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实效与虚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262457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实效与虚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实效与虚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实效与虚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实效与虚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实效与虚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实效与虚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实效与虚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论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实效与虚效摘要:语文教学内容是实效还是虚效很难确定,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是实效还是虚效更难确定。本文结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智力发展特点,以听听那冷雨为例,来寻找确定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三条途径:确定的文本的核心价值,选择文本的教学价值,挖掘文本的个性价值。试着能够挖掘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效内容,剔除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虚效内容。关键词:核心价值 教学价值 个性价值 实效 虚效曾经常听人这么说,最好教的是语文,最难教的也是语文。好教是只要识字基本上都能拿参考书来头头是道的上语文课,难教是教了多年的语文老师有时候拿到一篇课文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才算给学生带来语文方面的帮助。

2、究其原因,这跟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关,语文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模糊性和多重性让语文老师找不到教学目的地,语文教学内容上的综合性和全息性让语文老师更是不知道是抓“眉毛”还是抓“胡子”抑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语文教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什么是实效的什么是虚效的,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语文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暂且不说,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不仅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并不真正明白一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该教些什么,更让我们的学生不清楚语文课到底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有用的。当然,并不是所有阶段的语文都是难教的,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小学三年级以前的语文教学大都是成功的,因为识字任务很明

3、确,三年级以后的语文教学则大多是失败的。这就是教学内容明确与否的结果。高中语文课程作为人生中系统学习语文的一个中期阶段,教学内容并没有明确单一的规定。作为学习了将近十年的大部分高中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语文知识,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语文老师“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负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自序http:/ 李海林.语文教材的双重价值与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语文学习2004(3)很多地方把文本的原生价值当作文本的核心价值,笔者

4、觉得并不合理。一个文本产生后,有知识传播价值、情意交流价值、消遣娱乐价值,这些价值中有些是这文本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有些是附带的次要的价值,只有这个文本中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才是它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这个文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比如听听那冷雨,有人在其中找到了写景的知识,有人在其中感到了叠词游戏的乐趣,有人在其中体会到了余光中那与众不同的乡愁并产生了共鸣,我们能说这些都是听听那冷雨的核心价值吗?笔者觉得这需要商榷,毕竟这些并不都能作为听听那冷雨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吧。那么,如何找到一个文本的核心价值,即这个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这一类

5、:这个文本属于哪一类?文本体式不同,它的核心价值肯定也不一样。小说有小说的核心价值,散文有散文的核心价值,诗歌有诗歌的核心价值,议论文肯定有议论文的核心价值。每个文本都会鲜明地打上了“这一类”的烙印,这是这个文本区别于其他类文本的标志。就拿听听那冷雨来说,它属于抒情散文,抒情散文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自然是文中的情感!所以如果你把它当做写景散文来读,你就不能发现其中的情感价值。如果读者从中读到了雨景的与众不同,可以说获得了该文本的某一原生价值,但并不能说获得了该文本的核心价值。我们应该明确,该文本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作者不管对于嗅雨观雨的描写还是对于几次听雨的描写,都是为了指向乡愁情感。当然,乡愁情感

6、只是听听那冷雨作为“这一类”的核心价值,我们并不能由此就确定听听那冷雨的核心价值是乡愁情感,毕竟蕴含乡愁情感的抒情散文有很多。所以,我们还要往下挖,这就涉及到下面这层次。2、这一人:这个文本属于哪一人的文章?学过文艺理论的人显然都知道每个作家有其各自的独特经历,相应的他们也都有各自独特的情感体验。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所以说,一个文本往往打上作者深深的人生烙印。听听那冷雨虽然是抒发“乡愁”情感,但它的核心价值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乡愁”,要知道天下抒发“乡愁”情感的文本千千万,我们应该明确它是余光中独有的“乡愁”。那余光中独有的乡愁是怎样的乡愁呢?我们先来看下他的独

7、特经历,“我生在南京,算是南京人;父乡泉州,又算福建人;母亲和妻子的家乡是江苏常州的武进,我也算武进人。” “少年时代,我是在四川度过的。所以我的故乡是哪里还真不好说。”抗战时期,余光中先生在重庆江北县悦来场度过了中学时代。余光中很想念那段日子:“我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都是四川人,后来,又同四川诗人流沙河相识,成为知己。”他的这段独特的人生经历让他在台湾思乡时,不可能只仅仅思念大陆的某个地方,应该说大陆的很多地方都是他所思念的,所以我们才会在文中读到“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这样的语句。思念的地方多,就需要找一个

8、代表,作者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化人,自然会找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再加上当时大陆上文化大革命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更会让作者产生一种思念。所以,作者的这种“乡愁”带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可以称之为“文化乡愁”,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影子,如第二段提到中国美丽的方块字,第三段嗅雨时说薄荷的香气和土腥气是“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第四段观雨时想到了宋代米芾父子的山水画,第六段把听雨与王禹偁的听雨竹楼联系到一起。 到了这一层,我们应该找到了听听那冷雨作为“这一人“的核心价值,但是这一人一般并不只有一篇文章,如余光中同样写文化乡愁的还有他的短诗乡愁他的散文地图蒲公英的岁月

