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培训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2662571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培训(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培训第一章物流概论1.1什么是物流 物的流通(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术语,在日本始见于1955年-1964年。1956年10月-11月,日本生产效益本部派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赴美考察。该考察团回国后,发表了流通技术(日本生产效益本部Productivity Report第33号)的考察报告。报告中首次将Physical Distribution译为物的流通。而生产物流为人们广泛使用则是在1964年-1965年。1964年通产省产业构造审议会流通部会,设立流通委员会。1965年1月内阁会议在所制订的中期经济计划中,强调指出加速物的流通的现代化。1965年运

2、输省发表的运输白皮书副题即为近代化过程的物的流通。这一时期物的流通受到极大的关注。 其后,物的流通简称为物流,它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 1.1.1流通的概念关于物流,应首先从流通谈起,而流通又离不开经济活动。所谓经济活动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总的体系,基本上由生产和消费两种功能构成。而将其制造产品、创造价值的生产和使用产品的消费连接起来的即是流通。 亦即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 a)社会间隔(生产的人和消费的人不同)。 b)场所间隔(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不同)。 c)时间间隔(生产时期和消费时期不同)。 原始社会是自给自足经济,这些间隔很小。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间隔也逐渐增大。正是流通将生产

3、和消费之间的这些社会的、场所的和时间的间隔联系起来。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社会间隔的是商业或贸易的流通(亦称商流)。这种沟通,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为所有权的转让架设桥梁,产生所有权的功效,例如买卖活动。 此外,联结场所、时间间隔的则是物流(物的流通),是物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创造场所性价值和时间性价值。如运输和保管。 运输联结生产和消费,在产地和销地之间架设桥梁,创造场所功效,如啤酒工厂生产啤酒,如果啤酒只是存在于工厂的仓库里,则它的功能与价值丝毫没有实现,只有当需要啤酒的人把它买来饮用,才实现其功能和价值。同样,也只有把清凉的饮料,由山下运到山顶才能滋润爬山人的喉咙。 保管是联结着生产和

4、消费的时间间隔,也就是在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之间搭桥,创造时间功效。如我们的主食稻米,在秋天收获却在全年消费。为将集中生产的产品,逐渐地、平均地消费,就需要进行时间上的调整,这就是要把它们保存在仓库里的原因。另外如冷库和冰箱,在酷暑的季节销售较多,因而需要在夏季到来之前增加生产以满足夏季的需要。 如上所述,流通就是通过买卖消除社会间隔;通过运输消除场所间隔;通过保管来消除时间间隔,以实施所有权和物品的转移。 1.1.2商流与物流的关系下面我们来谈谈构成流通要素的商流与物流之间的关系。 有人认为商流是物流的上游的概念。确实,物流不是先于商流存在的,而是有了买卖行为之后,才有物流。物流虽然只是在商流

5、确定之后实现买卖的具体行为,但如没有物流,买卖行为也无法实现。从这一点来看,商流和物流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因此,在流通领域中,物流与商流应该同属主要功能。 关于在流通领域中物流如何界定的问题。1965年5月统计审议会(流通统计部会)关于改进物资流通消费统计工作的咨询回复报告中提出的流通体系,其中,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指社会资本。物流基础设施指道路、铁路、港口、机场、流通中心,而信息基础设施则指通讯基地及通讯卫星等等。 作者认为在流通方面关于物流的定位应按图1-4来界定。 最近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趋向于将商流与物流区分开业,即商物分离。商物分离是将物流设施及有关物流的功能从商业流通领域

6、中分离出来,设置物流据点,集中处理若干商业流通据点的物流业务。由于商物分离可以向物流据点大量运送商品补充库存,又因为商品库存较集中可以增多品种、减少库存,提高配送效率。以使商业流通据点集中精力从事运营。 商物分,相反的概念是商物一致,即商业流通据点同时设有商品仓库开展物流业务。如果将商品放在车上各处兜售也可以说是商物一致。 1.1.3物流的定义下面让我们看看关于物流的定义。不少学者为物流下过定义,作者认为,物流是为消除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场所间隔和时间间隔的物理性经流活动。具体地说,包括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活动等。由此可知物流不只是物品的机械性流支,而是指经济活动中流通

7、的物理性侧面。 在有关物流的定义方面,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物品不只是指生产的商品,还包含伴随着生产和销售出现的包装容器、包装材料等废弃物(2)消费者也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它包括制造业者、批发商、零售业者等等需求者3)流通加工,由于它可以产生物品的形质(形体和性质)功效,也可以把它归入生产领域。但由于它既可归于生产又可归于物流,介乎两个活动领域之间属于中间领域,尽管流通加工创造了一部分形质功效,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因而应把流通加工看作是物流功能的扩大,把它归为物流是适宜的。第二章物流的发展2.1物流的演变过程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日本企业是如何认识并解决物流演变过程的。神奈

8、川大学的中田信哉教授将日本物流的变迁分为四个阶段: 前物流时代(1955年-1964年)。个别地改善各项物流活动的时代。 物流系统化时代(1965年-1974年)。主要是引进并采用机器、器材硬件,扩大物流能力的时代。 物流管理时代(1975年以后)。通过物流系统、物流制度、信息系统等软件,提高物流效率的时代。 物流社会系统化时代(从1985年开始)。推行将企业看作是社会系统一部分的时代。 2.2战后物流的变迁 关于战后物流的变迁,井本重信物流咨询公司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切实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1965年)。这一时代,生产的东西均能卖出,当时货物的陆路运输主要是靠铁路,但铁路不能灵活适应经济迅

