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卢集镇镇区总体规划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26035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泗阳县卢集镇镇区总体规划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泗阳县卢集镇镇区总体规划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泗阳县卢集镇镇区总体规划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泗阳县卢集镇镇区总体规划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泗阳县卢集镇镇区总体规划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泗阳县卢集镇镇区总体规划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泗阳县卢集镇镇区总体规划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淮 阴 工 学 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 生 姓 名:高波 学 号:1091402106专 业:城市规划设 计 题 目:泗阳县卢集镇镇区总体规划指 导 教 师:张小侠2013年3月14 日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 献 综 述引言我国的城乡居民点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建制镇、集镇、中心村、自然村组成,并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型居民点和城镇型居民点。按此理解,小城镇作为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居民点,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融点,在形态学上兼具城乡居民点的某些特征。所以小城镇是在从乡村性的社区变成多种

2、产业并存,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在本阶段,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城乡二元化。希望在本次的设计方案中,能够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小城镇建设和研究进行学习,并针对其中的优缺点探讨一些解决小城镇发展问题的可行性方向和道路。(1).国外小城镇规划建设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1、卫星城镇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卫星城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

3、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卫星城概念产生于英国,美国的泰勒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这一形象性的概念。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经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这是卫星城镇的思想萌芽。20年代,英国建筑师R昂温为伦敦地区制订咨询性规划,提出大规模地把伦敦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附近的卫星城镇去。当时所以采用卫星城镇的名称,主要是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4、告因为田园城市已被用于泛指城市“开阔的郊区”或“田园式市郊区”;其次,也为了表明韦林之类城镇同伦敦在经济上有紧密的联系。以后,卫星城镇一词便流传开来,并被广泛运用。2、新城市主义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其核心人物是Peter Calthorpe。 这场运动始于1990年初。基于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新

5、城市主义反对僵化的绝对的功能分区,尤其反对尺度巨大的功能单一化。他们倡导每个区段(尤其是邻里街坊)的功能多样化和完善化,从而促使各个区段独自生长成为有机的城市细胞。为此,他们提出了在这个空间层面规划设计的几项基本原则,也就是前面已提及的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的几个最基本特点:(1)紧凑性原则。要生成有活力的社区,足够的人口密度是基本前提,因而要有足够的容积率和紧凑度。这样也可以提高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2)适宜步行的原则。步行对营造城市社会生活非常关键。为了支持步行与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出行,应该将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布局于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之内,而公交站点与住宅区中心点之间的距

6、离也应该在步行范围之内。通过适宜步行的空间设计,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有助于消解汽车造成的种种负面效应。(3)功能复合(多样性)原则。要在邻里街坊内或以公交站点为中心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布置商店、服务、绿地、中小学、活动中心以及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以便支持步行和公交主导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以这种多样性增强街坊社区的活力与魅力,从而吸引人们外出步行、介入社会生活;(4)可支付性原则。通过紧凑性开发,提高土地以及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与效益、降低开发成本,并“浓缩”了税源,因而让市政当局负担得起(而在松散低密度的郊区,市政所获得的税收及其他收益,根本不足以抵偿所投入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花费,市毕 业 设

7、 计 开 题 报 告政是入不敷出的)。通过在社区中提供多种类型不同价格的住宅,让更多不同阶层的家庭都有可能支付得起。美国的小城镇建设:(1)重视规划的作用美国小城镇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四点。是首先尽可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二是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的生活传统;三是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环境;四是塑造城镇不同的特点和培育有个性的城镇。同时,还要根据建设需要编制详规。(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资金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共同承担。(3)重视环境建设在美国,环境建设是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美国的环境建设的内容比较广泛,并不仅仅局限在种花种草、植树造林等园林绿化方面,而且更注重城镇景观环境的设计。美

