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谱》导学案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260477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波谱》导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磁波谱》导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磁波谱》导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磁波谱》导学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波谱》导学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磁波谱课程标准:通过实例认识电磁波谱,知道光是电磁波学习目标:1、 了解电磁波谱是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丫射线组成的, 能够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与主要应用。2、了解电磁波具有能量。了解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集中的波长范围。预习案电磁波谱:无线电波、 、可见光、 、X射线(伦琴射线)、r射线,都是电磁波。其中,人眼可见的电磁波-可见光,只是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按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把他们排列成谱,叫从无线电波到r射线,都是本质相同的电磁波,它们的行为服从共同的规律, 不同电磁波由于具有不同的 (频率),才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波长的无线电波,很容易表现出干涉、衍射等现象,随波

2、长越来 的可见光、紫外线、 X射线、r射线要观察到它们的干涉、衍射现象、就越来越困难了。1、无线电波:波长大于 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用于 、及其他信号传输。2、 红外线 红外线是一种 ,它的波长比无线电波 ,比可见光 .所有物体 都发射.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物体的红外线辐射 .肉眼红外线,但是能够.最显著的特点是热作用,所以物体的 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应用:3、 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在 到之间。4、 紫外线:紫外线具有较高的 ,足以破坏细胞核中的物质。因此,可以利用紫外线。太阳光里面许多紫外线, 人体接受适量的紫外线照射,能促进 的吸收,改善但过强的紫外线会伤害 和.许多物质在

3、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出. 根据这一点可以设计措施。5、 X射线和丫射线:X射线对生命物质有较强的作用,过量的X射线辐射会引起生物体的。X射线能够穿透物质,可以用来检查 。在工业上,利用 X射线检查。机场、车站等地进行安全检查时,能轻而易举的窥见箱内的物品。 丫射线能够破坏生命物质。把这个特点应用在医学上,可以摧毁病变的细胞,用来治疗某些 。丫射线的 强,可以探测金属不见内部的。6、 电磁波传递能量: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 的存在微波炉的工作应用了一种电磁波 微波, 可见电磁波具有 ,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仪器,能够探测到许许多多电磁波所有这些都表明电磁波具有,电磁波是一种 。.7、太

4、阳辐射: 太阳光中含有可见关、 、X射线、丫射线、无线电波。 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三个区域内,眼睛正好接收这个区域的辐射。【预习留言板】我的困惑:探究案探究点一:我们根据什么说电磁波是一种物质?探究点二: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而傍晚的阳光比较红,原因是什么?知识体系:电磁波谱1 电磁波谱:电磁波由大到小,波长由大到小(即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2.红外线产生:i 一切物体都在向外辐射能量(例如:) ii .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本领作用:i 最显著作用是 (红外线取暖炉) ii. 技术注意:红外线比红光波长更长,不能引起视觉的光3紫外线:产生高温物体向外辐射作用:i 最显著作用是 作用,易使蛋白质变

5、性 ii. 效应4. X射线(伦琴射线)最显著作用是 本领强学后感悟:方法总结:训练案1 .下列各组电磁波中,接波长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A 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丫射线 B . y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C . 丫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D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丫射线2.据国外媒体报道,韩国科学家通过巧妙地处理荧光蛋白基因,成功地克隆了猫。这个程序有助于相关人员研发治疗人类遗传病的方法。该过程的一个“副产品”是,黑暗中的克隆猫接触紫外线光束时会发红光。该猫发光的原因是紫外线具有()A. 热效应 B .荧光效应 C .灭菌消毒作用 D .波长较短的特点3“风云”二号卫星发送回地面的红外云图是由卫星上设置的可以接收云层辐射的红外线的感应器完成的,云图上的黑白程度是由辐射红外线的云层的温度高低决定的,这是利用了红外线的()A. 穿透性B.热效应C.可见性D.化学效应4.关于电磁波谱特性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衍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B. 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温度较低的物体不能辐射红外线C.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紫外线D. 红外线容易穿过云雾、烟尘学生纠错:【自我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