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发展简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259686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发展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产管理发展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产管理发展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发展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发展简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工厂制度产生后来,社会的基本生产组织形式从以家庭、手工工场为单位转向以工厂为单位,机器替代了手工操作,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公司内部的分工日益细微,协作更加广泛。大量的管理经验及实践,为建立初期管理理论打下了基本。对初期管理理该一方面做出奉献的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她在1776年写了国富论一书,系统的论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她的这本书是生产经济学发展中的一种里程碑。在亚当斯密之后,一位英国人查尔斯巴贝奇扩大了斯密的观测范畴,提出了许多有关生产组织和经济学方面带有启发性的观点。在生产管理的发展史上,弗雷德里克W泰罗毫无疑问地是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她作为研究考察领域的

2、生产组织、劳动控制、设备装置与生产控制的创始者,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在泰罗后来,困扰着认真调查研究者的另一种难题是大规模问题的复杂性。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要借助于数学措施。FW哈利斯在19作了数学分析的尝试,她最先刊登了简朴状况的经济批量的模型。目前浮现的一般生产领域活动的高涨,是以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发展作为开端的,这两个发展成为将来的基本并指明了将来的发展方向。一种是沃尔特休哈特(Walter Shewhart)在1931年对记录质量控制的发展和它在工业中的应用;另一种是1934年在英国工作的LHC蒂皮特对工作(劳动)抽样理论(拟定多种延迟、工作时间等方面原则的取样程序)的发展。特别是第

3、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来,现代生产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技术开始迅速发展。重要表目前三个方面:一是记录质量的概念发展迅速,在产品质量控制中广泛地应用;二是引用了线性规划,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大规模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决成为也许;三是其她的数学措施也发展起来。例如排队论在生产线、机器保养等方面得到了应用。还发展了某些新的、更现实的库存模型。目前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此前的以公司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目前的生产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手工生产、大量生产、精益生产、集成制造、敏捷制造、大量定制生产、绿色制造等多种生产方式并存。目前的生产管理竞争体目前多种方面的竞争,重要涉及价格

4、、质量、品种、时间、信誉、环保等竞争因素,重要竞争因素也不断发生变化。在目前和将来,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实现MRP、ERP系统的应用,通过MRP、ERP系统来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管理绩效。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全球化、敏捷性、精益生产等成为不断发展的新趋势。精益生产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丰田公司,在目前多种资源都十分紧张的时代变得更为重要和流行。精益生产的基本原则是消除多种形式的挥霍,涉及物料、流程等诸多方面。精益生产集中了大量生产(高产量、低成本)和手工生产(品种多和柔性)的长处。精益生产的实质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闲置时间、作业切换时间、库存、低劣品质

5、、不合格的供货商、产品开发设计周期以及不合格的绩效。目前有诸多种措施、制度、活动可以提高生产管理绩效。常用的重要有:5S管理、目视管理、目的管理、合理化建议活动、TQM(全面质量管理)制度、TPM(全面生产管理)制度、QCC品管圈制度、QC新老七大手法、SPC、IE、6管理、ISO9000等。这些措施或工具都是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5S来源于日本,1955年,日本当时只履行了前2S,即整顿、整顿,其目的仅为了保证作业空间和安全,后因生产控制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逐渐提出后续3S,即打扫、清洁、修养。1986年,首本5S著作问世,从而对整个日本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作用,并由此掀起5S热潮。目前,

6、5S成为现代公司管理的基本,也是其她管理活动有效展开的基本。目前国内公司在履行5S过程中往往停留在制造部门、物料部门或管理部门等,而研发、销售部门常会漠不关怀。故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活动的公司为数仍然不多。目视管理是运用形象直观、色彩合适的多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运用人的视觉进行管理的科学措施。目的管理(简称为MBO)的思想最初由彼得德鲁克提出,其后经由她的学生乔治奥边奥恩(George Odiorne)发展,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目的管理是根据重业绩、成果的思想,由公司拟定各阶段盼望达到的总体目的,再由各部门根据总目的拟定各

7、自的分目的,并积极努力使之实现的一种管理措施。进入21世纪,随着竞争加剧,以业绩为中心的目的管理在国内外更加盛行。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A.V.Feigenbaum最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想,并且在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通过国内外诸多公司近年的实践,TQM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核心就在全面二字。摩托罗拉通信部的乔治费西尔为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达到顾客完全满意,创立了6质量控制原则体系,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全球摩托罗拉推广。目前,6广泛用于摩托罗拉管理系统,在生产流程再造和产品的不断改善速度上,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影响了其内部几十个管理、生产、交易流程。6管理是基于科学措施的管理,它强调了流程、测量、数据、信息和知识等到科学措施的基本要素。目前的6管理已经被GE、深科技等国内外出名公司所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