8、国的小城镇不但拥有与大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而且还有大片的森林、绿地和更为接近自然的、令人感到优雅舒适的环境。(4)重视城镇特色追求个性,重视城镇特色是美国城镇建设的特点之一,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不同面貌和特色的小城镇,那种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是见不到的。住宅多以一二层为主,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得体,并且十分重视旧建筑物的保护和维修,在维修传统的建筑物时,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外观,而且还注意保留传统的室内装饰。(5)重视建设管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一个好的城镇更需要好的管理。美国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拥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究的管理作风。正因为

9、如此,在美国的小城镇中见不到违章建设的现象。即使要改建自己的住房,也必须要按照当地的规定,征求所在住区居民的同意,否则就要受到控告。(6)重视公众参与在策划小城镇的各种开发建设项目时,美国的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当地的居民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尤其在项目的策划和规划设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计阶段,政府会尽可能地听取公众的意见。德国的小镇建设则与之有着许多不同。在德国,小城镇的改造和建设被视为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建设的时候,他们会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同时注重单体建筑设计与整体风格的协调,并且注重环境保护和古建筑保护,与美国相同的一点就是同样非

10、常注重公众的参与。这其实是有他们相同或不同的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决定的。比如说以美国的历史来看重点做古建筑保护就是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而他们同样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以人为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思潮,所以这两个国家会不约而同地重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纵观各国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历程,虽然方式方法各具特色,但都具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重视规划的权威性和按规划实施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重视人文环境的继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但是每个国家的发展模式都是有利有弊,从以下一些例子就可以看出来:英国:工业化模式。英国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形成得早,发

11、展历史也比较长,目前的城镇化率高达95%以上,很多地方城市和乡村已融为一体,她是最早开始城镇化的国家,已有近300年的历程,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英国的小城镇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了农业的萎缩,英国在实现城镇化的同时也成为了粮食进口大国。美国:自由市场模式。美国在发展初期地多人少,随大量外部资金和具有冒险精神的创业者的涌入,农业和工业同时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城镇化的失误之处在于,由于在早期发展中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城镇建设过于放任自流,无节制地向农村地区扩张,造成耕地使用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形成所谓的“过度郊区化”现象。拉美国家:外部经济模式。多数拉美国家的城镇化带有

12、殖民经济特点,城镇发展不是以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为前提,而主要是依靠无序的人口膨胀进行扩展。来自宗主国的资本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带来了动力,但整体经济发展则相对较慢,工业化明显落后于城镇化,加之政府调控乏力,形成了“过度城镇化”。2、国内小城镇规划建设: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以国内来说 ,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发展小城镇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1)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到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

13、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正是因为城市和农村信息的获取和其他诸多方面的因素的不同,才导致城乡二元化发展,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2)小城镇是深入农村腹地,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3)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二、在协调城乡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出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小城镇的建设和管理也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14、1)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可能导致“准城市化”现象泛滥,不利于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城乡二元结构,但不利于彻底改变城乡分割的局面,因为这种城市化模式本身隐含着鼓励农民进小城镇,限制农民进大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在补彻底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不彻底政策。(2)整体规划不强,布局不合理。规划在先,建设发展在后,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的小城镇,必须用成熟的思想指导其建设,以保证小城镇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存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造成城镇布局不合理。(3)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水、电、路

15、、公厕、绿化、农贸市场、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必须配套建设,而各种配套性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资金紧缺,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很多小城镇以马路作市场,人车拥挤阻塞严重;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有的小城镇尚未安装自来水,人们吃水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小城镇电力不足,供应不正常,不能满足乡镇企业和居民的用电需要;小城镇普遍缺少文化、娱乐、社交场所;还有不少小城镇缺少公共厕所,垃圾堆放场,乱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4)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管理混乱,改革滞后。3.总结中国的小城镇发展既有世界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所以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寻求加强中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以促进呈现协调发展。从上述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做一个小城镇的规划,一定要根据它本身的条件和基础,例如紧凑性原则中提到的,选择重点建设的城镇,起码要有足够的人口密度,这样才不会造成基础设施的浪费。另外也需要注意在适宜步行的原则,为了避免私人汽车过多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我们可以营造良好的步行氛围,引导步行与公共交通相结合的交通方式。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