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259686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班级:_ 姓名:_1. 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一日还。两岸猿声,万重山。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被后人誉为。3写出下列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朝还重4望天门山也是这首诗的作者写的,诗的后两句是:_2. 读古诗,完成题目。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解释加点词。(1)千秋雪:_(2)泊:_2写出三、四两句诗的意思。_3绝句第一、二句勾勒的是动态画面,有声有色,()色彩鲜明,表达了诗人的()之情。3. 惠崇春江晚景诗句接龙,并完成练习。丫丫:竹外桃花_,妞妞:_鸭先知。丫丫:

2、蒌蒿满地_,妞妞:正是_。1完成诗句接龙。2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所作。这是一幅以_(时间)景物为背景的_图。3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即_、_、_、_、_和_。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_之情。4.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折杨柳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北朝情歌南朝情歌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1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答:_2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答:_5.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嚯嚯”,

3、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1)形容秋天的词语:可以说“的秋天”,至少写5个。(2)找出一个排比句。(3)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4)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说一说吗?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所见_,_振林樾。_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将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用诗中原句子回答)。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 )的牧童。A.聪明、有心计

4、B.天真、可爱 C.淘气、爱捣乱7.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练习。一封家书妈妈,不知风儿是否将这份情向您传达,妈妈,我想家。不知什么时候,我变得如此脆弱,像个傻瓜。希望您给我个满意的回答,我到底有没有变化。玩弹球,玩泥巴,过家家,打水仗,丢石头和捉青蛙,这一切都已经放下,唯一放不下的是您和我爸。妈,以后天气热了,您要注意身体;爸在外开车,很辛苦,您一定要好好照顾他。还有,您别担心我,因为我已长大,从前那个不听话、爱打架的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妈,我真的已经长大,您不要担心,不要牵挂。好了,写到这里吧,今年暑假我一定回家,希望看到一个甜甜蜜蜜、和和美美的家。(1)照样子,写词语。甜甜蜜蜜(AAB

5、B式)(2)你喜欢诗中的孩子吗?为什么?8. 类文阅读。瀑 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1(整体感知)这首诗歌一共有_小节。作者是按照由_到_的顺序来描写瀑布的。2(品味语言)选一选。(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从(_)来描写瀑布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一座珍珠的屏”是从(_)来描写瀑布的。A视觉 B听觉 C嗅觉(2)“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

6、风吹过松林” 体现了瀑布的(_)美;“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体现了瀑布的(_)美;“一座珍珠的屏”体现了瀑布的(_)美。A声音 B形态 C色彩3(摘抄积累)从文中摘抄一句你喜欢的比喻句,再回答问题。_这句话把_比作_。4(阅读感悟)作者笔下的瀑布真是_啊!从诗歌中,我体会到了作者_之情。9. 课内阅读。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我是从“_”发现的。2“夜书所见”中“书”的意思是_,“所见”指的是作者_。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句诗的意思是_。4在夜晚,做完作业后,你会玩什么?请联系生活写一写。_1

7、0. 课外阅读。江上渔人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解释下列横线上的字词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来往:但: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舟:出没:1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注释:桐庐江是钱塘江流经桐庐县境的部分。广陵:即扬州,又称维扬。建德:桐庐的邻县。这里泛言桐庐、建德一带江域。海西头:指扬州。1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孤寂之感的。_2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试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_12. 课内阅

8、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诗中的“西子”指_。2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比作_,突出了西湖的_。3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西湖_天和_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_之情。13. 课外阅读。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题目中哪个字是全诗的字眼?_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_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

9、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14. 阅读故事,完成下列各题。望洞庭_,潭面无风镜未磨。_,白银盘里一青螺。1默写古诗。2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_,_,“和”的意思是:_。诗中描写的是_的景色。3“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中,诗人把(_)比喻成未经打磨的铜镜;4“白银盘”是喻体,它的本体是(_),作者同时把(_)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15. 古诗欣赏。绝句唐_,_。泥融飞燕子,_。1写出作者,并把古诗补充完整。2诗的前两句写了_、_、_、_这些景物,描绘了_(填季节)的美景。3后两句中的动词“_”和“_”分别表现了燕子的_和鸳鸯的_。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