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260484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目 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概况11.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32项目概况52.1泾川县简况52.2项目区基础条件52.3项目区概况52.4项目区自然条件62.5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72.6项目区农作物种植情况72.7项目区现状基础设施状况72.8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83设计原则、依据和任务103.1设计原则103.2设计依据103.3设计任务114工程布局134.1项目区总体规划布局134.2田块布局144.3道路布局144.4农田防护林工程布局154.5未利用土地适宜性分析154.6耕地质量评价分析

2、194.7环境影响分析215工程设计255.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55.2道路工程335.3防护林工程345.4工程量汇总346工程实施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366.1工程实施管理366.2施工组织设计377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447.1投资预算447.2效益分析458后期管理建议498.1土地权属调整498.2工程管护50I项目特性表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项目概况1. 建设规模hm281.852. 项目投资万元166.013. 新增耕地hm221.644. 新增耕地率%26.445. 项目性质复垦、整理6. 项目类型省级投资7. 地貌类型陇东丘陵沟壑区8. 建设期年1二、土地平整1. 平整耕地土方量万

3、m315.23推距3040m2. 填窑土方量万m317.07推距3040m3.修筑田埂、田坎km78954. 表土剥离土方量万m37.89厚度15cm三、农田水利四、道路工程1. 排水沟km7.782. 过路涵管座73. 田间道km7.784. 生产路km0.86路面净宽2.0m ,素土路面五、农田防护生态环境保持工程1. 道路防护林2. 树种(柳树)株7780六、综合经济指标单位面积投资万元/hm2.03年净收益万元32.21静态回收期年6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综合说明土地整理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是实现耕地总量

4、动态平衡战略的重要保障。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而且可以改善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复垦是对项目区内的闲置未利用地进行整理,使区内土地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质量。项目区年降雨量较多,暴雨天气时常发生,加上项目区内都是坡耕地,容易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冲毁耕地,常年累月,部分耕地表层被雨水冲刷,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现状道路遭受雨水严重冲刷,到处坑洼不平,严重影响了项目区内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为缓解当地人地矛盾,特申请省级投资耕地整理复垦项目来改善项目区的上述现状问题。该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实施,将项目区内的所有坡耕地改造为水平梯田、所有废弃居民点和窑洞进行复垦,大幅

5、度提高已有耕地质量的同时,增加有效耕地21.64hm2,达到农民增收,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水土流失。1.1项目概况1.1.1项目类型项目类型为省级投资项目。1.1.2项目性质项目性质为土地复垦整理项目。1.1.3项目范围本项目区位于甘肃省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地理座标介于Y: (36468776.31;36471999.85); X:(39172230.47;3918788.78);经纬度(1073922-1074130;352301-352352)。项目区东至塬苏家,西至郝家咀,南至白家村界,北至原董村林场。1.1.4项目规模项目区总面积84.64hm2,扣除不整理区域

6、的面积2.79hm2,建设规模为81.85 hm2(其中窑洞与废弃居民点复垦规模为23.53 hm2,整理规模为58.32 hm2)。1.1.5项目工期项目建设期为1年。1.1.6项目任务一是将坡耕地整理成高标准水平梯田,增大田面宽度,减少田坎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开发沟谷中整理难度较小的荒草地;三是将项目区内的窑洞与废弃居民点进行开发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四是项目区内配套建设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五是在田间道路两侧种植防护林。1.1.7项目投资本项目的总投资为166.01万元,单位面积投资2.03万元/hm(1352元/亩)。1.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1.2.1水土资源平衡分析项目

7、区没有可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农田作物生长只能靠天然降雨。项目区所在地以种植小麦为主,复种指数为1.00。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泾川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54.00 mm推算出项目区年汇集有效降水量即可用总水量为31.74万m3(已扣除无效降水量以及小麦生育期以外的降雨(大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0%)。根据当地实践经验与水务部门提供的资料可知,小麦维持比较正常的生长并获得比较可观的产量(潜在产量的60%70%),生育期内降雨量不能少于3300 m3/hm2。通过计算,项目区小麦生长需水量共计24.51万m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供水量大于小麦生育期内的需水量,说明项目区在正常年景下天然降水能够满足农作物的

8、生长需水要求。1.2.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在可行性研究所圈定的项目范围内,项目的耕地来源主要为三方面:一是利用率较低的土地,整理为耕地或其它用用地;二是将现状坡耕地由于田块小,田坎占用耕地多,经项目实施,增大田块及田面宽度,减少田坎,从而增加耕面积;三是通过对项目区内的废弃居民点和窑洞进行规划复垦,将23.53 hm2复垦区规划为耕地或道路;四是产出率较低的土地,表现为原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低下,通过本次整理将使项目区内原有的52.62hm2耕地变为高产田。本项目预计新增耕地为21.64hm2,新增耕地率为26.44%。1.2.3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项

