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彩陶瓷艺术风格影响和艺术构成 _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2662800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彩陶瓷艺术风格影响和艺术构成 _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彩陶瓷艺术风格影响和艺术构成 _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彩陶瓷艺术风格影响和艺术构成 _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彩陶瓷艺术风格影响和艺术构成 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彩陶瓷艺术风格影响和艺术构成 _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彩陶瓷艺术风格影响和艺术构成 摘要:古彩瓷艺术是一种风格鲜明,具有东方审美特色的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其线条刚毅有力,形象概括夸张,色泽亮丽明艳,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审美风格。从它开展至今,深受国画、版画、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点、线、面及设色形式美法那么,成为陶瓷艺术的重要装饰形式之一。关键词:古彩;风格影响;艺术构成1古彩艺术的界定古彩瓷艺术作为一种风格鲜明,具有东方审美特色的传统的陶瓷艺术装饰形式,始于明,成熟于清,是一种线条刚健、形象概况、色泽明亮,集民族绘画艺术语言和东方审美标准于一体的陶瓷釉上装饰形式。古彩的开展最早能追溯到唐三彩、宋红绿彩,但对其影响最大的非明青花五

2、彩莫属。这种在明宣德年间创烧,以釉下青花勾线、绘图,再配以低温釉上彩料共同完成的斗彩艺术形式,在成化年间受到广泛的推崇。后来明末清初,康熙重整景德镇制瓷业,还委任臧应选、郎廷极为督陶官来推动陶瓷产业的开展。此时的五彩在工艺上有了较大的转变,最突出的就是用于勾线的料,由原来的釉下蓝色变为釉上黑色,如明成化年间的斗彩婴戏图杯图1,所用于勾线的釉下蓝色被康熙年间的五彩麻姑献寿图盘图2所示的釉上黑料所替代。这种五彩装饰无论是人物的头发衣饰,还是枝叶的轮廓经脉,大多都以釉上黑料所绘,不仅在视觉上到达了效果的统一,还在彩瓷的描绘、填色和烧制等各方面,将陶瓷彩绘带入了较为方便快捷的釉上彩绘装饰之路。对于“古

3、彩这一词汇,出现的比较晚,清代的文献中大多都是以五彩之名记述,而近代发表的多篇文献中,均称之为古彩。如资料编译室发表的?陶瓷美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一文记述到“到清康熙年间,古彩技法开展到了完善的境界。1961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编写的?陶瓷彩绘?中提到“古彩是由康熙五彩更名而来,它始于康熙,盛于康熙,也称之为康熙彩或康熙美术。2古彩艺术风格受多种绘画艺术风格影响2.1国画古彩瓷自出现之始,就在效仿中国画的形式美法那么,有意无视事物的真实比例和透视关系,对事物进行提炼、归纳、概括和组织,在变化与统一中寻求一种和谐的艺术美感,使其符合一定的规律,又有脱离客观对象外部特征的势态。在对中国画的效仿中

4、,可以找出诸多实例,如明代画家林良的?雉鸡图?图3,画中主体为一对雉鸡,伴有麻雀、布谷、斑鸠等在枝叶间栖息,画作将水墨画的灵动与宫廷画的严谨相统一,构筑出一副雉鸡野逸,山岩坚实,细竹飘摇,灌木交错,疏密相间,动静结合,杂而不乱的禽鸟图。康熙年间古彩瓷多有模仿借鉴之意,五彩雉鸡牡丹纹瓶图4,五彩雉鸡牡丹图碗图5,五彩雉鸡牡丹图笔筒图6都是对林良?雉鸡图?的效仿和借鉴,虽没有国画的用笔纯熟和构图的考究,但确实抓住了中国画技法的根本规律。画师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将国画的技法和形式美法那么融进古彩的表现之中,将画面前景、后景,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平摊开来,去繁从简,提炼出最核心的内容表现和主要特征,充实

5、了古彩技法特点和表现形式的同时,更形成了独有的“求平陶瓷艺术装饰形式。2.2版画在古彩瓷蓬勃兴盛的时候,也正是徽派版画盛行之时,两地商贸来往紧密,文化交流频繁,版画艺术的审美理念不可防止地渗透到了古彩艺术中。无论是在版画的形式,还是在版画的题材上,都给古彩瓷艺术的绘画创作带来一定的启蒙和指导。这其中,最明显的要属在线描方面的影响,版画以刀与力的结合,将线条刻在木板之上,果敢刚毅。古彩借鉴了这种充满力度的线性装饰方式,结合中国画中的“铁线描和“钉头鼠尾描,最终成为古彩装饰的典型线性艺术,它们根根犹如铁丝般镶嵌在瓷釉的外表,既有力量又有厚度,线条挺拔苍劲,独具特色,既有强烈的节奏感,也有利于颜色的

