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汀县城区三校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联考试题汇编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266249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长汀县城区三校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联考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长汀县城区三校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联考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长汀县城区三校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联考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长汀县城区三校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联考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长汀县城区三校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联考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长汀县城区三校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联考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长汀县城区三校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联考试题汇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长汀县城区三校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联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利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五题作答)(10分)(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2)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 ,人家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4)人们常常把愁怨比做流水和野草,而李清照的武陵春却另寻了一个新的思路:。”两句化抽象为形象,于是愁有了重量。(5)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忍受酷暑骄阳,弯腰弓背的劳作景象的两句诗是:“(6) “簌簌衣巾落枣花, 。” (苏轼浣溪沙)(7)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0分)A长汀1

2、2. 6中学生打架致一人死亡六人刑拘在押,案情惨重,教训深远。作为死者,美好人生刚刚起程就被迫止步,命丧黄泉;作为案犯,尚未成年就身陷囹圄,与自由绝缘;作为他们的家属,惊闻噩 耗, 无异于晴天霹雳! B七个家庭从此坠入万劫不覆的深渊!就连长汀三中,也因案发现场属于三中的校外操场,而被社会人士误传为与此案件有染,殊不知,三 中与此案毫无关联,纯属“躺着也中也”“12.6案件”以自由、生命和七个家庭不愈的伤口为代价警示我们C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弥足珍贵;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要时刻牢记心间;法律是无情的,D任何人不可能跋驾于法律之上!(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囹圄()噩耗()(2) R D两个划线

3、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改成 改成(3)文中C处漏了一个标点,请补上。(2分)这个标点应该是:(4)文中A句划线句子有语病,请纠正(2分)(5)解释文中加点词“中枪”的意思(2分)中枪:3、综合性学习(5分)进入九年级我们迎来了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交流会雨的诉说,同学们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请你参与:(1)请你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1分)A、指在风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共渡难关。()(2)感受雨的情丝,填写“雨”的佳词妙句。(2分)A 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 。日赵师秀的约客: ,青草池塘处处蛙。(3)用你的笔描绘四季的雨。(2分)秋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

4、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春雨:。夏雨:。4、口语交际(3分)小A半期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整天忧心忡忡,以泪洗面。如果你是她的闺蜜,你这样劝她说:“ ”作为她的家长,你则会这样对她说:“ ”作为她的班主任,你这样对她说: O5、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7分)(1)简述三借芭蕉扇故事情节(2)简述乌龟与鹰的故事情节及寓意二、阅读(4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题。(15分)读书养气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 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人有

5、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 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 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一一种激荡于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 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一一阅读 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 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 孟夫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

6、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 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说文气在 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 ?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 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苏欧柳四大文 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而宜”一一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 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气力

7、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 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 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了。正因为如此,“野 孩子”们的身上一开始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透,其人性便会改变,其笔下之 文,便多有豪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 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 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人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

8、荡,七 魄悠悠,蹬小脚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须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 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6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 。(3分)7 .第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 。(3分)8 .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引用庄子逍遥游中关于水与木舟、风与大翼关系的论述,其作用是什么?(3分)答:9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你读过韩愈的作品吗?请写出他的一篇作品: (篇名)(3分)10 .第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9、答:(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4题奇 遇莫言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 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 乘着明月早 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 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 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 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

10、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 草蛔蛔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蛔蛔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 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 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 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 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 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我的身后当然什

11、么也没有。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 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 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 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 子老头在吃青草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

12、直流着,把衣服都渴湿了。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一一杀一一”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 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 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13、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 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母亲说:“赵家三大爷

14、大前天早晨就死了!(有删节)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小说通过秋夜“我” 一个人穿行在庄稼地里的趣味性的描绘,处处彰显出一种文学的品味、速写和张力。B.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一句独立成段,是想着重交代“我”当时无惧无畏的心理,所谓“世界 本无事,庸人自扰之”。C.赵三大爷死了也要还债这一情节,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位长者高尚的道德情操。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前面路上没碰到鬼,进村的时候反而碰到赵三大爷,“奇遇”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E.小说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和现代社会融为一体,带有一定的迷信

15、色彩。12、分析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13、分析小说第五段写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14、“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结局在前文均有暗示,请找出暗示性的内容。(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13分)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_ 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注释: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下人:迁就他人。#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B. 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 C.其弟子谏 日 谏:规劝。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唯:正因为。1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相鲁()枉于法()住人不如自恃也()妆不受也()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