9、等,所以确定核心价值之路并未到此结束。3、这一篇:这是一篇这一人用什么表达方式和表现风格表达他独特观点抒发他独特情感的文章。确定了文本体式,确定了作者的独特体验,并不是就已经确定了这个文本的核心价值。一个作者表达他同样的观点或抒发他同样情感的同样体式的文章可能不止一篇,哪又如何能确定这一篇区别于那一篇的核心价值呢?这就涉及到这两个文本的表达方式和表达风格了。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理,世界上也没有两篇完全相同的文章,无论是表达方式或者在表达风格,总有不一样的地方。听听那冷雨地图蒲公英的岁月记忆像铁轨一样长都是余光中抒发他独特的“文化乡愁”的散文,我们如何来确定听听那冷雨区别于其

10、他几篇文章的核心价值呢?这几要涉及到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听听那冷雨是最能体现余光中“有声、有色、有光”散文主张的散文,有声就是要有音乐感,作者运用了很多叠词和歌词式的诗化散句,在文中形成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旋律;有色就是要有辞采,这点我想文中处处可见;有光就是在艺术上要有闪光点,文中的比喻和通感很见想象力最有闪光点了,由此我们也听到余光中批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在想象上都不出色”。这种“有声、有色、有光”的诗化的表达方式就是听听那冷雨的核心价值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听听那冷雨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余光中用“有声、有色、有光”的诗化语言抒发他独特的“文化乡愁”的散文。它具有浓重的“这”一个性。找到

11、一个文本的原生价值比较容易,确定一个文本的核心价值并不容易,它需要确定者具有相当程度的鉴赏力。而这种鉴赏力其实就是一种语文素养,它应该算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之一吧。文本的核心价值并不一定都能作为教学内容,所以我们要在文本的核心价值上选择文本的教学价值二、选择文本的教学价值李海林老师认为文本的教学价值是指课文选入语文教材或纳入语文教学内容后,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增加的“如何传播信息”的价值,这也就是王尚文先生反复强调的语文意识或言语形式感。 李海林.语文教材的双重价值与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语文学习2004(3)笔者这里所说的教学价值稍微有所不同。文本的原生价值包含的信息量很大,不可能全部纳入高中语文教

12、学内容,文本的核心价值蕴含的信息量虽然少了许多,但也不一定都能被纳入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因为文本的核心价值中有些内容比较浅显,低于高中生的接受水平,如果确定为教学内容,那是一种无效劳动,有时候甚至是负效,所以这样的教学内容应该属于虚效内容;相对的文本核心价值中有些内容的难度过高于高中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水平,也不应确定为教学内容,我们也应把这样的内容作为虚效内容剔除。只有文本核心价值中的那些符合或稍高于高中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内容,才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实效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被视为文本的教学价值。那么,如何从文本的核心价值中选择定位其中的教学价值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3、1、学生的需求王荣生教授说过:“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学习语文亦是如此。那我们在选择文本的哪些内容是有教学价值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如果是学生需要的,他们就会欣然接受,学习就会有实效;如果不是学生想要的,他们可能会迫于种种压力去学,至于学习效果如何,真不好说,我想更多的应是虚效。高中生学了近十年的语文,已掌握了相当的语文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语文能力,而且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开始成形,开始对一些东西做出他们的价值判断,不会再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老师要求的都要学的,也不会对什么都觉得好奇了。他们会选择学习认为对他们有用的内容,舍弃

14、他们认为没用的东西。因为他们的心中已经形成了“召唤结构”。所以,尊重高中生的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在确定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当然,学生的需求有整体需求和个体需求之分,我们的教学更应着眼于整体需求,兼顾个体需求。笔者在执教听听那冷雨这篇课文的时候,曾收集了学生的一些问题:读不懂文章中的许多语句,如“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等;文中写太初有字、米家父子的画、蒋捷的词、王禹偁的听雨竹楼这些跟听雨都有什么关系?跟乡愁都有什么关系?听雨跟乡愁有什么联系?在选择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时,笔者觉得不能忽略学生的这些问题,毕竟这是学生的需求。我们应尽量选择文本核心价值和学生需求重合的那部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2、教师的取舍文本的核心价值和学生的需求有时候是重合的,更多的时候是有所偏差的。对于重合的,是不是都可以定位为教学内容呢?对于偏差的,是迁就文本的核心价值还是迁就学生的需求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取舍了。当然,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取舍,应有一个标准。笔者认为应把语文教学目标作为取舍的标准,现在一个统一的认识是,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用这个标准来观照那些重合与偏差的部分,就可以选择哪些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