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练习《何处是乡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2598994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练习《何处是乡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阅读练习《何处是乡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阅读练习《何处是乡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阅读练习《何处是乡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阅读练习《何处是乡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练习《何处是乡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练习《何处是乡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处是乡愁梁衡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 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最近回了一 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故乡在霍山脚下。一个古老美丽的小山村,水多,树多。我家 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 了半个院子。香椿炒鸡蛋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菜, 但我吃的那道不普 通。老香椿树的根不知何时,从地下钻到我家的窑洞里,又从炕边的 砖缝里伸出几枝嫩芽。我们就这样无心去栽花,终日伴香眠。每当我 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外 面鸡窝里收一颗还发热的鸡蛋,回来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咫尺

2、之 近,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 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这次回村,我站在老炕前叙说往事,直惊得 随行的人张大嘴合不拢。而村里的侄孙辈也如听古。因为那两棵大树 早已被砍掉,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 大的那棵上面有鸟窝、蛇洞,还寄生有其他的小树、枯藤,像一座古 旧的王宫。爬小槐树,是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隐身于树顶的浓阴中, 做着空中迷藏。夏天的一个中午,正是日长人欲眠时,突然老槐树上 掉下一条蛇,足有五尺多长,直挺挺地躺在树荫中。一群鸡,虽以食虫为天职,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虫子,一时惊得没有了主意,就分 列于蛇

3、的两旁,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着它。双方相持了足有半个时辰。 这时有人吃完饭在河边洗碗,就随手将半碗水泼向蛇身。那蛇一惊, 嗖地一下窜入草丛,蛇鸡对阵才算收场。现在,就是到动物园里,也 看不到这样的好戏。出大门外几十步即一条小河。流水潺潺,不舍昼夜。河边最热 闹的场景是洗衣。印象最深的是河边的洗衣石,有黑、红、青各色, 大如案板,溜光圆润。这是多少女子柔嫩白净的双手,蘸着清清的河 水,经多少代的打磨而成的呀。河边总是笑声、歌声、捶衣声,声声 入耳。现洗好的衣服就晒在岸边的草地上,五颜六色,天然图画。我们常在河边的青草窝里放羊,高兴时就推开羊羔,钻到羊肚 子下吸几口鲜奶,很是享受。清明前后,暖风吹软

4、了柳枝,可退下一 截完整树皮管,做成柳笛,呜哇呜哇地乱吹。大人不洗衣时我们就在 这洗衣石上玩泥,或坐上去感受它的光润。可惜,这情景永不会再有 了,村里的三条河全部干涸,连河床都已荡平,树也没了踪影。洗衣 歌、柳笛声都已成了历史的回声。忆童年,最忆是黄土。村里人土炕上生,土窑里长,土堆里爬。 黄土是我的襁褓,我的摇篮。农村孩子穿开裆裤时,就会和泥。一群 孩子,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口朝下,猛地往 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声震四野,名“摔响窝”。以声响大小定输赢, 以炸洞的大小要补偿。输者就补对方一块泥,就像战败国割让土地,直到把手中的泥土输光,俯首称臣。孩子们虽个个溅成了泥花脸,仍

5、 乐此不疲。这场景现在也没有了,新盖的小学都没有了学生。空空新 教室,来回燕穿梭。村庄没有了孩子,就没有了笑声,也没有人再会 去让泥巴炸出声了。从春到夏,蝉儿叫了,山坡上的杏子熟了,嫩绿的麦苗已长成 金色的麦穗,该打场了。场,就是一块被碾得瓷实平整,圆形的土地, 是粮食从地里收到家里的最后一道程序, 再往下就该磨成面,吃到嘴 里了。割倒的麦子被车拉人挑,铺到场上,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用牲 口拉着碌磕,一圈一圈地碾压。孩子们终于盼到一年最高兴的游戏季, 跟在碌磕后面,一圈一圈地翻跟斗。我们贪婪地亲吻着土地,享受着 燥热空气中新麦的甜香。一次我不小心,一个跟斗翻在场边的铁耙子 上,耙齿刺破小腿,鲜血

