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2596864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摘 要:多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和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开展的瓶颈,为其经营埋下了严重隐患。因此,找出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压降和防控力度,已成为农村信用社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原因 农村信用社是上个世纪集体经济时代的产物,目前仍然被定义为集体所有制。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是为集体经济效劳的,带有一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色彩,其实际经营过程中也如此,受制于地方政府。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也是企业,是金融机构,其本身具有逐利

2、的需求。因此,导致一方面,受制于地方政府,响应政府政策,就要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为代价,容易导致坏账的产生。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要降低不良贷款率,管理贷款风险。 一、农村经济的内在特殊性加大了贷款风险 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主体,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类。农村经济的特征使得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加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系统性风险高。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主体。而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科技水平还很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导致农业生产非常不稳定。自然灾害是系统性危害,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一场大的自然灾害的产生,很容

3、易导致农业经济亏损,从而导致农业贷款无法收回,不良贷款率上升。 第二,农业经济效益低,导致贷款收益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主要是以粗放型为主,深加工很少,附加值很低。农业产出以原材料为主,经济效益低。因此, 在此背景下,农业贷款效益低,贷款利率过高,借款人的经营步履维艰,容易导致信用风险。 第三,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高。农业不同于第二、三产业,农业初期投入大, 而产出几乎为零。并且,受制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周期长。因此,不确定性很大。 第四,局部乡镇企业和后来的小微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效益差。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地区经济开展做出了突出奉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这些企

4、业的潜在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一般规模都比拟小,经营粗放,以简单的生产加工为主,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开展的需求。因此,这类企业的贷款风险也比拟高。 二、农村金融存在“信息逆向不对称 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阔,很多地区,由于教育水平落后,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加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导致信息封闭。从而,导致局部农村金融“信息逆向不对称。 尽管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始,开展市场经济,在我国特别是沿海兴旺地区, 农村商品经济开展较快,城乡差异也在不断缩小。但是目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生产技术水平低、经济开展缓慢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 开展动力缺乏。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初期,农民的生产热情高涨,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展,农业开展受规模的束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规模小,容易造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浪费;农民无力购置机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在农作物销售时的竞价能力削弱;内部的恶性竞争等。对此,局部地区己经开始尝试着建立农业合作社,但是开展还不够成熟,有待改良。在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新事物认识缺乏,停留在小规模自给自足农业经济时期惯性之中,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信用根底相对薄弱。此外,农村地区通信落后,仅靠电视、 所接受的知识很有限,束缚了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金融工作中存在严重的“信息逆向不对称。所谓“信息逆向不对称,即

6、表现为,借款人所掌握的信息要少于债权人所掌握的信息。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所掌握的金融知识有限,对市场利率等的认识缺乏,对贷款缺乏了解。而债权人由于其是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知识水平高,不仅掌握了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在贷款使用等方面所拥有的信息是比拟可靠、真实的。所以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导致农村信贷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卖家市场,使得在农村经济开展过程中资金缺乏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在资金利率农村高于城市的状况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需要承当更多的费用。这样既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开展,也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三、“羊群效应明显 所谓“羊群效应,也被称为“群众效应,描述的是一种社会上普遍

7、存在的“跟风现象,特别是追随典型的现象。“羊群效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在信息相对封闭、知识水平比拟落后的农村地区,“羊群效应更为突出。在农村,村干部、长者、能人等在村民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在农村经济活动中往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村金融活动中,这些人很可能成为特定地区的农民效仿的对象,从而成为贷款的“头羊。并且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联保贷款较多,一个联保组一旦出现一笔不良贷款,其他联保成员很容易效仿,从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借款的归还意愿。 四、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弱 在所有的国有金融机构里,仅仅有假设干个农业银行设定了农村网店,其他大局部都设定在经济开展、交通便利的城市。所以在经济开展速度慢的

8、农村为农民提供金融效劳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一般农村信用社的地区独立性比拟强,信用社按乡镇独立设置,导致农村信用社规模小,经营区域有限,资金规模小,底子薄,抗风险的能力弱。可以说,一个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一旦显现,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化解的。总之,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农村贷款风险的形成、传导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 陈洪,邓涛.当前农村信用社存款市场份额下降的成因及对策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1. 【2】 陈怡.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探讨J. 福建金融,2021. 【3】 李效平,杨映平,孙平.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J. 甘肃金融,2021. 【4】 尹明勇,张美玉.农村信用社经济案件高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广西金融研究,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