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全解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260484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6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全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全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全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全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全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全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全解(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郝占峰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1、放大镜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学习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

2、微部分学习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第( 一 )课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 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同学们见过放大镜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组内交流、汇报。二、学展讲练(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放大镜)放大镜

3、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

4、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三、总结提升我来填1、 放大镜是( 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 放大物体图像 )汇聚光线、成像等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透明 )和( 中间较厚 )边缘(薄)。4、放大镜的放

5、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 镜片的凸度 )有关,放大镜( 凸起程度越大或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越厚 ),( 放大倍数也越大 ),( 球形 )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 最大)。5、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 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 )等,就具有同样的( 放大 )功能。四、巩固练习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 )5、早在1000多年前人

6、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五、课后拓展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 课后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学习重点能

7、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学习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第( 一 )课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 学过程一、温故互查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是什么?小组互查。二、学展讲练(一)、奇特的身体构造教师通过课件导入课题,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小组合作完成。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

8、忽略。但有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师: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

9、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三、总结提升1、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 肉眼 )观察不到的( 细节)。2、通过( 放大镜 )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 复眼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 )就是它们的( 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 灵敏 )得多。四、巩固练习1、蟋蟀的耳朵在( )A、头的两侧 B、足的

10、内侧 C、触角顶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2、下列动物中,( )是蚜虫的天敌。A、蜻蜓 B、草蛉 C、苍蝇3、在( )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蚜虫的肢体。A、10倍 B、2倍 C、3倍五、课后拓展草蛉进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课后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郝占峰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3、放大镜下的晶体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过程与方法:1、用

11、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学习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学习难点制作晶体。教具学具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第( 一 )课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 学过程一、温故互查蚜虫的天敌是( );蟋蟀的耳朵在( ),小组内互查。二、学展讲练(一)、观察美丽的晶体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

12、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物质糖盐味精记忆中2、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书上第页方框中。3、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二)、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教师介绍2、制作我们的晶体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

13、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三、总结提升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 固体物质 )叫做( 晶体)。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 固体物质 )都是(晶体)或由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二次设计导学过程(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四、巩固练习判断题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 )2、晶体都是比较大的,都能用肉眼看到。( )3、人们是按照物质内部的结构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 )4、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 )五、课后拓展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晶体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规则几何外形固体课后反思教科版六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