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校本教研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25971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搞好校本教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搞好校本教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搞好校本教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搞好校本教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搞好校本教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搞好校本教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搞好校本教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搞好校本教研昨天我很荣幸参加了明光市教研室举办的校本教研培训活动,有幸听了叶主任的报告,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天受学校领导委托,把自己所学的和大家作一个交流。说实在的,今天在叶主任和徐主任及各位老师面前班门弄斧心里很紧张,有讲错的地方请叶主任和徐主任及各位同仁给予指导和帮助。一、什么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英美等国家,我国是2002年教育部在昆山召开的“以校为本”的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来的。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简单的说,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它的特征就是“以学校为

2、本”,是直接围绕学校自身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我认为我校开展的“一人两节课”活动,它就是校本研究,在教学中,我们遇到某个问题大家在一块探讨,它也是校本研究,其实我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都在进行校本研究。二、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的,是直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然而,人们并不重视校本研究,它的意义并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校本教研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实践是低水平的,没有进步的,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没有理论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要想成为专业化教师,专家型教师,靠的就是研究。如果能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使教研

3、工作既能反映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能符合学校实际,就能更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就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另外,以学校为本,可以改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处于服从的被动地位,为调动、保护教师的教学创新积极性开辟道路。教师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自身素质也会在教究过程中不断提高。三、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有效策略。目前,不少学校纷纷加大了校本教研的力度,校本教研在学校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学校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在开展校本教

4、研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1、教师负担过重,制约校本教研的开展。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负担普遍很重,像我们的村校还是“包班制”(即一名教师教一个班的所有学科),教师年龄普遍存在老化现象,老师们既要备课、上课,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等,每天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去进行校本教研。2、教师的主动性不高,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教师的自主研究,校本教研内容若不是发自教师的内心需求,没有教师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与交锋,任何外部的力量都是徒劳的,甚

5、至校本教研还会演变成教师的一种新的负担。3、学校所受干扰太多,影响校本教研的深入。我们在校本教研中,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很高,气氛很浓,但经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各级各类的检查、验收、评比、创优等工作,使学校常年处于备检和创优状态之中,牵涉教师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以分数论英雄的升学体制,制约了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向,人们往往注重的是如何让学生考个高分,而对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却很少研究;各类知识性的竞赛活动,如语数竞赛、作文竞赛、各类统考等,也把家长、教师引到了疲于应付的境地,让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去探索。4、专业引领不够,所谓专业引领,是指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

6、要的帮助和指导。目前在不少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中常常有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前面说过,教学中我们在自觉或是不自觉的进行校本研究,可是,由于在校本教研中缺少专家、优秀教师的指导,缺少理论,所以我们的教研仍然是凭经验的低水平的重复,教师的专业没有得到发展。教研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内容限于教材教法介绍,或者仅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和解决。在校本教研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针对这些问题,下面谈谈如何开展校本研究。四、如何开展校本研究,推进课程改革“以校本为”的教学研究是一个新课题,不可能有章可循,有样可依。只有依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

7、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才有可能经历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的思辨与碰撞,才能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进而内化为教师的教学技能,实现课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具体地说,开展校本研究,应从以下诸方面着手:(一)正确对待现状,实现思想观念转变当前的农村小学教师,大多理论水平不高,教育思想观念陈旧,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受传统“应式教育”的影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轻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加上课堂上教师始终放不下架子,不能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且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缺乏新理论、新理念指导、

8、缺乏探索进取,改革创新精神。另外,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片面理解,也给课程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必须大张旗鼓地进行课程改革宣传,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包括大小会议、橱窗、广播、各种培训,进行全方位、高效率的宣传活动,使广大教师、家长对新教育理念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理解,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为课程改革铺好路子。(二)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实现教学行为转变当教师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开始跳出无反思的、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教学中自觉地带着研究的目光从事教学,也许会想:我这样进行教学行吗?应该怎样做?怎样设计教学环节才是科学的?有了这样的研究心态,有了这样的反思精神,教学中便会处处需研

9、究,时时需研究,而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教师们便会有意无意地自觉进行切磋、探讨。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要把这种教师自主性地发起的,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加以制度化,建立相应的校本教研制度,进一步优化教研常规管理制度,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建立对话交流制度等,保证校本教研的时间,校本教研的对象,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这样不仅能鼓励教师个人的研究,有效地保障教师群体的相互合作和共同研讨,也能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工展。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就是要帮助教师具备自主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能力,使学校建立新秩序。使学校建立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正确

10、转变,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三)营造校本教研氛围,唤醒专业成长意识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竞争意识较淡,疲于应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认为只要对学生负责就心安理得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很淡薄,认为专业成长是年青人的事,是需要评职称教师的事。因此,学校领导要积极营造校本教研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去,体会自我的价值。1、利用板报、橱窗等来宣传。学校可利用利用板报、橱窗等来宣传什么是校本教研?教师怎么做研究?通过宣传学习,使教师们消除了对校本教研的神秘感和畏惧思想。充分认识到开展校本研究既有利于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让教师们有甜头

11、可尝。2、每周一个话题思考讨论。校本教研是以一线教师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研究,而农村教师的问题意识比较淡,如何唤醒、激活教师的问题意识?开展每周一个话题是个不错的方式,首先学校领导要留心日常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出学校本周最需解决的问题。接着在下一周或提前一周把话题通知给全校教师,让教师们带着问题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思考,并尝试解决。最后,教师们要带着记录与反思参加话题交流。这样能有效的促进全体教师参与、能积极促进教师的问题意识。(四)搭建校本教研平台,学会校本教研方式。教师对校本教研及校本教研活动形式,知之甚少。学校要因地制宜的搭建校本

12、教研平台,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中学会校本教研方式,真正走进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方式有以下几种:1、开课研讨。开课研讨就是教师为了探讨教学中某个问题,精心准备一节课,让同学科教师或其他教师来一起备课、听课、研讨。首先人人都要开课与别人一起研讨,教研活动主体要从少数骨干教师走向全体教师;其次要立足于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开课,不是另起炉灶,更不是为应付一节课而做秀、做假;再次要围绕教育教学中问题展开讨论与评议;最后要让参与教师都感受到自身专业成长在实践教学中获得提高。2、反思交流。校本教研具备三大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专业引领。农村学校专家型教师比较少,教学条件有限,个人反思尤为重要。个人反思要用

13、一个制度来促进,首先学校必须制定每人每周至少完成一篇教学反思;其次学校要对教学反思举行集中交流或影印互赠学习等形式来促进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反思;再次要引导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围绕自己的教学问题展开,使反思具有实效性。3、问题交流校本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因此,要培养教师有问题意识与提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提出3个以上的问题;其次要从自已的问题中选取一个问题与其它教师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把获得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再到教学中去验证。4、学习汇报要提升教师的校本教研的素养,就要培养教师的学习习惯。学校可以在有限的办学经费中,为教师征订一些教育教学杂志或

14、购买一些教师工具书。并组织教师学习。如每两个月至少读一本书。学校可以进一步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心得或提交学习汇报。5、集体备课学校在学期初或要开公开课时可以开展集体备课,让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年级的教师一起制定教学计划,探讨教学设计方案,研究新课程理念等等。这样易形成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好氛围,促进校本教研开展。五、反思成败得失,提练校本教研成果“失败乃成功之母”,在校本教研中,要敢于面对失败,要正确对待成功,正确反思,提炼成果。要用辨正的观点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允许、鼓励教师用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实践性语言、个性化观念讲述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扬长避短、总结经验,那么,校本教研必将会硕果累累,成绩喜人。最后我用叶主任在报告中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汇报: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职业生命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