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上出“数学味”的问题解决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2652690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上出“数学味”的问题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上出“数学味”的问题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上出“数学味”的问题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上出“数学味”的问题解决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上出“数学味”的问题解决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上出“数学味”的问题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上出“数学味”的问题解决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方案名称怎样让数学课上出“数学味”的问题解决方案策划者曾文工作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银河镇何家圳小学工作岗位教师解决方案1、 拟解决问题内容?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自然学科,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然而,数学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单调、枯燥无味的,它不像语文那样,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或一首悦耳动听的诗歌,感人肺腑。因此,为了适应课改的要求,作为教师,既要转变教育的思想观念,又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于是,小学数学课中怎样才能上出数学味成了一个值得教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2、 问题解决方案?一、消除学生学习障碍,调动积极因素 由于数学抽

2、象、单调、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没有多大的兴趣,加上不少学生中存在接受能力低、基础差,口诀、公式、法则、定律等不够熟练,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排除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首先,我们数学老师必须在自己的教育对象中树立威信,关心接近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如有一男生陈某,根本无心学数学,小小年纪竟产生准备休学去砖场做活的念头。我得知后,在数学课上出了一道题让他演算:“小文到砖厂参加拉砖劳动,每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拉砖2车,每车拉400块,每个月按30天计算,小文共拉砖多少块?”他算了又算,很久都没有算出来,于是我因势

3、利导:实际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不懂数学的人,只是一个糊涂人,更谈不上去搞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了。一席话,让他改变了初衷,从此,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 其二是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查找资料或自编一些兴趣题让学生学习,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三是多采用直观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愉快地学好数学。 二、注重学法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名言。那么,老师就更应加强教学研究,让学生从 “学会” 变为“会学”。新课前,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研读课本

4、,理解概念或出示与例题相仿的尝试题,寻求解法,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的发展规律,设计富有思考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高思维素质。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教“圆的周长”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课前预习要求弄懂: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课上:1、通过实物操作用铁丝围成一个圆,感知让学生概括出:围成一个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2、引导学生用绳测法和滚动法测量一个圆的周长;3、提出问题,研究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

5、什么有关系?4、学生分组实践操作,测量教师发下的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把测量的结果填入黑板的表中;5、引导学生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已知圆的直径如何求周长,为什么?如果给出半径,又怎样求出周长?整个教学过程尽量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学生一步一步操作,分析思考,经历了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这样,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智力,又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 三、因材施教,以情育情 由于学生的素质不可能一致,有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有的则反之。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对每类学生都倾注深情,真诚热爱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促使学

6、生满腔热情地参与尝试,最后获取成功的果实。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设计一个多层次的练习,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智力活动方式去解决,力求使优生吃得饱,中差生学得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情感。 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题:“停车场停放2辆大客车的场地可以停放5辆小客车。已知一场地可停16辆大客车,问可停放多少辆小客车?”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维,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解答,强调中差生能运用1至2种方法解答亦可。这样学生在解答中出现有如下几种解法: 整数解: 1625=40(辆)(归一法) 16(25)=40(辆)(倍比法) 16(25)=40(辆)(倍比法)分数解:(分数除法

7、) (分数乘法) 比例解:可设停x辆小客车,根据题意得: 2 : 5=16 : x x=40 通过以上一题多解的教学,启发学生求异,既可以弥补各层次学生练习的时间差,又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使各类学生在各自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情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激疑质疑,鼓励学生勤思 鼓励多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激疑、质疑,促使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好习惯。 1、激疑。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在让学生自学回答每个月份的由来后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

8、有一位学生问道:“为什么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又是29天呢?”我表扬了他大胆发问后适当启发:“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从中减去4个小月与7个大月的天数,余下多少天?”学生思考后回答:“28天5小时48分46秒。”我就说:“为了记忆方便就把二月定为28天。”然后我故意不再讲下去,望着他们。这时又有学生发问:“那5小时48分46秒呢?”我说:“对呀,怎么办?再好好想想。” 通过学生们进一步思考分析,终于明白4年相差23小时15分4秒,接近一天,就把这一天加在二月,即29天,因此每隔4年就有一个闰年。学生这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老师引导下解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

9、理解和掌握。 2、质疑。学贵有疑,敢于质疑。多多质疑,学问就慢慢积累起来了。例如: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中,教材只讲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因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当然也就是毫无疑问地接受了这个方法。为了让学生真正懂得这个计算方法的来龙去脉,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对这个方法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呢?对此,可以设例分析,如:0.6440.14,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是64.414=4.6,如果把被除数转化成644140=4.6,结果相同。首先可以肯定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再进一步分析,若以被除数转为整数,可能会出现除数里仍然有小数,如64.4

10、0.14,被除数化成644,则除数应为1.4,即64.41.4,商的小数点难以确定。必须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变成644014才能更简单、明确地计算出结果。由此可见,教材上的方法是较好的,经过比较分析以后自己提出的疑问得到了解释,这时他们对这个知识才真正融会贯通。 又如教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就让学生提问质疑,顿时有学生提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一样大,他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用两条一样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一样大?”总之,每节课我都尽量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从中把大量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释疑、解惑,从而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11、 五、积极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要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数学创新思维的欢乐,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就要想办法创设操作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在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的实验操作中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布置学生课前准备好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多种情况的圆柱、圆锥容器和红色水。课堂上,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已经掌握的圆柱体积公式V=sh,学生很快便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圆锥= sh。这样让学生积极探索,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以上是我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摸索和尝试,供同行参考。数学是一门重要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才能把我们的数学课越上越出味。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