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沟通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2596759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沟通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跨文化沟通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跨文化沟通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跨文化沟通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跨文化沟通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沟通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沟通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跨文化沟通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本文从文化冲突、文化认同与文化错误几个方面,分析了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同时,从沟通原则与沟通策略出发,探讨了日语教学中沟通技能的培养方法。【关键词】跨文化沟通;日语教学;文化导入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语学习者的人数一直稳居外语学习人口的第二位,特别自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加速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以及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和日语专业学生骤增, 2007年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已突破385所,在校日语专业学生人数已超过15万人。而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对日语人才的

2、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从以往的“经院式”向宽口径、应用式和复合型转化。当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日语教学界还是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在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尚显不足,许多日语专业的学生还不能深切敏锐地体会中日文化的异同,无法在两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二、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一)文化冲突。跨文化冲突(cross-culturalconflict)是指在跨文化情境中基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不一致。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其广泛存在于政治与经济等各个领域。跨文化冲突在跨文化的情境中发生,是属于不同文化单元的个体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冲突,互动各方的文化距

3、离直接影响着跨文化冲突的频率与强烈程度。中日两国的文化同属东亚文化,在特性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近年来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密切,但在跨文化的沟通中,不同文化背景所引起的冲突还是时有发生,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容忽视。(二)文化认同。中日两国国民对彼此文化的认识,都存在着复杂的二重结构现象。日本学者安藤彦太郎指出: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包含了对现实世界的蔑视和对古典世界的尊崇两个方面。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从文字到文学等各个领域,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近代以来饱受列强侵略的中国,却再也不是日本崇敬的对象,特别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现代中国还有被妖魔化的倾向。反观中国人对日

4、本文化的认识,却与前者相反,包含了对现实世界的尊崇和对古典世界的蔑视。二战之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动漫、日剧等流行文化元素,都成为了学生选择日语专业的动因。而传统日本文化往往又被当作中国文化的简单复制,加之近代日本的侵华历史,都使许多中国人无法对日本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三)文化错误。胡文仲将“文化错误”(即从母语角度觉得不合适或者不能接受的语言或行为)划分为: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不适当、在文化习俗上不可接受、不同价值体系的冲突、过于简单化或过于笼统化几种情况。在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中也常会出现一些文化错误,例如在称谓方面:在对话中直呼对方的姓名,不加任何敬称;在亲属称谓中,对己方、对方和他方之间不

5、加区分;受中国传统敬老思想影响,倾向使用对长辈的称呼以表示尊敬一些错误虽然能够不断改正,但一些观念方面的错误却往往难以纠正。而且,一般研究认为,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讲本国语的人往往能够容忍对方的语音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违反讲话规则的文化错误却总是无法容忍。(四)文化导入。面对跨文化沟通中的文化冲突,一部分日语学习者只是从实用主义的市场决定论出发,一味地侧重于提高自身语言实践技能,而不愿深入分析产生各类文化错误的根本原因。一些人不但对本国文化知之甚少,对目的语国的文化更是缺乏认同感,甚至带有一定的偏见。这样的日语人才语言技能水平再高,其在宏观思维与外语人文性方面的欠缺,都将使其在跨文化交际中面临

6、着严重的沟通障碍。而我们在大力培养高素质日语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既要落实日语技能的教学,更应加强人文知识的导入,让学生更为直接、迅速和频繁地接触日本文化,从而突出其在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三、日语教学中沟通技能的培养(一)沟通原则。依据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除了词汇、语法等语言技能之外,外语学习者还需把握与目的语相关的礼仪、礼貌、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方面的行为准则,才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真正的沟通。而这些沟通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点火原则:在怎样的场合下开始沟通; (2)安排原则:何时何地进行沟通; (3)参加者原则:与何人沟通; (4)变化原则:使用何种语言、方言、文

