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桔梗栽培技术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2662646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桔梗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洋桔梗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洋桔梗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洋桔梗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洋桔梗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洋桔梗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桔梗栽培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洋桔梗栽培技术英文名:lisianthus学名:Eustomagrandiflorum科属:龙胆科草原龙胆属原产地:美国南部至墨西哥之间底石灰岩地带特性:洋桔梗又称草原龙胆,一、二年生直根系草本,茎直立,叶对生,呈卵形或长圆形。花单生或成圆锥花序。性喜冷凉,于春天降雨较多,温度较适宜的时期开始发芽、生长,遇到夏天高温,呈现簇生状态,叶子变厚,颜色变深,叶片稍微扭曲,叶面看起来像有一层白粉,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节间无法伸长;但在经过冬天低温的刺激后,就会打破簇生现象,节间开始伸长,并进行生长,花芽分化,随着温度升高,日照延长而开花,于秋天结实,冬天种子成熟。但要想生产出极好品质的切花,需控制生长期的

2、温度,最低不低于15C,最高不高于25C。同时要注意种植地块的轮作或消毒。一、播种育苗洋桔梗种子非常细小,每克约20000粒,包衣种子每克1000粒左右。育苗期间对温度、湿度、水分喝光照都有特定的要求,其育苗介质既要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又要有较好的通气、排水性能,要求始终保持潮湿,但不饱和。一般以泥炭、蛭石、珍珠岩比例6:3:1为宜。建议最好使用进口泥炭播种。下面就分四个阶段详细说明洋桔梗的育苗过程。阶段一、胚根萌发阶段(1012天)1. 介质温度2225C,始终保持潮湿,但不要过湿。在穴盘上铺一层无纺布,有助于保持介质的湿度,提高萌芽的整齐性。2. 整个育苗期间保持气温白天2124C,夜

3、间1821C。3. 播种后不需要覆盖。如果能补充10003000Lux的光照,效果更好。4. pH值6.26.5。5. EC值小于0.75ms/cm对高盐很敏感,保持铵的浓度小于10ppm。阶段二、茎杆和子叶出现(1421天)1. 介质温度2022C。为了防止簇生现象发生,白天温度不要超过25C,夜间不要低于15C胚根出现后降低介质温度。又因洋桔梗为直根系植物,根系生长迅速。若能在子叶完全展开后再适当降低温度,生长更好。2. 从第二阶段开始接受光照是必须的,若在黑暗的催芽室中放置时间太长会导致幼苗死亡。若是冬季生产,补光45007000Lux,可使生长期缩短。3. pH值6.56.8。4. E

4、C值小于0.75ms/cm。5. 待子叶完全展开后,开始施肥,采用14014的肥料,每周12次,氮肥浓度50-75ppmo但是必须保持铵态氮浓度低于10ppm。6. 施肥与浇清水交替进行。为了促进发芽及根系发育,使介质略略干一点再浇水。选择在早上浇水,天黑前使叶片干燥可以最大限度防止病害发生。阶段三、真叶生长和发育阶段(2835天)1. 介质温度1820C。2. 为了防止簇生现象发生应避免温度太高或太低,同时还要防止低光照及湿度太大,以减少植株徒长及病虫害。3. 为了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嫩叶生长,应等介质完全干了再浇水,前提是不能让植株枯死。4. pH值6.56.8,5. EC值1.0ms/cm

5、左右。6.201020和14014的肥料交替使用,氮的浓度为100150ppm。7. 每浇23次清水就施一次肥。阶段四、移植或运输的准备(7天)1. 介质温度1718C。2. 干透了再浇水,但不能让植株干死。3. pH值6.56.8。4. EC值0.75ms/cm左右。5. 若需要,用14014的肥料施肥,氮的浓度为100150ppm。6. 穴盘苗要及时移栽以保证根系活力,不要保存太久使根系缠绕、老化,否则会造成茎杆短,开花迟。二、移植一般以第2对真叶完全展开、第3对真叶未展开时为最适宜定植期。洋桔梗的根为直生根,再生能力较弱,需要适时移植。如果推迟移植,会窝根,发育迟缓。同时在移植时要防止伤

6、根,否则极易引起生长迟缓或产生簇生苗。移植前铺黑色地膜和配套安装滴灌,可以减少杂草危害,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也有利于冬季保温以及施肥、浇水。洋桔梗的育苗环境与栽培环境相差很大,需要一周的缓苗期,以适应栽培环境。在移植初期必须注意避免介质干燥、强光、高温等不良环境。可以使用遮阳网或外遮荫来避免强光,以及在高温时加装固定或临时性的喷雾设备,来降低设施内的温度,直到植株新生叶呈狭长形,没有圆、厚形叶以及叶片平展等簇生现象时即可停止喷雾,随即保持土壤适当的水分。三、栽培管理1光照调节洋桔梗对光照反应较敏感,长日照会促进其茎叶生长和花芽的形成,一般以每天16小时的光照效果最好。加光栽培一般有两种方法:一