9、速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地设法解决运输、保管、包装等问题。 物流成本管理的时代(1965年-1974年)。经济稳步发展,需求扩大。产业界由于生产的合理化而降低了成本,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确保收益,企业把目光投向了物流费用,企业用降低物流费用的办法来弥补在市场中失去的利益。 建立物流管理系统的时代(1975年-1984年)。物流逐渐成为一门科学体系。不是把物流只看成是运输、保管等个别功能的工作,而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先进的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独自积极地建立起物流体系。这里不仅只考虑物流的成本,而是要考虑物流本来具有的战略功能。 开始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物流的时代(1985年以后)。物

10、的流通成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性课题,亦被称为物流战略化时代。作为企业的中心课题,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战略日趋重要。 2.3物流发展的六个阶段 日通综合研究所编撰的物流知识(第3版)将物流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下述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物流前期。物流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场所互不联系地分别进行。只是按生产和销售部门的要求进行保管和运输。 第二阶段:个别管理期。物流成本意识的出现期。这一时期只有保管部门或发货部门在努力降低成本。 第三阶段:综合管理时期。作为一项独立业务开始建立物流管理部门,采取措施综合解决各种物流功能的优化组合问题。这里生产和销售是物流的前提。 第四阶段:扩大领域时期。物流影响生产和销售的

11、阶段。对于生产部门来说,应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从物流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物流效率、统一包装规格、生产计划的灵活性等方面提出要求;对于销售部门,则在接受订货的计划性、订货的数量单位及交货期限等方面提出要求。在这一阶段,追求第三利润源泉的企业增多,过去曾把这一阶段视为终极阶段。 第五阶段:整体体制时期。物流进入小批量、多品种发货的新时代。为创造新的物流形象,整个公司必须取得共识。这一阶段多建立以生产和销售人员为委员,以负责经营的主要领导为委员长的委员会制度。建立起这样的制度之后,物流就成为生产和销售本身的一项内容。物流部门则只要运用物流知识和物流信息建立物流系统即可。 第六阶段: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

12、时期。作为第一步,首先将不同商品的售出情况、发货及脱销情况,库存及进货情况与销售、生产计划进行比较,将现有库存与基准库存量(库存计划)进行比较,定期进行这一工作。找出计划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并据以提出解决方案,修订生产计划和与之相关的采购计划及其以生产、销售计划为前提的物流计划。这种修订是各个时期与销售状况相适应的,包括生产和物流的整个企业运作的修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立以物流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系统。 2.4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认识 作者认为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认识和措施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表2-1): 切实保证运输的时代(1955年-1964年)。这个时代是供不应求的时代,由于经济急速发展

13、,企业的重要任务是切实保证运输能力。 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的时代(1965年-1974年)。由于生产的优化组合,市场销售竞争激烈,企业效益难以保障,降低成本的问题日益突出,因而将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这时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行所有的物流合理化措施。 从战略的高度考虑物流的时代(1975年-1984年)。经济进入低增长的时期,由于销售竞争激烈的结果,不仅商品要创造独自特色,物流也应创造独自特色。这一时期,企业将物流作为销售竞争的手段之一,也就是将物流看作是销售战略的一环。 表2-1物流作用的变化 1.1955年-1964年 切实保证运力的时代,还没有物流的这一统一的概念。 2.1965年-197

14、4年 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的时代,用物流部门的效益来评价物流,用降低成本效益的观点评价物流,第三利润源泉以成本为中心的机制。 3.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 从销售效果的角度来评价物流,销售功能的部分,销售竞争手段企业竞争力之一战略性物流。 4.1985年-1994年以后 综合物流时代,从企业经营效果的角度评价物流,生产销售一体化,供应链管理。 综合物流的时代。这个时代是生产销售一体化时代。物流的功能不只在于满足生产和销售的要求 第三章物流系统3.1.1什么是系统 让我们在考虑物流系统化问题之前,首先谈谈什么是系统? 所谓系统是指为达成某种共同的目的、若干构成要素相互有机地结合成的复合体。它具以下特

15、点: 1)各个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目的。 2)在系统中通常有多种要素存在。 3)各要素之间,互相关联。 作者认为系统是为有效地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机制,也就是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把人力、物力、金钱、信息等资源作为指令输入(Input)使它产生某种结果(output)的功能。因此,物流系统可以认为是有效达成物流目的的机制。 作者认为物流的目的是追求以低物流成本向顾客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机制。 3.1.2物流系统化的目的 物流系统的目的在于以Speed(速度)、Safety(可靠)、Low(低费用)的3S1L原则,即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 3.1.2.1物流系统化的目的 1)按交货期将所订货物适时

16、而准确地交给用户。 2)尽可能地减少用户所需的订货断档。 3)适当配置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维持适当的库存量。4)提高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实现省力化、合理化。 5)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信息畅通无阻。 6)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3.1.2.2密西根大学的斯麦基教授倡导的物流系统的目的。 Right Quality(优良的质量)Right Quantity(合适的数量),Right Time(适当的时间),Right Place(恰当的场所),Right Impression(良好的印象)Right Price (适宜的价格),Right Commodity(适宜的商品)。3.2物流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