7、体等沟通; (5)内容原则:选择何种话题作为沟通内容; (6)形式原则:将信息以何种方式传递给对方; (7)媒介原则:在发声、书面和手势等之间选择沟通媒介;(8)操作原则:如何操作处理因文化错误而引起的误解; (9)运用原则: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沟通原则与策略将信息具体化。对照上述各项原则,结合集团主义、等级观念、以和为贵等日本文化中最具典型性的特质,在日语教学中,需从以下几点原则出发,加强学习者的跨文化沟通意识: (1)集团要素:包括地域、性别、年龄和职业等各要素。(2)人际关系:包括上下关系、亲疏关系、性别关系与人数关系。在上位者、下位者、以及对等关系者之间,日语中需分别选择尊敬语或自谦语等不

8、同表达方式;根据亲疏关系,需选择是否使用郑重礼貌的用语;说话者的不同性别,以及面对不同的性别对象,都决定了不同的话语方式;单独沟通或群体沟通,要求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3)沟通场面:轻松随意或是严肃正式,以及在场者的身份特征等。(4)沟通内容:话题的涉及面与正规程度。(5)沟通方法:当面交流、电话沟通、还是书信往来。(6)心理因素:在何种心理状态下进行沟通。日本文化以谦虚含蓄为美,在语言上极力避免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意志、思想和判断,倾向于第一人称模糊化、使用推量形和被动态、使用自动词和自发体等表达特征;而中国文化崇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语言上频繁使用各类人称代词,倾向于断定表

9、现、反问句式、体现主观能动性的他动词等表达特征。而在以上各方面的沟通中,以日语为母语的日本人,会无意识地在瞬间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非母语者就容易产生因各类文化错误引起的偏误。(二)沟通策略。当沟通双方因各种原因产生沟通障碍时,需选择正确的沟通策略加以疏导。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策略:其一,无法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内容。可采取?何。、。等形式加以反问。也可重复叙述自己理解的部分,在不明之处停顿等待对方的补充。另可将一些无关大局的细节忽略,继续保持沟通,当然还可适时转换话题。其二,无法正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述的内容。可采取回避相关话题的方法。也可运用一些自己较为熟悉的词汇或表达方式进行替

10、换的方式,使沟通更为顺畅。还可适时加以停顿给对方以暗示,或以何言。的形式,直接向对方提问求助。另可使用?等语言,争取更多思考与表达的时间。再可通过一些动作手势等非语言方式辅助表达。当然事先让对方了解你对日语知之甚少,也被认为是可行的策略。(三)技能培养。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能,需着力提高在外语运用与文化理解两个方面的能力。在外语运用能力方面,词汇、语法及语用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同时通过对比目的语文化与本国文化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也非常必要。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能: (1)在教材或课件中,增加有关日本

11、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介绍内容,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逐层深入。(2)针对中日两国文化习俗的异同,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发表,有助于学生培养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能力。(3)辅助利用一些能够突出体现日本人沟通特点的视听教材,结合其中的生活场景,通过交换意见和相互补充,帮助学生加深对异文化的理解。(4)鼓励学生与日本人进行个人交往,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外教或留学生等日籍人士沟通交流的机会。(5)通过指定书目等方式,让学生多读一些短篇小说或剧本,在文学鉴赏之余,更关注其中的文化细节。(6)语言的习得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还需适当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可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专题讲座,并向学生推荐

12、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专著及论文。(7)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一些有关语言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减少在文化问题上存在的偏见,以更为灵活的态度尊重文化差异。(8)通过校际交流、交换留学生等方式,让学生尝试在日本的学习与生活,获取对目的语文化的直接体验。四、结语中日两国在语言、思维和文化等领域,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但其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也不容忽视。两种文化相遇,只有区别,没有优劣。外语教学中如果片面追求语言目标,忽略了必要的文化因素,那么我们培养的日语专业人才将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能造成更多的文化冲突与文化错误。而只有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以豁达的心态,去理解与认同异文化,才能使我们同时具备两种文化的智慧与眼界。文化的差异需要不断的认识与超越,这种超越需要外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实践。在传授原有的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之外,只有加强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才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日语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