6、直流。大人说:“不碍,不碍。”顺手抓起 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至今还有一块疤痕,留作了永 久的纪念。也许就是这次与土地最亲密的接触, 土分子进入了我的血 液,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总忘不了北方的黄土。现在机器收割,场是 彻底没有了,牲口也几乎不见了,碌磕被可怜地遗弃在路旁或沟渠里。 有点“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的凄凉。没有了,没有了。凡值得凭吊的美好记忆都没有了。只能到梦 中去吃一次香椿炒鸡蛋,去摔一回泥巴、翻一回跟斗了。我问自己, 既知消失何必来寻呢?这就是矛盾,矛盾于心成乡愁。去了旧事,添 了新愁。这种感觉如在古老悠长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 愁怨的姑娘。”乡愁是

7、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有删改)1.阅读全文,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5分)何处是乡愁?乡愁融进了倒下的树: 在空空的窑洞里, ;在门外的槐树下,。何处是乡愁?乡愁融进了消失的河: ,落寞思歌声;在逝去的草窝中,怅然念笛音。何处是乡愁? :在消失的土堆旁,心系泥炮战;在空旷的场地间,凄凉忆打场。乡愁啊,是温馨甜美的回忆,也是 。2 .作者对儿时故乡生活场景的描写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请以第或自然段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4分)答:3 .在中国人的心坎上,乡愁是一份难解的情愫,从古至今,历久弥坚。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及下面任意一则材料, 对比分析两篇作品中乡愁的含义有何不同。(4分)材料

8、一:静夜思材料二:天净沙?秋思答案:1 .答案示例:寂寞忆香椿怅然鸡蛇斗在荡平的河床上乡愁融进了远去的土再难找回的记忆2 .答案示例1:第三段写鸡蛇对阵的惊险场面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其中“直挺挺地躺”写出了蛇从树下突然摔下来时的样子及吓人 相,不仅将蛇的“长”表现了出来,还将其突然摔下来时的“惊恐” 之态表现了出来。而“分列”、“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等动作和形态的描写则写出了群鸡在发现这庞然大物之后惊惧又不甘退让之态,对阵之势陷入僵局;而人的加入,使局面突变,随手一 “泼”, 体现了乡人对这场面的习以为常, 而蛇“惊”,继而“嗖”地逃窜, 简单数笔将蛇逃跑时的状态描绘的入木三分。 整个画面

9、充满了乡村的 田园气息和自然淳朴之味,形象而富有情趣。答案示例2:第七自然段写“打场”,其中“我”翻跟斗而受伤这一细节写的最是生动。“一个跟斗翻在了场边”写出了我当时撒欢儿玩 的状态,而 “鲜血直流”则体现了当时的伤情不轻。大人的语言和“顺手抓” “按”的动作则体现了人与黄土的亲密之态和人对黄土 的信任之情,从而体现了黄土地对乡村人的意义,就如作者所说“融 进” 了血液里。(答案要点:能结合文章具体情节或者细节进行分析 2分 体会情感1分语言表达)3 .答:答案示例同是写乡愁,材料二与选文对“乡愁”理解却大不相同。文章中 的乡愁是作者思乡而归乡,满怀心愿回乡后却发现旧景不在、 旧乐难 寻且人、物全非的凄凉怅然之情,这份失落之情永再难弥补:昔日的 香椿树不在了,只剩下了一座空窑洞;昔日的小河也不见了,只剩下 空荡荡的河床,河边的“洗衣歌和柳笛音”更是无处寻觅作者对 故乡美好回忆再也无法重现,所以作者说“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 捉不到的美丽。”材料二中表达的是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小令用 28个字勾画出 一幅羁旅荒郊图,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 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看着乌鸦归巢,炊烟四 起人归家,自己却漂泊天涯不能归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愁更加浓重。 因此两文“乡愁”的含义是不同的。(答案要点:结合材料及文章情节 2分;分析各自的含义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