的理解,所以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3、听唱教学法:听唱是唱歌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采用听唱法。以上就是我在本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这三种教学方法将贯穿于整节课当中,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激发表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唱为本,重情感、美感。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自由发挥,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下面让我们看一下以上三个部分的综合运用阶段,即教学

4、过程。四、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的教具有:CAI课件、电子琴 本堂课,先进行节奏,为“多年以前”这首歌曲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然后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音乐森林的美丽和神奇。音乐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及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学生被吸引就会集中投入,多种感官同时加入,完成听觉和视觉的结合。更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画面和音乐的结合形象、生动的展示了美好的大自然,从而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使学生在后面学习歌曲、处理歌曲做好铺垫。学唱部分:这一部分有五个小环节。第一,听一听。第二

5、,学一学。出示歌曲曲谱,跟唱旋律第三,力度变化记号的认识,根据课标,音乐课需要了解音乐基本要素的要求,而力度变化处理也是本课的难点,我特别穿插了音乐精灵的环节。第四,唱一唱。出示课件,学生随琴演唱。第五,比赛,熟练唱熟歌曲。总的来说,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听赏模仿跟唱律动这几个环节,使学生轻松地学唱多年以前第一段,感受到歌曲欢快的情绪,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音乐描绘的情景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完成对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及认识。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了一系列森林遭人类破坏的画面,让学生跟直观的感受到环境的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损失。将学生设定于特定的意境中,使其产生震撼与共鸣。为了完成好教学任务我做以下设计:看完画面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诵第二段歌词;演唱第二段歌曲。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能轻易地感受出二段歌词所包含的不同情绪。将难点击破。这首歌包含了“环保”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我把音乐和环保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