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原辅料讲义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264461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原辅料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原辅料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原辅料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原辅料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原辅料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原辅料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原辅料讲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原辅料学习要求1.掌握 中药制剂原料的分类、特点;中药制剂辅料的特点、作用、选择的基本原则。2.熟悉 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辅料的分类及选择注意事项。3.了解 中药制剂原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药制剂辅料的管理及发展趋势。第一节 中药制剂原料一、中药制剂原料的含义中药制剂中使用的中药饮片及其加工品称为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等。中药饮片为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饮片一词首次出现在南宋时期,当时有“熟药圆散,生药饮片”的记载,明代以后饮片开始被广泛应用,至今仍作为汤剂及其他剂型用药的主要原料。除中药饮片外,中药制剂的原料还包括部分提取物,古代沿

2、用至今的青黛、儿茶、冰片等传统中药及中医临床长期应用的一些动物胶类,如阿胶、黄明胶等均为中药提取物的雏形。近年来,中药制剂原料药在提取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其质量已成为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因素。二、中药制剂原料的特点多样性是中药制剂原料的突出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来源的多样性 中药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均由中药材经一定的处理后而得,中药材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80%以上来源于植物,具有显著的多样化特征。“一药多基原”现象较为普遍,如大黄有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之分。另外,有些药材虽来源于同一植物,但药用部位不同,作用亦不同,如麻黄茎和根均可入药,但茎能发

3、汗,根能止汗。中药材来源的多样性常会影响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故在选择原料来源时,应规定基原,明确品种和入药部位,确保源头的可控性。2.成分、性味、功效的多样性 中药制剂原料成分复杂,一种药物往往包含多种活性成分,如人参中含人参皂苷30余种,同时亦含有多糖、有机酸、酯类等,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等多种功效。尤其是中药饮片更具备了多样化的属性特征,如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主要功能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主要功能是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且中药制剂常以复方入药,其所用原料多以配伍的形式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作用的特征,如三黄片,处方中

4、包含大黄、盐酸小檗碱和黄芩浸膏三种不同形式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能,可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秘;亦可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3.质量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影响中药制剂原料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如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加工、运输、贮藏等。同一药物,基原不同,质量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基原,受生态环境、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等的影响,其质量亦有一定的区别。如防己类的商品药材达10余种,有粉防己、木防己、广防己、川防己等,分属防己科和马兜铃科,其中粉防己含有肌肉松弛成分,有祛风止痛的功效,而广防己中含有马兜铃酸,具有肾脏毒性,如误用则可能导致中毒;

5、防风原产东北及内蒙古,引种到南方后,其药材常分枝,且木化程度高,与原有的性状特征相差甚远;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如已开花,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乳香、没药、儿茶贮藏时如受热或吸潮则易粘结。三、中药制剂原料的分类(一)中药饮片中药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与中药材相比,饮片经过炮制,具有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改变药物作用部位,使药物纯净、利于贮藏,嗅味良好、有助于服用,便于调剂和制剂等特点,更能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故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明确规定制剂处方中的药味,均指中药饮片。饮片最早是指切制成片状的药材,现在泛指所有用于临床处方调配

6、以及供中药成方制剂和单方制剂生产所使用的中药,包括切制后的饮片(片、段、丝、块),净制后的花、叶、种子、果实,以及经炒、煅、煨等炮炙后的炮制品,是目前主要的中药制剂原料。(二)植物油脂植物油脂分为植物挥发油与植物脂肪油两类,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所收载的植物油脂共14种,其中植物挥发油10种,植物脂肪油4种。1.植物挥发油 植物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大多具有芳香味。如丁香罗勒油、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主要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而得,是复方丁香罗勒油(红花油)、藿香正气水(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制剂的重要原料。2.植物脂肪油 茶油、香

7、果脂、麻油、蓖麻油为目前常用的植物脂肪油,经过压榨、精制而得。其中茶油是注射用茶油的原料及软膏基质,香果脂可作为栓剂基质,麻油可用作润滑剂及赋形剂。(三)中药提取物中药提取物一般分为总提取物、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3类。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所收载的中药提取物共33种,其中总提取物14种,有效部位13种,有效成分6种。1.总提取物 中药总提取物系指根据处方功效、药味性质和制剂制备需要,经提取、分离、浓缩、干燥等工艺制得的各类成分的综合提取物,用作中药制剂的原料,一般包括流浸膏、浸膏或干浸膏。如甘草经提取、浓缩后可制成甘草浸膏,甘草浸膏经溶解、醇沉后可制成甘草流浸膏。同中药饮片相比,总提取物具有