6、圈固,成为古彩独特的艺术装饰语言。2.3年画古彩瓷在色彩方面受到年画设色艺术的影响极大,年画设色法暖相应、补色合理,对古彩瓷的创作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且两种艺术色彩种类都不多,均采用平涂法设色。然而二者不同的是,古彩瓷的彩料需经800摄氏度的温度烤制而成,成品带有一种玻璃质感的色层,比年画色彩亮丽明快,但也正是由于釉外表颜料易流淌,难涂平的特性,尤其在弧面上难度更甚。古彩瓷有意将画面进行合理的分割和重塑,将画面合理分割后,使画面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面,再采取强烈的比照色施于瓷釉外表,形成色彩艳丽,比照强烈,古香古色的陶瓷艺术装饰形式。3古彩的艺术构成3.1点古彩瓷中的“点是组成古彩瓷绘

7、画图案的根本元素,给以铁线描和色彩平涂为主的这一装饰形式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装饰美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古彩画面的单调性。古彩瓷常用的点性装饰被称为沙点,沙点讲究颗粒饱满、浑圆,它的疏密关系也正是物象的明暗变化,利用点的错落与疏密来丰富画面的变化。这种方法通常用在山石的错落、衣物的层叠,物体的投影,花草的映衬等关系的处理上能表现出物体的深浅、浓淡和立体感,在沙点的疏密关系的渐变下,带来更加灵活的装饰形式同时也与整体画面形成比照突显细节,别有一番韵味。3.2线线作为古彩装饰的骨骼,肩负了写形和传神的任务,它既是有生命,有精神的,又是充满激情的,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和对境界的体悟。“线的粗

8、细、长短、曲直、疏密、穿插、方向、气势等,都能使画面产生一种有层次,有空间,有节奏,有韵律的形式美感。古彩瓷的线条多为遒劲有力的“铁线描和“钉头鼠尾描,也由于矿物原料彩料的特性,它不像墨汁般能有深浅浓淡的变化,只能以线条的粗细、轻重、顿挫、疏密、长短、转折来抓住物象的本质。在古彩中,有勾勒物象造型的线,也有沙点异曲同工的排线,适形且齐整的排线充实了轮廓线以外的物象的结构和特征,在保持随意轻松的笔触之外,整齐却不呆板,变化多端却不显得繁乱无序,这也是古彩瓷线描中最为突出的表现笔法。3.3面古彩瓷的绘画因“求平显得刻意平面化、装饰化。但长期以来画师通过自身对美的理解与感悟,舍弃物象细微的色彩变换,

9、通过用比照鲜明的色块来表达层次,把繁琐写实的色彩面简化、夸张化、装饰化、条理化,这种平涂的面结合“点、“线的灵活运用,使整体呈现变化多端、疏密相间的艺术效果,比方在康熙五彩图7花卉的描绘上,花瓣与枝叶都没有翻转折叠的变化,而是在画师寥寥数笔间,勾勒出花与叶的形状,花瓣圆润简约,叶片平整和谐。古彩画师在长时间的摸索中,没有生搬硬套造型理论来绘制,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将点、线、面随意而完美地结合,非但不显突兀,还显得立意新颖,堪称点睛之作。3.4设色色彩是刺激人们视觉器官的重要元素,不同的色彩搭配能带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体悟。古彩的根基来自于民间艺术,民间的色彩大局部喜好鲜艳的色调,古彩设色与民间艺

10、术色彩的追求有想通之处,色彩不多,看似简单实那么变化无穷,在追寻着色彩上的鲜艳明快、明朗华美、红绿色彩装饰风格中,经过一代代的画师反复琢磨、创新,不断的演化成一套稳定的色彩系统和设色法那么,这种补色搭配、冷暖交替、互相映衬的组合,极具视觉感染力,反映千百年传承积淀下来的色彩赏识标准,符合东方人的审美需求,也是古彩独特的设色形式。传统古彩强调装饰性,描绘对象往往采用夸张手法,颜色浓艳厚重,烧制后有玻璃质感的亮丽色彩,以绚丽的色彩、巧妙的构图、装饰的特色受到人们喜爱。4总结古彩瓷独特的绘画艺术形成受到国画、版画、年画等多元艺术形式的影响,融多种艺术语言为一体,形成具有强烈装饰意味,具有东方审美意识

11、和理念的图式。在古彩装饰开展中,既要注重传统的文化精神土壤研究,又要注重纯真、质朴、简洁线条中“势与“力的刚健之美,以及大红大绿,古色古香的设色挑战。古彩在它的传统继承与创新开展方面,都需要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在时代的审美潮流中,使其既能随着时代的潮流开展,也能遵循自我的审美标准。参考文献1方复.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M.江西高校出版社,2022.2龚龙水.浅析陶瓷古彩装饰艺术特点J.景德镇陶瓷,1992(3).3宁钢,刘乐君.传统陶瓷古彩装饰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2.4郑君洁.古彩瓷审美特征研究J.中国陶瓷,2022,51(11).5朱乐耕.论景德镇的五彩瓷J.景德镇陶瓷,1990(1).6王云霞.论古彩装饰与传统木刻版画的关系D.2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