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2629577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表1:“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七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作品登记表姓名许亮才性别男教龄17年龄35E-职称小学语文高级办公电话0718-4562349手机号码13403082028通讯地址湖北省巴东县东壤口镇中心小学邮编444301征文类别B 类网上注册号学科语文出版意向专著 电子杂志 学术刊物 增刊 不同意参赛调查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您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哪几届征文大赛,请在相应的年份后打勾)作品名称雷雨教学设计摘要在这节课里,我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尽量做到先让学生直观感知后再理解其含义

2、,让学生如同跟作者所看到的景色一样: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雷雨前满天乌云,一场大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感觉真实,不虚假,印象十分深刻。此外,我重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品读句子和词语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关键词雷雨 教学设计注: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网上注册号必填。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湖北省巴东县东壤口镇中心小学 许亮才【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

3、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教材分析】: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

4、景色。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本单元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学生分析】: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雷雨并不陌生,但学生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不够深,需要老师指导观察体会。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觉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现代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有关雷雨的视频【

5、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在下天常常下什么雨?(雷阵雨)雷阵雨就是雷雨。(出示课题)板书:15、雷雨1、雷雨天有什么特点呢?(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2、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二、边看边听,熟悉课文全文内容。(课件)三、自渎全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软件图展示)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

6、景象。如(满天乌云、天色昏暗、天气闷热。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3、句式比较:(软件)乌云压下来。(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具体说明数量,颜色。)解:满天的:本课指空中乌云多。黑沉沉:本课指乌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板书:乌云压下来刮大风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强调)(说明雨前天气不是一般闷热,而是十分闷热。)板书:叶不动蝉不叫(过度: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蜘蛛逃走了。(3)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解:垂:原指东西的一头向下,如垂柳。本课指

7、蜘蛛逃走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板书:枝乱摆蜘蛛逃4、小结:(看板书)这三个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雷雨前天色昏暗,没有一丝风,听不见蝉鸣,突然又狂风大作,蜘蛛逃走,电闪雷鸣的景象。这是雷雨要来的主要特征。板书:电闪雷鸣5、指导朗读1-3自然段。6、练习:1(略)(二)用以上方法学习4-6自然段。1、读课文4-6自然段,从哪些词中看出雨下得非常大?(软件)哗、哗、哗(突出了雨声大,很密,挡住视线所以看不清窗外的景物。)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2、课文连用两个渐渐地,渐渐地说明了什么?(打雷下雨时间较长,雷声雨声都是由大变小的。)解:渐渐:一点一点,慢慢地。板书:渐渐小了3、小结:雷雨中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

8、雨势很猛,雷雨是慢慢变小的。)4、有感情读4-6自然段。(三)学习课文7、8自然段。1、引导看图,雨停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软件)2、什么原因是天亮起来了?(乌云散了,所以光线好了,感觉到天亮起来了。)板书:天亮了3、过渡:大雨过后,空气怎样?句式比较。(软件0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来。(4)清新得空气迎面扑来。解:清新:本课指空气清洁而新鲜。扑比吹力量大,速度快。(动作演示)板书:空气清新4、课文里哪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蝉叫了,蜘蛛有坐灾网上。(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叫,蜘蛛从网上垂下与雷雨后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有什么联系?)5、从哪些地方还描写了雨后的景象。(雨停后的太阳,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蜘蛛

9、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叫了。)挂:吊起,悬在高处。本课指彩虹出现在天空,好像是挂着的样子。板书:雨停了蜘蛛青蛙(四)总结全文。(复述板书全文)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记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五)反馈知识。1、选择正确的词语移动在括号里。黑沉沉一动满天的一声(1)()乌云,()压下来。(2)树上的叶子()也不动,蝉()也不叫。2、想一想,用哪个词最恰当,将选种的用鼠标按一下。(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盖、压、落)下来。(2)打开窗户,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打、扑)来。(3)一条彩虹(挂、停、飘)在天空。(4)蜘蛛又(爬、停、坐)在网上了。3、造句。(1)渐渐地(2)挂4、说

10、说雷雨前和雷雨后有哪些地方不同,再填表。雷雨前雷雨后天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蝉蝉又叫起来蜘蛛【教学反思】: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要想学生有文中所描绘的那种感知体验,我们必须要创设一定意境和氛围,才能让学生有如同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节课里,我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尽量做到先让学生直观感知后再理解其含义,让学生如同跟作者所看到的景色一样: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雷雨前满天乌云,一场大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感觉真实,不虚假,印象十分深刻。此外,我重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品读句子和词语的能

11、力,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雷雨这一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在课堂上我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配合比较默契。有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令自己比较满意。 首先,感受雷雨前的变化。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结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的特点。我先利用晴天图,用较儿童化的口吻带同学们去郊游;接着,在草地上休息中天气突然变化,电闪雷鸣,让学生感受到雷雨前天气的明显变化。其次,在指导朗读方面。在雷雨前这一部分,我采用教师读,学生来当小评委,让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学生懂得了评价老师

12、的朗读,为接下来的朗读教学打下基础。在指导这一部分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动画,做“压”的动作进行指导,学生兴趣浓厚。在指导雷雨中这一部分时,我抓住了重点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学生通过不同的声音来体会雨下得很大。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用“ 越 越 ”、“ 渐渐地 ” 说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在体会雨后景象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看动画等活动,有了深刻的体会,说起句子来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了。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在请同学们与老师看板书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