8、以下特点:可使制剂外观得到改善;体积缩小,可减少制剂的服用剂量;含量提高,疗效增强;有利于制剂质量标准化;可使制剂的稳定性、安全性提高;便于运输和贮藏。2.有效部位 有效部位系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中提取的一类或者数类有效成分,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并对每类成分中的代表成分和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且规定其下限,条件许可的也可规定上限,对于含有毒性成分的必须增加上限控制。中药有效部位具有相对明确的药效物质基础和特定的药理活性,且能够代表原料药或原方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的功效,有利于发挥中药的综合效能,如人参总皂苷、山楂叶总黄酮等。3.有效成分 有效成分系指起主要药效的物质,一般指化学

9、上的单体化合物,纯度应在90%以上,能用分子式或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质,如灯盏花素、岩白菜素等。一种中药往往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甘草的生物活性成分,已知的就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苷、异甘草苷等。以有效成分为原料制备的制剂具有物质基础明确、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但若以单一有效成分来说明复方的综合作用显然是不够的,亦不符合中医药用药的特点,故目前以有效成分为原料的中药制剂品种较少。中药提取时往往得到的是“活性混合物”,其在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上更能代表或部分代表制剂的疗效。四、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控制1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中药制剂中使用的饮片,均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的相关规定

1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未收载的饮片,应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炮制 包括净制,切制或炮炙等。(2)性状 系指饮片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包括折断面或切断面)及气味等特征。 (3)鉴别 系指检验饮片真实性的方法,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经验鉴别系指用简单易行的传统方法观察中药饮片的颜色变化、沉浮情况以及爆鸣、色焰等特征;显微鉴别系指用显微镜观察供试品切片、粉末或表面等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理化鉴别系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供试品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进行的鉴别试验,包括物理、化学、光谱

11、、色谱等鉴别方法。(4)检查 系指对饮片的纯净程度、可溶性物质、有害或有毒物质进行的限量检查,包括水分、灰分、杂质、毒性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黄曲霉素等。除另有规定外,饮片水分通常不得过13%,药屑杂质通常不得过3%。(5)浸出物测定 系指用水或其他适宜的溶剂对饮片中可溶性物质进行的测定。(6)含量测定 系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对供试品含有的有关成分进行检测。(7)性味与归经 一般是按中医理论和经验对该饮片性能的概括。(8)功能与主治 一般是按中医或民族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对饮片所作的概括性描述。(9)用法与用量 用法系指水煎内服,用量系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必要时可根据需

12、要酌情增减。(10)注意 系指主要的禁忌和不良反应。(11)贮藏 系指对饮片贮藏与保管的基本要求。2植物油脂的质量控制 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植物油脂的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方面,即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一般要求植物油脂应澄清,检查项目主要包含重金属、乙醇不溶物的检查等。3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等。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的一些提取物项下还新增了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质量控制项目,如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含量测定项下对迭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了规定,同时规定指纹图谱项下应有8个共

13、有峰,其中峰2为原儿茶醛,峰5为迭迭香酸,峰6为紫草素,峰7为丹酚酸B。另外,2010年最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规定了中药提取各生产工序的操作至少应当有以下记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名称、批号、投料量及监督投料记录;提取工艺的设备编号、相关溶剂、浸泡时间、升温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溶剂回收等记录;浓缩和干燥工艺的设备编号、温度、浸膏干燥时间、浸膏数量记录;精制工艺的设备编号、溶剂使用情况、精制条件、收率记录等。此外,还规定了应根据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投料量等因素,制定每种中药提取物的收率限度范围;中药提取物外包装上至少应当标明品名、规格、批号等。在企业生产中多参照

14、“两个标准三个规程”,即药材标准、提取物产品的标准、药材栽培规程、提取物生产工艺规程、检验操作规程,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五、中药制剂原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药制剂原料是制备中药制剂的基础,其所具有的多样化特征对制剂工艺、辅料、设备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剂成型的难易,亦决定了其在制备中药制剂过程中的复杂性。为了满足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稳定”的基本要求,应该根据不同制剂处方中所含不同原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并采用适宜的技术进行制备。中药制剂原料作为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的源头,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剂的质量,影响临床疗效的发挥,并直接影响中药制剂成本的高低和生产者的经济效

15、益,在中药制剂的生产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药制剂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药典、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等相关法规对中药制剂原料的来源、加工、生产、管理等进行了规范,这对保证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提高中药制剂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中药制剂原料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为了保证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重视中药GAP的建设,合理选择原料种类,规范中药制剂原料行业的生产、加工、管理等,提高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标准,尤其是控制重金属、农残的含量,加强中药制剂原料的基础研究,才能逐步实现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发展。近些年来,中药标准

16、提取物、配方颗粒等的出现为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这对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性,生产和疗效的可重复性,推进中药制剂的现代化,提高中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六、举例例1 炙甘草来源 本品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制法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 D)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功能与主治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注 1.炙甘草为甘草的蜜炙品。甘草饮片为甘草经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而得。二者为不同的饮片种类。2.炙甘草为炙甘草汤、十全大补丸、八珍颗粒、人参养荣丸等制剂的主要原料。例2 银杏叶提取物来源 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