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布老虎”之艺术形象文化探微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262480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阳“布老虎”之艺术形象文化探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淮阳“布老虎”之艺术形象文化探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淮阳“布老虎”之艺术形象文化探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阳“布老虎”之艺术形象文化探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阳“布老虎”之艺术形象文化探微摘 要:淮阳布老虎是在“人祖庙会”上非常畅销的民间工艺品,它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不是普通的装饰品和玩具。淮阳布老虎大多以黄布包皮,腹装草糠,形象夸张,神态生动,在人祖祭祀的源远文明中,形成造型简洁、古朴、神秘的外表特征。淮阳布老虎由上古传说而生,伴随人祖祭祀的活动传承和发展,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力,在民间被看做是旺盛的生命繁衍能力的象征,是早期人类繁衍崇拜的一个物化见证。关键词:淮阳布老虎;繁衍崇拜;艺术形态;民俗传承淮阳,古称陈州,城北有“太昊陵”,是传说中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的长眠之地,俗称“人祖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有规模浩大

2、的人祖庙会,朝拜的香客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庙会上有两种与“人祖”有关的民间艺术品为其所独有,一是淮阳泥泥狗,二是淮阳布老虎,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人祖庙会的标志和代言。淮阳的布老虎造型简洁、古朴、形象夸张,神态生动,伴随人祖祭祀的文化渊源传承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原始样式,有着其他地区布老虎所不能及的文化内涵和深刻寓意。一、淮阳布老虎的神话传说淮阳布老虎艺术来源于人祖太昊伏羲氏和女娲的美好传说,是在人类生命繁衍的传统观念背景下产生的,与人祖祭祀有着紧密的关系。传说在宇宙初开之时,天塌地陷,人世间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幸免于难。为了繁衍人类,他们各自去寻找配偶,但世间除了他们已再无他人,后来在

3、白龟的暗示下,兄妹迫于无奈合而成婚结为夫妇。在成婚之夜,伏羲羞愧见到妹妹,便扮成老虎模样,用草帽遮住面庞与女娲成亲,才得使中华民族繁衍延续。先民们认为老虎就是伏羲和女娲的化身,在人祖庙会上制作和出售的淮阳布老虎寄托了后人们对人祖伏羲和女蜗的敬仰与崇拜。二、淮阳布老虎的民间信仰每年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善男信女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淮阳太昊陵祭祖拜神,祈求人祖庇护保佑、子孙兴旺。淮阳及周边地区民间习俗中,常常为幼儿缝制虎头鞋、虎头帽,或请画工绘制上山虎、下山虎悬挂于婴幼儿的床头庇佑孩子健康成长。风俗通义中云:“虎,阳物,百兽之长也。” 老虎是旺盛的男性生殖力的象征。淮阳布老虎在民间被看做是旺盛的繁衍能力

4、的象征,是早期人类繁衍崇拜的物化见证。老虎在先民眼中首先是能帮助人类生育繁衍的神物,后来在传承发展中又同时被赋予了镇宅、驱邪、禳灾的能力。淮阳布老虎“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先民们把老虎视为生命保护之神和繁衍生育之神,借助于老虎来表达庇佑生命昌盛和子孙繁衍兴旺的愿望。民俗信仰对于民间工艺品的影响是巨大的,百姓们希望家丁兴旺、生活富足美满的要求自然、朴素、真实。虽然人类的生殖崇拜产生于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人类抗争自然灾害、疾病只能依靠旺盛的生命繁衍。但是,这种在基本生存要求下形成的民间信仰即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依然保留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信则灵,不信则无”的思想。淮阳布老虎

5、是被赋予了超自然能力的神物,人们对老虎身上的生殖神能崇拜敬仰、深信不疑,特别是沾着人祖灵气的淮阳布老虎。朝拜的香客虔诚的把布老虎“请”回家,就是期望神虎身上旺盛的生殖力转化到自己身上,繁衍生命,早得贵子。三、淮阳布老虎的艺术形态淮阳布老虎以绒布为主要原料,经过裁剪、缝制、缝鼻子、扎虎尾、装填、出型、印染等多道过程制作而成,造型有单头虎、双头虎、直卧虎、侧卧虎、枕头虎等,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不同的造型寓意和内涵不尽相同。比如双头虎寓意象征阴阳相合的母体,可以祛灾,保平安。单头虎、直卧虎则是全家的保护神。淮阳布老虎的身躯和尾巴大幅度地收缩,四肢极度简化,只留一个大概的虎的轮廓。淮阳布老虎的整体造型

