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2644390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一、自己人效应 走进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自己人效应能够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升起爱心,关注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 情感世界,去体验学生的感觉,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 杜绝居高临下的说教,充分运用平行语言,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建立合理适当的自我同一性。做到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使学生“亲 其师,信其道”,从而最终达到“师生成为亲密的朋友,学校

2、成为成长的乐园” 的最高教育境界。二、瓦拉赫效应一一发现亮点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 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 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 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 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 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 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 具备 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

3、。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 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 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 一下子就变成了 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弱点和强点,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那样善于发现学生 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开花”的显著成 效。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关心每个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指出 个体的闪光点,让学生充满自信,为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潜能和特长搭建舞台。 比如:就本班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辩论、 演讲、主持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 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

4、动为学生展示特长和个性提供场所,能讲的讲,能写的写,能画的的画,能动手的动手鼓励每个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的闪光点, 全班交流。使每个学生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都能找到自己智能的“最 佳点”,为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克服自卑,帮学生在自信中树立新的目标和理想。没有一种草儿不开花,没有一个孩子不完美。每一个人都是一张充满个性色 彩的生命画卷,这张画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赏的东西,真正缺少的倒是欣赏的目光。 但愿我们的老师面对一张张生命的画卷,不是一味地去挑剔、埋怨、责备,而是 要更多地去发现,去欣赏,以欣赏的心态体会学生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

5、动性, 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使更多的孩 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 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 生。三、亨利效应一一暗示期望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 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特征,与你毫

6、不 相差!” “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 他顿感自己矮小的凶狠才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高贵和威 严。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一 “美丽的谎言”,30年后,他竟然成了议价大公司的总裁。后来,他请人查证了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 但这早已不 重要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含而不露的期望具有无穷的教育力量。它是一 种含蓄的期待,是一种信念的点燃,是一种“自我诱导”。心理学研究表明:每 个人都具有暗示性,而且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真正的道德教育,不是把 社会现存的道德

7、规范和行为准则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一个个“美德的集合 体”,而是启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良心,使学生树立道德理想,领悟 人生真义。而“启发”和“唤醒”的方法就是暗示期待。教师用含蓄、抽象诱导 的间接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能够有效诱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去 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教师期望的目标相符合,这正是“亨 利效应”的神奇之处。如有的老师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对其他同 学起到了良好的暗示作用;有的老师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 选择适当 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 等等,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有位哲人说过

8、,当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它便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 们内心世界的美好;当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是丑陋的,它便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 们内心的阴暗。相信德育中的“亨利效应” 一定能产生更多的惊奇!四、美即好效应一一走出错觉,正确评价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这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麦克尼尔曾提出著名的美即好效应。它告诉我们: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这一印象常会偏离事实。在学校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老 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器重和青睐他们。而对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却往往歧视,并表现出讨厌的情绪。这就是美即好效应在教 育中的具体体现。实践证

9、明,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看法使部分优 秀学生产生心理错觉,无法正确对待自己;而另外一些学生仅仅因为分数不高, 就会长期处在被老师的关爱遗忘的角落,这种人为造成的恶劣的心理环境,将会 使他们情绪偏激、行为带有触发性和冲动性,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 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丧失积极向上的愿望,失去自信,产生逆反心理。“美即好效应”对德育的启示是“尺短寸长”,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特长,也 有不足,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全面了解。不能让成绩“一俊遮百丑”,只了解优生的优点而 忽视优生的缺点;也不能让成绩“一票否决”,只了解差

10、生缺点的一面,忽视了 差生优点的一面。应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持在教育过程中一切学生的平 等,避免部分学生滋生优越感,另一部分学生形成自卑感,让学生健康成长。五、“温水效应”防微杜渐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锅里加满冷水后,把一只 青蛙放进去,然后慢慢加热。水开始是凉的,变温的速度很慢,青蛙觉得比较适 应和舒服,并不想跳。随着水温逐渐升高,感受到危险的青蛙决心努力跳出热锅, 但为时晚矣。最后,活蹦乱跳的青蛙被烫死。与此相对照,把青蛙扔进一口沸水 锅里,受到强烈刺激的青蛙奋力一跳,成功地保住了性命。温水效应对德育的启示是,对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微小缺点和错误, 都不 可姑

