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260501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 SM-ZD-77046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 _审核: _批准: 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FS 精编管理制度| MODEL SYSTEM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

2、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1、一般规定1.1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重大顶板事故的发生, 按照矿山安全法 、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1.2凡是属于XXXXXXXXX公司管辖矿井的采掘工程必须遵守本规定。1.3各矿行政正职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各级行政副职对分管业务的安全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要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严格执行 煤矿安全规程 、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1.4各矿要加强

3、矿井地质勘探和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加强矿压观测工作,掌握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物理力学参数和矿压显现规律,抓好采区地质情第2页 / 总 25页FS 精编管理制度| MODEL SYSTEM况的预测预报工作,为顶板管理提供基础资料。1.5各矿在编制矿井重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包括事故处理预案)时,必须包括顶板管理的内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1.6矿井的每个单项工程、单位工程要按照 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根据所采煤层的可靠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矿压资料、施工装备和施工工艺等进行工程设计;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按照公司颁发的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修订)执行,确定相应的支护方

4、式和支护参数;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1.7矿井生产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采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顶板管理规定。1.8每个采掘工作面、 巷道维修工程都要制定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临时工程在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当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规程进行修改和补充,特别是遇有过老巷、煤柱、地质构造破碎带及压力大地段等特殊情况时,要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第3页 / 总 25页FS 精编管理制度| MODEL SYSTEM定审批、组织作业人员学习贯彻后,方可组织实施。要加强对作业人员顶板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防范顶板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5、,切实做到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检查规程、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1.9受冲击地压威胁的煤矿应有专人负责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对冲击地压煤层,巷道支护不得使用刚性支架。开拓巷道、永久硐室不得布置在冲击地压煤层中。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应采取垮落法管理顶板,切顶支架应有足够的工作阻力,采空区中所有支柱必须全部回撤,一般不得留有煤柱。开采应力集中区煤层和回收煤柱时,必须制定防治冲击地压的安全措施。1.10各矿要做好大面积冒顶事故的防范工作。开采坚硬顶板的煤层,采后顶板不垮落、悬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必须停止采煤,采取措施强制放顶。开采复合顶板煤层,要保证支柱(架)

6、有足够的初撑力,防止离层;要增强支架稳定性,防止发生冒顶。采用锚杆、锚索、锚喷支护的巷道,要加强支护质量的检查,加强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的观第4页 / 总 25页FS 精编管理制度| MODEL SYSTEM测工作,防止因锚杆、锚索支护质量问题引发巷道冒落。1.11各矿要积极推进支护方式改革,推广应用顶板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采掘机械化,推广锚杆、锚索、锚网、锚喷等支护技术,组织对冲击地压、“三软”煤层、复合顶板、极破碎顶板等支护技术难题的科技攻关。禁止使用巷道式、高落式非正规采煤方法,仓储式采煤法。1.12各矿要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班评估验收制度,每班

7、由专人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采掘作业规程,对工程质量、工作质量进行验收,不合格的要立即整改。要对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维修工程的支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考核的动态管理,建立巡回检查制度,建档管理。1.13对井下职工要建立安全培训制度,使之熟知作业地点的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职工有权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1.14施工单位必须设专职或兼职的质量检查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检查。1.15对新采区域(新水平、新煤层以及地质条件变化第5页 / 总 25页FS 精编管理制度| MODEL SYSTEM较大地区)和采用新工艺、 新支护方式时, 要进行矿压观测,掌握矿压显现规律,采取有效地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发生重

8、大顶板事故。2、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2.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要明确顶板管理方法、控顶距、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特殊支护方式,以及初采初放和临近停采线时的顶板管理措施。开采浅埋深薄基岩煤层、近距离煤层时,要针对顶板管理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及时支护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柱、支架牢固接顶,初撑力要符合要求,破碎、松软顶底板工作面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要严格执行预防架前冒落的措施,周期来压期间加强对煤壁的辅助支护,防止煤壁片帮和伞檐冒落。2.2采煤工作面设计要尽量避免仰采,仰采工作面必须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防止顶板冒落和煤壁片帮的安全技术措施。2.3对开采边角煤、 断层带、 残留煤柱或地质构造复杂的煤

9、层,用非正规采煤法不能保证2 个安全出口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第6页 / 总 25页FS 精编管理制度| MODEL SYSTEM2.4高档普采工作面两端头支护要使用双销铰接顶梁或 4 对 8 根长钢梁(不少于 6 道)。综采工作面未使用端头支架时,在作业规程中要明确规定加强端头支护的措施。2.5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及收尾时, 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应根据矿压资料科学地选择支护形式和支护强度,保证在初次来压和初次放顶期间不发生冒顶事故。2.6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m 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对沿空送巷等压力大巷道的超前支护长度和支护强度应根据矿压显现范围

10、,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2.6.1单体支护强度和效果要求:要加强单体支护质量和支护山势,确保单体初撑力;底板松软时,单体必须穿铁鞋,初撑力达不到规定时,必须补充专项措施;顶板破碎或压力大时,要采用三排单体支护或局部加密支护等方式,确保支护强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超前支护段要积极推广单体配型钢支护方式。2.6.2单体支护阻力监测工作要求:保证监测工具完好,使用方便,两巷必须配备专用压力表,并备用一台;当发现失效、卸载,或工作阻力达不到要求时,及时进行二次注液;第7页 / 总 25页FS 精编管理制度| MODEL SYSTEM各工作面要建立两巷超前支护相关监测记录或台账。2.6.3超前支护制度管

11、理规定:建立专门的超前支护监测台账,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监测方法和频率;单体支护的间排距、距两帮或设备的间隙等参数,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超前支护单体要编号管理;遇软岩、木垛背顶、留煤底等达不到初撑力要求情况下,补充专项措施。2.7 综采工作面在此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m ,其它采煤工作面在此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6m ,并保证有 0.7m 宽的人行道。安全出口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生支架断梁折柱、巷道变形影响行人、通风和运输时,必须及时更换、扩帮、卧底。2.8 采煤工作面严禁使用折损的坑木、损坏的金属顶梁、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中必须使用不同类型的支柱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逐根进行压力试验。不合格不得下井。第8页 / 总 25页FS 精编管理制度| MODEL SYSTEM金属顶梁和单体液压支柱,在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 个月后,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好的支柱,还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9采煤工作面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