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2601466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016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一 简答题: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2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3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4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5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6 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7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8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9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0 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11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12 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13 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14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15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6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17 建构主义学习观18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9 说服教育法的

2、含义和要求20 简述美育的任务21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22 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23 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24 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25 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26 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27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28 教学实施的环节29 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30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2014年下半年】: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2014年上半年】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3、【2013年上半年】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2013年下半年】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二、材料分析题(一) 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1. 总起: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2. 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

4、点则分点作答)。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二) 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1.新课改内容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赞赏,帮助、引导。2.德育有关原理德育四大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德育的八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

5、、知行统一、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德育六大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指导实践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3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学四大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教学八大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4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冷处理原则方法:沉着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处理、善于总结引导5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原因:自身原因:小

6、学生有意注意已经发展,但是有意注意总会受到其他周围事物的干扰;课堂内容比较枯乏,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还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老师,而影响听课;策略: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上课时多采用直观教学法比如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部动机。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提问题来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上课前帮助学生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把

7、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该给予较多的关注和辅导,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6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7 成败归因理论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即能力)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所以正确的归因应该是归因到内部的、不稳地和可控制(即努力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学生把失败或者成功归因到努力程度而不是能力。8 学习迁移理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

8、响;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9 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 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结果评价转向关注过程; 评价主体上,要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元化; 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 评价内容上,全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评价方法上,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三 教学设计题(一)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知识点: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衬托;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

9、动、简明扼要、连贯、得体;写作特点:a表达方式的特点: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b语言特点:语言清新,朴素,平实,活泼,幽默,含蓄等;c结构的特点:前后呼应、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详略得当;d表现手法:联想、想象、借古讽今、对比、衬托、伏笔和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二)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核心知识与学科基本知识:字词句篇)答题示范:掌握几个生字,读准几个生字字音,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注重语言积累,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及背诵哪个段落。 过程与方法:(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答题示范:学习

10、哪种写作手法的使用,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体意思,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内容,通过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讨论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对什么自然风光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人物或者事件】: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表达出思想品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和培养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三) 教学环节设计题题型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设计题目1:用哪几个词语造句。【设计意图】通过造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本课中的

11、词语进行简单的写话。设计题目2:让学生按照语文小组的形式讨论哪些段落,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文章的核心段落,一方面段落了学生表达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掌握了文章的核心内容。设计题目3:学生课后查找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和资料,并在下节课堂分享给大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题型2:设计教学环节(题目设置比如“根据重点设计环节、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阅读环节或者是要求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要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作答)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入方法:实物教具演

12、示法、实验引导法、视听导入法、提问分析法、以旧引新法、悬念导入法、故事事例导入法、游戏活动导入法、歌谣谜语导入法等)(1) 间接导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2) 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 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2) 深入局部,品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畅。(倾听+范读)(3) 谈收获,提问题,

13、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1)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课堂总结的方法包含: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集中小结、领悟主题),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练一练:1.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2.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在教学中主张()。A.探究法 B.班级授课制 C.发现法 D.讨论法3.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l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l00C.心理年龄与生

14、理年龄之比乘以l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l004.下面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5.人感染甲型HlNl流感病毒后,传染期为()。A.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 B.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C.发病前2天至发病后l0天 D.发病前3天至发病后7天6.科学学习要以(C)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A.合作 B.交流 C.探究 D.实践7.在小学四年级课程骨骼和关节中,教师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活动:拼图游戏,把骨骼贴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上;组织学生观察人体骨骼的多媒体图片,认识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出示连线图,图中的物品与人体骨骼中的哪一部分相似;介绍部分骨骼的作用;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选择你安排的教学组织顺序为()。A.一一 B. C. D.一一一参考答案:1-7BCABBC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