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2597631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如何才能让数学把学生吸引,让他们爱上学数学,从而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人们常说:“久练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我阐明如下观点。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认真听讲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

2、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唤起学生参与学习兴趣和认真思考的欲望。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其实,教师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去钻研。教师好的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

3、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兴趣,逐步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二、培养学生上课敢说的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的习惯的培养,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说的学习习惯,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有了动力,经过教师恰当的引导与鼓励,让学生想说、敢说,而不是逼着说。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中,教师利用唐

4、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画面引出课题: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久,猪八戒全身汗淋淋抱着大西瓜回来,孙悟空说:“为了公平,咱们每人吃1/4!”八戒一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说:“这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分我一点,没有1/6,那至少也要1/5!”于是,孙悟空笑着切了1/6给八戒。大家高高兴兴吃起了西瓜,可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说:“傻瓜!”这是为什么呢?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解疑的兴趣。低年级学生一定要培养他们不懂就问的好习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能主动大胆的问问题,我们就应当鼓励和表扬他们。通过说,

5、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慢慢的学生就会养成敢说的好习惯。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新课改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发现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不是一味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探索知识之中享受成功。我们要做学生现在的引路人,要在乐学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我们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偶有过失,同样相信

6、学生具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并有机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分享同伴

7、的想法,体验说的乐趣。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做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作业是为了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在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除了主要的学习活动以外,还要进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动才能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动放在了首位,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导

8、致了忘记做作业或赶作业的现象发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要做到: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等。数学逻辑严密,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数学教学和学生作业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积极挑错、改错的习惯。这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和以后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好处。五、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的习惯数学课堂上要培养孩子会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体验阅读中间过程;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教会学生会整理复习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使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学生理解掌握了所学知识,做作业就可以变得轻松,快速。作业做完后再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为明天的学习做好准备。学完一个课时的内容,学完一个单元乃至全册,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总结,这种习惯一经养成,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知识要领,形成数学能力。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教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育工作者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