9、目区原有耕地为坡耕地,坡度一般大于10度,田块宽一般介于4.00-8.00 m之间,保水、保肥、保土性能较差,水土流失严重,需平整土地,减小田块坡度,增大田块宽度,以便于农田作业,提高耕地有效利用率;二是区内闲置废弃的居民点与窑洞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率低下;三是项目区虽然有部分农村道路,但都是素土路面,高低不平,降雨时泥泞不堪,而且部分路段坡度较大,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耕作;四是项目区农村道路也没有道路防护林,项目区内现有的零星林木起不到固土防风的作用,使得项目区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耕地质量逐年降低,许多优质耕地变成低产田,甚至退化至撂荒。2项目概况2.1泾川县简况泾川县位于甘肃省

10、东部,位于东经10706151074429,北纬351027353129之间。东接陕西省长武县、甘肃省宁县,西与平凉市崆峒区、崇信县相连,南邻灵台县,北靠庆阳市镇原县和西峰区。全县辖8镇6乡,215个行政村,14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万人,全县耕地总面积55183.12公顷,人均占有0.18公顷。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750元。全县土地利用主要表现在山地多、川地少、林地质量低及耕地资源总量少。特别是近些年人为的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且存在用养失调,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的现象越来越突出。2.2项目区基础条件项目区属陇东丘陵沟壑区,坡耕地田面坡度相差较大。项目

11、区内土层深厚,降雨较多,光热条件较好,适宜发展旱作农业。项目区县道及乡道在项目区西部,乡村公路通至项目区,为项目的实施建设提供了便利交通条件。2.3项目区概况该项目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涉及原董村。项目区耕作条件落后,现状耕地都是坡耕地,地下水资源开采难度大,人畜饮水靠天然降水。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农民生活相对比较贫困,经济条件比较落后。2.4项目区自然条件2.4.1地形地貌项目区最高海拨1246m,最低海拨1110m,总地势东西呈缓坡沟峁,地势西高东低,为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4.2气候项目区属于大陆性温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49.6,气温日较差10.

12、316.3,极度端最低温度-27.7,日照时数年平均在2376.22491.8小时之间,日照充足,光能富裕。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降水变化情况:19561999年平均降水量为554.00mm。年蒸发量多年平均为14001600mm,是降水量的2倍多。 2.4.3地质项目区处于鄂尔多斯地台的西南。地质构造包含六盘山坳陷体和鄂尔多斯地台,属祁连山前坳陷体下白垩纪第三纪沉积带。项目区以中生代砂页岩为基岩,覆盖着深厚的第三纪保德期趾马红土和第四纪风积黄土。项目区地下暂无勘探到煤炭等矿产资源,地质结构稳定。2.4.4土壤土壤类型为黄淤土和黄绵土。黄淤土以由坡积土和洪积土堆积而成,土层浅、肥力差,保水保肥性能

13、差;黄绵土由黄土发育而成,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低下。土壤有机质含量0.54-1.03%,速效氮43-113ppm,速效磷116-8.3ppm,速效钾152ppm,农业生产上表现为缺氮少磷钾够用。2.4.5自然灾害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灾害性天气频繁,项目区危害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春旱、霜冻、冰雹、暴雨、干热风等五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据气象资料记载,泾川县解放以来,遭旱灾十五年,霜冻二十二年,雹灾十七年,水灾十五年。2.5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荔堡镇位于泾川县城东北部四十余公里处,海拨1270米,属泾川县八大乡镇之一,政区面积123平方公里,耕地8.4万多亩,辖17个村,136

14、个村民小组,7190户,32404人。项目区2010年底总人口1278人,人均耕地2.30亩(0.15hm2),人均纯收入2460元。项目区水利和交通基础设施较落后,远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需要,更不便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性经营种植。项目涉及的行政村土地生产率水平较低,存在一定的广种薄收现象。项目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多余劳动力就业困难,经济欠发达。2.6项目区农作物种植情况项目区农田种植结构单一,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小麦 +玉米”是普遍的种植模式,并且零星种植苹果树、土豆等杂粮,时令蔬菜等。2.7项目区现状基础设施状况2.7.1交通设施项目区外部交通条件较好,县道及乡道在项目区西部,但是项目区内部交通条件较差,区内的农村道路都是素土路面,路面高低不平,坡度较大,不利于农民的日常耕作与机械化作业,本项目实施需改善农田道路。2.7.2水利设施项目区内没有任何灌溉排水设施,区内现有耕地全部为坡旱地。区内排水为自流排水。2.7.3电力设施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附近也有高压线路通过,能够满足施工用电及正常生产用电。2.7.4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内有部分林地,但无法形成林网,总体上林网建设比较薄弱,需要在土地整理工程中进行建设。2.8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为84.64hm2,不动工区域的面积2.79hm2,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