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精品学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2600674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精品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精品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精品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精品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精品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精品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精品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课标展示】1了解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区差异2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表,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2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差异的方法,了解我国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地域环境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的理解;3进一步学会用范例分析方法掌握事物的一般规律。 学习重点 我国各地域的自然灾害以及产生此灾害的环境因素学习难点 分析各地自然灾害产生的原【课堂教学】一、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1、如何确定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 阅读课本64页材料“如何确定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回答以下问题: (1)反映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

2、基本指标以及自然灾害损失程度与这些指标的关系。(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各种指标的表达方式?2、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读下表,回答问题。 1960-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时段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8年19891998年灾害事件(次数)16297053经济损失(亿美元)50496915384793保险理赔(亿美元)671133101069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多,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少?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时间趋势如何?【阅读】阅读19711995年世界各洲自然灾害影响人数的分布情况表,说明各大洲自然灾害的损失情况。 地 区非洲南

3、、北美洲 亚洲 欧洲大洋洲 总计死亡人数 59.5 4.5 34.1 1.8 0.1 100受伤人数 1.2 10.5 84.3 3.8 0.2 100影响人数 8.6 2.8 87.7 0.4 0.5 100无家可归人数 5.9 6.7 85.6 1.5 0.3 100二、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阅读课本68页阅读材料“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归纳了解】我国干旱、洪涝、滑坡和泥石流、暴雨、水土流失、沙漠化、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思考探究】(1)列举出诱发我国自然灾害的环境原因。 (2)了解你的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分析引发这些自然灾害的环境原因。【

4、复习提问】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是我国人口、城市、工业比较密集的地区,而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你知道制约黄淮海平原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有哪些?【思考探究】1、黄淮海平原为什么多水旱灾害?2、下列措施能否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 节水农业 调控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量【启发提问】本区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1)东南沿海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东南沿海主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将该地的自然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4) 在自然条件与东南沿海相似的其他国家

5、和地区,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自然灾害?为什么?阅读课本71页材料“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探究思考】(1)分析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2) 建国以来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有何特点?(3) 分析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原因。【探究活动】(1)从地形、气候、土壤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环境原因。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及中下游地区有何影响? (3) 有人说,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思考】分析我国川滇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阅读课本73页阅读材料,了解四川地震的三大特点。【探究活动】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

6、,简要叙述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环境。三、几种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其关联性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2009年福建省泉州)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历史上(19511994年)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冷冻灾害频次图,回答下列问题。(1)冬季鄱阳湖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约为;图中A、B及周边地区夏季常出现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试分析其成因。(2)图中A、B、C三地比较,冬季冻害严重的是,主要的受灾作物是(写出三项即可),试从地形、气候、作物等角度分析此地冻害严重的原因。【巩固

7、训练】1.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60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时段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8年19891998年灾害事件(次)16297053经济损失(亿美元)50496915384793保险理赔(亿美元)671133101069材料二:19711995年世界各洲自然灾害影响人数的分布情况 单位:地区非洲南、北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总计死亡人数59.54.534.11.80.1100受伤人数1.210.584.33.80.2100影响人数8.62.887.70.40.5100无家可归人数5.96.785.61.50.3100(1)

8、从材料一表中可以看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最多的时期是 ,最少的时期是 。(2)读材料二。从世界范围,受自然灾害的危害最严重的大洲是 洲和 洲,这两个大洲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数占全球的 。(3)从材料一表中可以看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时间趋势如何?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趋势?2.读“我国地震、泥石流灾害局部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试分析自然原因。(2)除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是造成该地区滑坡和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试列举两项。(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

9、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什么?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8年5月下旬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和西南东部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天气,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截止2008年5月28日上午9时,湖南省连降三日的暴雨已造成7人死亡,11人失踪,农作物受损面积7万亩,400多栋2100间房屋倒塌,道路交通中断5条,毁坏路基47千米。2008年5月25日至27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织金县等17个县市受洪涝风暴灾害袭击,共造成18人死亡,12人失踪,166人受伤,4600多人被紧急转移安置。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 (1)读图说明我国

10、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2)图中A地区多为洪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3)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地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分析其原因。4. 阅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列举珠江三角洲地区三种常见的气象灾害。 (2)写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夏季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并分析该灾害对南方非沿海海区的有利影响。(3)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由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大的原因。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永州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农业灾害多发地区。农业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风雹、低温冻害、寒露风等,其中以旱灾、洪涝尤为明显,对粮食、

11、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生产影响特别突出,造成的损失特别严重。材料二: 2002年永州市境内河流汛期内出现6次暴雨洪涝,造成潇湘水位6次洪峰,部分县区年降水量再次突破历史高值。由于前期洪涝影响,导致9、10月份斜纹夜蛾等“两迁害虫”暴发成灾。洪灾共造成永州全市农作物受灾371万亩,成灾213万亩,绝收7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7.9亿元。共减收粮食40.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4.65亿元。 材料三:2003年永州市夏秋连旱,这次干旱降雨量之少,高温持续时间之长,干旱范围之广,干旱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重,都是历史上罕见的,全市有423座小型水库、13.4万口山塘干涸,1223条溪河断流,4355个村民

12、小组、53万人发生饮水困难。 (1) 从以上材料分析得知,永州市的农业自然灾害有何特点?(2)试从自然的角度分析我市水旱灾害多发的原因。(3)为了减轻水旱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1.(1) 19891998年 19601969年 (2)亚 非 96.3(3)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原因: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某些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往往是经济较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2.(1)我国川、滇、黔交界地带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

13、带,地壳活动强烈,断层发育,松散碎屑物质多,地表植被覆盖差,所以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2)破坏植被 工程建设活动(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容易诱发地质灾害。3.(1)规律:我国雨涝区分布规律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原因:我国的降水量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垦;中游围湖造田。(3)原因: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地表崎岖,落差大、水流急,水分存留时间短。4.(1) 暴雨洪涝、干旱、台风(2)台风 给正处伏旱天气的江南地区带来了降水,缓解旱情,降温消暑。(3)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其中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人口稠密,经济发达。5.(1)灾害类型多,频率高,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任答两点得满分)(2)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且季节分配不均;春夏多暴雨;地表起伏大,地面径流汇集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