11、息。在教育过程中,大多数老师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护犊心态, 对成绩较好, 平时比较守纪的学生总有一种偏袒心理,这些学生在班里学生总是要风得风、要 雨得雨。学校领导称赞他,任课老师宠爱他,班主任更是把他捧为掌上明珠。三 好学生是他,优秀团员是他,优秀学生干部还是他。即使这些学生犯了这样或那 样的错误,教师也总是以宽容的心理对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学生含糊过关; 即使是批评,也是轻描淡写,点到为止。有的老师甚至是看不到这类学生存在的 问题,对这些学生的不足表现得非常迟钝,这样便筑构了教育的盲点,使“过剩” 爱自动贬值,其负效应是使得这部分优秀生产生错觉, 他们对表扬麻木不仁,认 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12、的。因而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他人和周围事物,导致其心理 异化,失去对逆境的承受力和自身的受挫力, 使他们在成长中变得非常脆弱,缺 乏持续发展的后劲,社会适应力极差。当有些尖子生自杀或犯罪时,我们方才醒 悟是自己的温水煮死了锅里的“青蛙”,只是悔时已晚。所以,有效的德育是从 每一个细节抓起,防微杜渐,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六、保龄球效应一一多褒少贬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到了 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 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 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 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

13、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 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 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保龄球效应告诉我们,赞赏和批评其收效 有多么大的差异。其实,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赞赏,是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需 要。而面对指责时,不自觉的为自己辩护,也是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美国钢铁大王安祖卡耐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再也没有 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急于称 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这就是 史考伯做法。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积极鼓励和消极鼓励之间具有不对称性。受过 处罚的人

14、不会简单地减少做坏事的心思, 充其量,不过是学会了如何逃避处罚而 已。所以,德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好赞赏的技巧,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被球 击倒的那7只瓶”上,而不是忘不了 “没击倒的那 3只”。比如,有的学生做 错了事,向教师坦白承认错误,教师不必再为学生的错误而责罚学生; 而应看到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愿意听取教师意见来改正错误的一面, 对学生的举动表示赞 赏;当一个学生第一天迟到30分钟。第二天,又迟到了 28分钟时,老师如果 因为他的迟到比昨天少2分钟而肯定他的进步,相信微不足道的 2分钟一定会 促进学生的转变,第三天他必然不会让老师失望。只要换一个角度,相信每一个 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

15、点,“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德育就会收到神奇的效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一一变堵为疏对爱情展开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确认了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 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的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心理学上,借名于莎士比亚悲剧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称这种现象为“罗密 欧与朱丽叶效应”。生活中常常发现这种现象:如果人们的选择是自愿的,人们会倾向于增加对 所选择对象的喜欢程度。而当选择是强迫的时候,人们会降低对所选择对象的好 感。因此,当强迫人们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 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的对象的喜 欢。比

16、如,一个小孩子把手停在一张画上,他的妈妈大声喊到:千万不要把画撕 坏了!结果,妈妈话音刚落,画便应声而坏。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对德育的启示是,变堵为疏,才能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 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善疏则通,能导必安。克服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当孩子把手放到画上时, 微笑着对他说:“瞧,宝宝能帮妈妈贴画了。”结果,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如你 所愿的把画贴到了墙上。八、”篮球架效应”一一适度要求如果篮球架有两层楼那样高,那么对着两层楼高的篮球架子,几乎谁也别想 把球投进篮圈,也就不会有人犯傻了;如果篮球架跟一个人差不多高,随便谁不 费多少力气便能“百发百中”,大家也会觉得没啥意思。正是由于现在这个跳一 跳,够得着的高度,才使得篮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 引得无数体育健儿 奋争不已,也让许许多多的爱好者乐此不疲。篮球架子的高度启示我们,一个“跳 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