7、是间断加光,也就是在夜间加几个小时的光照时间;二是延长光照,就是在傍晚时延长光照时间,一般第一种方法效果比较好。在冬季和早春期间,尤其要注意补光,通常在夜间加补24小时。2.温度控制洋桔梗生长适宜温度是白天2024C,夜间1618C。它的生育速度如节间的拉长程度、花芽分化的快慢、收获期的长短极容易都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秋冬至早春需加温,尤其是在夜间或寒流期如果能够加温则更好。一般来讲早生种对温度要求较低。温度过高则生育期缩短,植株变矮,增加簇状化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出苗期,高温会导致花数减少,上位节间徒长,花梗软弱,质量低下;但如果温度过低,生长就会迟缓甚至不开花。3施肥洋桔梗属于需肥

8、量较高的植物,如果基肥不够,追肥就很重要。洋桔梗不仅要求有充足的大量元素,还要求土壤中保证有较多的钙,同时要保持适当高的土壤pH值,以利于钙、锌等元素的吸收。通常在生长期每半个月施肥1次,交替使用14014和201020肥料,浓度以100200ppm为宜。施肥时要注意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通常铵态氮会让茎叶的生长速率较快,叶片会较大较软,叶色较浓,但易造成徒长,尤其是在温度过低时不宜使用。可以补充硝酸钾及硝酸钙,但在花苞形成时期,则以补充硝酸钾为主。大约在移植后6周生长到第7节位时,必须特别补充磷、钾肥,可以用水溶液喷施于植株上,以使茎枝粗壮不致软垂。若再继续补充氮肥则除了茎细之外,节间长度也

9、会伸长,造成上下节间长度不一致。种植洋桔梗的介质盐分浓度不能过高,EC值要低于1ms/cm。因此移植前首先要测定介质中的盐分浓度。夏季高温植株新叶尖端会呈焦枯状,这是缺钙现象。加强通风,增加蒸散作用,是避免缺钙最好的方法。钙离子通常是靠蒸散作用时产生地真空吸力而被带进叶中。应该在缺钙发生之前就做好通风才有效,通风的好处还可以降温,以免花色因高温而表现不出来。在生长中后期如出现茎容易折断,或者有茎纵裂的现象,可能是由于缺硼所导致。使用硼酸的稀释溶液喷洒植株,可以改善这种现象。4浇水洋桔梗对水分的要求严格,过多的水分会引起根部生长不良,也容易侵染病害;过少的水分会使茎叶细弱,提早开花。移植后的一个

10、月内要保持介质的湿润,可以采用滴灌来控制水分,特别在花蕾形成之后,应尽可能的避免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5. pH值因洋桔梗原生地的pH值为7.08.0,所以栽培土的pH值以7.0为最好,一般掌握在6.57.0。pH过低,会引起生长不良,叶片枯焦,甚至不长花蕾。可通过施用生石灰来调整pH值。6. 拦网为了防止倒伏,株高15cm时拦网,网随植株生长而拉高,网眼根据植株密度调整,以15x15cm或15x20cm较适宜。株高80cm以下的拉一层网,80cm以上的拉二层网。7. 病虫害病害: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灰霉病、菌核病等。除了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和病花,施用抗枯宁、万霉灵、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预

11、防和处理以外,平时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虫害:有蚜虫、卷叶虫、斜纹夜蛾、潜叶蝇等。根据发生情况,施用相应农药。四、采收一般花朵开放1.52朵即可采收。为了提高品质及延长切花寿命,以1/3花蕾开放为最佳。由于洋桔梗吸水性好,采收后应立即浸入清水中。在瓶插前两天放入少量的糖可以延长瓶插时间,通常放糖一定要放防腐剂,洋桔梗对乙烯不太敏感。如在采收前一个月控制水分,减少氮肥施用量,可以明显提高切花品质。五、常见问题目前栽培上最常见的问题是因不良环境造成的簇生现象。主要表现有:植株叶呈椭圆形、平坦,节间不伸长,生长缓慢,花农称之为“睡觉”。从原生地的环境条件来探讨簇生现象的原因,可以发现簇生现象

12、是不良环境所造成的生长状态,栽培洋桔梗若发生簇生现象势必延长栽培时间,增加生产成本。苗期遭遇高温干燥的环境或定植后田间的环境都会引起簇生现象。避免簇生现象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冷凉环境下育苗,即在播种后保持日温23C,夜温18C的育苗环境。或在24对真叶时以10C左右温度条件下养苗30天。其次、定植初期应避免强光、高温、缺水等不良环境因子。第三、采用穴盘育苗的,移植时要避免伤根,并注意水分管理,防止幼苗老化。最后、可以选用早生或低温需求量少的品种。另外,和簇生现象的情形很像但又不是簇生现象的是低温所造成的节间不伸长现象,簇生现象是植株所有的叶片包括新叶呈平坦状,而植株因低温造成节间不伸长者,其新叶则呈直力状,这两者很容易混淆,尤其在冬春交际之时,日夜温差大,在南部种植时设施白天的温度可接近30C,凌晨温度可降低至1520C,有寒流来袭时温度会更低,因此夜晚防风保温,白天通风降温的步骤很重要,如此才可防止簇生现象但又不致因低温造成节间不伸长或节间长度不一的情形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