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轮复习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2611421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一轮复习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一轮复习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一轮复习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一轮复习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一轮复习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一轮复习必修三知识点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必修三复习要点(文化史)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厂亥心“仁”定义: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j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I方法:仁者爱人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丿1“礼丁定义: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衣食住行等仪礼规范)i方法:克己复礼、正名(按周礼矫正社会等级秩序)政治:“为政以德”(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同时,逐步改良政治,含民本思想);哲学:敬鬼神而远之(以人为本的务实精神)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政治:“仁政”(核心

2、)、“民贵君轻”孟子哲学:“性善说”道德: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荀子-“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2、道家哲学“道”(抽象化)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绝对权威老子-辩证法思想(事物都有矛盾对立面并可以相互转化)I政治主张一一“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小国寡民”(愚民)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庄子“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I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3、

3、法家:韩非J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I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俭”孙武孙子兵法(提出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兵学圣典,出其不意、攻其无备、5、兵家弓用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切膑孙膑兵法(懂得战争的规律,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6、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背景、原因)政治: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争霸和割据混战;各国纷纷变法,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经济:铁犁牛耕生产方式出现,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形态,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出现;思想:百家争鸣,各个学派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和思想主张,奠定了中国传

4、统文化的基础。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3)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4)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二)、汉代思想大一统1汉初政治统治的指导思想黄老之学背景:汉初经济残破,百业待兴,需要休养生息。西汉统治者吸取暴秦灭亡的教训。内容: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治”。特点:“无为而无不为”,实际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作用:汉初近70年,使汉初社会迅

5、速恢复元气,社会稳定,经济迅速恢复,国力增强。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逐渐不能适应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学说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西汉中期,王国势力膨胀,匈奴为患,当时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3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体系宣扬“大一统”:思想大一统服务于政治大一统。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认为君主要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天谴论)“三纲五

6、常”的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4新儒学的影响: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汉武帝在中央兴办太学,地方设立学校,设立“博士”教授儒家经典“五经”)。(三)、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现实人生,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体系。宋明理学包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1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魏晋以来佛道冲击,儒学自身危机。唐宋时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7、。 唐宋时期儒家学者不断丰富、更新儒学体系,发展成宋明理学。2程朱理学(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集大成者,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思想主张:“天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名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存天理,灭人欲”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3陆王心学(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和明中期王阳明(即王守仁)。陆九渊:开创心学,“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方法:“发明本心”。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以心学更新理学,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天

8、理,人天生固有良知,“心外无理”,人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做到“知行合一”。4历史地位(评价):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方面影响深远。(明初确立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进步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政治)专制统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商品经济繁荣,

9、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冲击;(文化)八股取士因循守旧;近代科学传入中国。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代表人物:“异端”李贽;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明代晚期的(1).李贽的“异端”思想(自称为“异端”、“离经叛道”):著作焚书、藏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反对以“圣人”言论和“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判别是非的标准。 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就是“人伦物理”,是“自然之性(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阴阳二气,“更不言一,亦不言理”,人类社会发展并非生自“三纲

10、五常”天理,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主张“经世致用”: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明道救世”,要立足现实,学以致用(这种观念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思想源泉);治学方法要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这开创了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学的伦理纲常;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言论自

11、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著作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王夫之的主要思想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并有规律可循,天地万物的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理在气中”)。 一切事物通过考察都是可以认识的。由此颠覆了程朱理学唯心主义先验论(“道在气先”)的理论根基。 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著述编为船山遗书。4、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思想):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济

12、)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鼓吹早期民主思想5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明清之际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发展,(反对道学家的空疏的学风,发挥了孔子“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思想观念,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发展了荀子唯物论思想,等等。)使得儒学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现实问题相联系,更趋于实事求是。 、明清之际思想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封建社会日趋腐朽没落的时代特色,是具有民主性色彩和早期启蒙性质的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

13、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深刻影响着清末民国初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儒学的发展演变】演变时期演变的史实创立春秋孔子提出“仁”、“礼”。创立儒家学派,初创儒学思想体系。形成战国孟子提出“仁政”学说;荀子主张“礼法并施”孟子、荀子总结改造下,使儒家成为蔚然大宗,形成完整儒学体系。重创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大发展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危机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大融合唐宋儒释道开始不断走向融合,“三教合一”合归儒学。复兴宋一一明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观念系统一一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发展起来。扬弃明末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一一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假托借用清末康有为借用经学外衣和假托孔子是改制变革先师,来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否定儒学民国初针对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树起“打到孔家店”旗帜,彻底否定维护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儒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