6、是对虎形象的高度概括与提炼,夸大老虎的主要特征,追求的是“不肖形似,而求神似”。造型至简且处理手法匠心独具,特别对虎头进行着意的刻画,夸大老虎发威时大而圆的眼睛和呲牙咧嘴的形态,充分表现出老虎的威猛、辟邪的神力,神态格外生动。淮阳布老虎身体上的装饰图案大部分采用用花卉,并非自然界中老虎的斑纹,装饰图案中多识曲线和圆点,使老虎的威猛阳刚之气中多了几分阴柔之美。淮阳布老虎的色彩种类并不繁多,据遗存和现今的淮阳布老虎考察,目前见到的色彩有黄、黑(蓝)、红三种。黄色布老虎身上用了黑、红、白、绿四种颜色装饰,红颜色的布老虎身上的色彩是白、绿(蓝)、黄、黑四种颜色装饰,而在黑(蓝)色的深色布老虎身上则用了

7、红、白、绿、黄四种颜色装饰。淮阳布老虎采用的装饰颜色不论怎么变化总是包含在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称为“正色”)之内,这些色彩绚丽强烈、庄重活跃、艳而不俗,同时也表明了悠久古老的历史。这些布老虎内腹装满草糠、木屑,民间传统制作采用的是人工缝制、手工画花,看起来更加质朴、乡土气息浓郁。现在大多是批量生产,采用机器缝制、丝网印花,制作速度较快,追求大美至简,大都出自淮阳周边乡村农妇之手,是传统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四、淮阳布老虎的延续传承淮阳的布老虎至今仍保留原始的形态,固守传统的样式,一脉传承着,主要是因为人祖庙会孕育着悠久的民间信仰与生殖崇拜。在人祖庙会的朝拜活动中,最为隆重的,最引人向

8、往的就是与求子相关的风俗活动。为确保求子的愿望得以实现,虔诚的求子者们在进行过拴娃娃、摸子孙窑等一系列朝拜活动之后,都会在太昊陵午门外的地摊上花钱“请”一些泥泥狗和布老虎回去,就是希望把蕴含在它们身上的旺盛生命繁衍能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从而让自己能够子孙满堂。对于虔诚的香客们,淮阳布老虎是能够保证自己许愿得愿的神物。淮阳的人祖庙会一年一次,人祖庙会风俗中有“逛陵要连逛三年”的说法,就是朝拜人祖要连续朝拜三年,许愿才能灵验。淮阳的布老虎也是一年一换,需要“一买买三年”才能灵验,从这点来看淮阳的布老虎似乎是作为一种消耗品来使用的。在这种民间俗信的心理暗示下,更增加了布老虎的神秘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

9、促进了淮阳布老虎的延续传承。淮阳人族庙会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布老虎的原始形态得以保留和传承。淮阳布老虎的原始艺术形态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中延续,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无论现代艺术形式怎么变换,当我们面对这种原始艺术形态时,依旧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与冲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艺术在其生存方面已经面临着很不容乐观的局面,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已经濒临灭绝,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有的责任。淮阳布老虎由神话传说而来,应民间信仰而生,伴随着人祖祭祀活动得以延续,历经时代传承发展。淮阳布老虎是中原地区民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承载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淮阳布老虎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是华夏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所在。在今天信息化时代和东西文明相互影响和渗透的背景下,民间艺术不断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淮阳布老虎蕴含的强大的生命活力和潜能,充分尊重淮阳布老虎的传统习俗,把它原汁原味的一脉传承下去。参考文献:1 淮阳县志.淮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12.2 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 淮阳布老虎M.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3 韩月峰.陈楚故地民间美术的遗存与装饰风格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05.4 李建华.布老虎的民间艺术形象变异 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