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9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2618721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9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9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9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9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9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9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9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9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下列各选项中对“要”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相约,誓约)B .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险要)C .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同邀,邀请)D .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报任安书(总括、概括)2. (2分) 下列词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怒涛卷霜雪会其怒,不敢献B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C . 执手相看泪眼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D . 便纵有千种风情纵一苇之所如3. (

2、2分)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将兵而攻胡 / 将子无怒B .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C .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D . 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 /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4. (2分) (2015高二上淄博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 , 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B .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 结果落选了。C .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

3、栩栩如生,美轮美奂。D . 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 , 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5.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舌尖上的中国带大家走近各种秀色可餐的美食,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B . 陆定一在“文革”开始后遭软禁、坐牢近13年,复出后他继续拿起那枝如椽大笔,写出多篇石破天惊的文章。C . 将树砍断了,会看到树干里面有一圈圈的年轮,数一下圈数我们就能知道这棵树的年龄是多少岁。D . 呼兰河,这条、流淌过血泪的河,充斥着欢乐的河,依然夹带着两岸泥土的芬芳,奔腾不息,跳动着诱人的生命之波。

4、6. (2分) (2017高二上辽源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B .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幸。”C .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 . 你们店里的商品质优价廉,服务态度也好,我下次一定惠顾。7. (2分) (2018无锡模拟) 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B . 用汉字笔

5、画的变形展现冰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了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特征。C . 其中充满韵律感的线条,寓意要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D . 赋予汉字“冬”以动感和力度,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8. (2分) 下列加线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完璧归赵B . 宁许以负秦曲C .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 . 毕礼而归之9. (2分) (2018高一下乐清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体态、容貌)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感到奇怪)B .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举止轻佻)不知是怎

6、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糊涂,不明事理)C . 那管世人诽谤(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众人忙都宽慰解释(宽解安慰)D .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行为放纵,不守规范)10. (2分) 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 (2017高二上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水兮 水兮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

7、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如果说一座楼阁可以属于王勃,一爿草堂可以属于杜甫,甚至一个偌大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那么,汨罗江应该是属于屈原的。楚地的山川,浩瀚江湘,云梦大泽,想像当年那位落魄逐臣,就在这秀丽景致间披发行吟,乘一叶扁舟,朝发枉渚,夕宿辰阳,曾怎样在浩浩江水中上下行浮。想像踽踽独行仰天长问的夫子,曾怎样辗转迁徙,上下求索,掩涕叹息;想像这皎然的江水是怎样承载了一副厚重的躯体和一颗升腾的灵魂澄净如练的碧波之上,渔夫喝酒划桨,一船楚歌一船潇洒。你何不也行吟泽畔,听渔歌唱晚,眺万顷碧波,载酒中流,心随水去?你何不“制芰荷以为裳”,“餐秋菊之落英”?或者你就生活在“九歌”的

8、境界中,做一个“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而又诗意纵横文采斐然。何苦“举世皆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你是知道的,尘秽鹊起,诸欲蜂扰,洁身净志是不合时宜的,而将内心的忧愤化为精神的火焰,尤为不合时宜。有高于一世之思想,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运,这就是你的悲哀。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世间至清至柔者,莫过于水。于是,你用沧浪清水浣濯自己的精神之“缨”,把生命托付清流

9、,“质本洁来还洁去”。一个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人死去了,一腔最殷红的热血流失在汨罗河中,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也被冲淡了。水能沐浴群生,扬清激浊。屈子自沉后两千多年,孤洁的王国维同样选择了天下之至柔的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天命之年的王国维,茕茕向颐和园走来,仿佛疲惫劳顿后的从容归家。佛香阁排云殿下的昆明湖波平如镜,如钩的银月清辉宁静,苍苍大树无语肃然。湖水只有叹息,感叹一位已攀缘至文学批评与文艺美学巅峰的学者,一位通古博今、满腹经纶的名副其实的大师,在维护自己信仰时的那份悲壮情怀。他遗书的开头四句,无疑是他自沉原因的最准确的揭秘:“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

10、无再辱。”卑鄙与高尚同在,清泉与污水混流。“义无再辱”,这是王国维全部的隐痛和决心。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一则中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知义者必勇,知耻者必勇,勇于赴死,绰绰有余。作为革命家的陈天华,看到国家已堕落得毫无尊严可言,他义无再辱,赴身日本海;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面对斯文扫地,面对“人民艺术家”转眼沦为牛鬼蛇神,他义无再辱,自沉积水潭。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千古悲欢,诉诸流水。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文人来说,它比生命重要得多。当肉体的保存与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在碧波中飞升。陈寅恪为王国

11、维写的纪念碑铭这样写道:“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的诗人朱湘,在其海葬一诗中写道:“葬我在荷花池内/耳边有水蚓拖身/在绿荷叶的灯上/萤火虫时暗时明葬我在泰山之巅/风声呜咽过孤松不然,就烧我成灰/投入泛滥的春江/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面对人生的悲辛、人心的冷酷,他亦赴身黄浦江中,以自己29岁的生命,完成了对信仰的至高无上的追求。宇宙透明,月光皎洁,星辰晶莹,皆因其长沐银河之水。礼记说:水曰清涤。向义无再辱的自沉者表示敬意吧,他们以绿水清流,做了自己的殓衣,漾荡了自己

12、的精神。奔涌的碧水会托起他们皓洁的灵魂。(1) “水兮 水兮”,文字虽简而意蕴深厚,请分析以它为题目的妙处。 (2)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3) 全文以第三人称叙事、议论、抒情,第段却改用第二人称,这有什么表达效果? (4) 本文主要写作特点是联想,联想的人物时间跨度大,从先秦到现代,作者联想到的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联想的目的是什么?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12. (9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芙蕖 李渔芙蕖与

13、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木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

14、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注释】芙蕖:莲花(1) 对芙蕖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作者先总说芙蕖之“可人”,然后分别

15、从“可目”“可口”“可用”“可种”五个方面说明芙蕖的特点。B . 文章围绕芙蕖的“可人”之处落笔,极言芙蕖的种植之利,甚而将其定位在“五谷”“百花”之上。C . 作者为自己不能辟出半亩方塘来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厌弃百花的感情。D . 文章以“可目”为写作重点,详细得体,繁简得宜,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E . 文章多用偶句,遺词造句,十分优美,不仅体现出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之两两对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齐和谐。(2) 结合莲蓬芙蕖两文的内容,谈谈它们在写莲方面的异同。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3. (7分) (2019高二下苍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大慈寺(清)范光阳荒祠古冢凭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