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评课记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259651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评课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评课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评课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评课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评课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评课记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研员、教研组长发表评课意见听了李瑛齐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很感谢她带给我们这么精心的课堂设计。这堂课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扎实有效。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 1、字词检查扎实。对于低段生字教学,李老师很有她的一套教学特色方式。通过认读、给生字换偏旁、给生字组词读等方式,训练学生自学生字词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2、注重阅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李老师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注重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第一段的教学中李老师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雪白、细长、满等词语,随机出示所要学习的句子,使学生在课

2、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 3、重点突出。李老师在课文内容的把握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选择重点词句段启发学生的思考与分析,突出了文章主旨。如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完美无缺的课堂是不存在的,只有有问题 ,有缺点,值得反思的才是真正的课堂”。那么,李老师的课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例如:未能照顾到全体。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能积极的阅读、思考、发言,但也有的学生注意力

3、不集中,有的并没有举手等,老师并没有引起注意,教师要注意随时组织课堂,调动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李老师牢牢地抓住了教学的目标和重点进行识字教学。整节课教师设计的识字教学层次分明,能层层递进,先是初读课文,找出所要学习的生字,学生自己自学,同桌互读。然后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带拼音的、去掉拼音的、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对教授生字形式比较多样,在教学中,有几个细节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例如李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先让学生互评,再指出学生的错处。整堂课教学的各环节连接自然,内容组织严密。 以下是我不成熟的建议: 1、授课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写字的时间少,有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要写的字写完。2、教完生字、词语回归文本进行

4、读的环节,读得不够,读得不深,读得无味。 通过以上的识字教学,让我看到了识字教学的多样性,不仅培养学生自动识字的习惯,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 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识字教学的多种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实现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这是我对这节识字教学课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听课的过程给了我很多反思的机会,以后我会继续学习,结合实际,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二、交流互动、共同研讨我想说说李老师的写字环节,这一节课,李老师让孩子们写了两个同偏旁的生字“怪。慢”,写字前一定要先观察,再动笔,教师先范写,学生再临写。这个竖心旁要写好是不容易的

5、,第二点要高一些。“慢”的右边部分想写美观非常困难,学生往往把日写的很大,很长,使这个字结构不匀称。今天这节课陆老师注意到了这点,也提醒了孩子们,所以书写比较扎实有效。教学中李老师用多媒体出示文中的插图和有关句子,认真指导学生去理解。这样安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引领学生读文。本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是认识“藤、盯”等7个生字词。在教学中李老师牢牢地抓住了教学的目标和重点进行识字教学。整节课教师设计的识字教学层次分明,能层层递进,先是初读课文,找出所要学习的生字,学生自己自学,同桌互读。然后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带拼音的、去掉拼音的、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对教授生字形式比较多样,这样一来

6、更加了巩固所学的生字,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能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对于李老师的这堂课,我想说的是,设计得太巧妙了,能够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来设计。开课导入时,一个跳跃的小葫芦立刻吸引了学生的们的眼球,有利用葫芦哭泣动画让学生深深记住了葫芦的正确读音,既生动有趣,有扎实巧妙。另外在引入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李老师巧妙地运用葫芦变化的动画,引起学生质疑: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效果很好。一走进李老师的教室,黑板中间已经写好了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假如你不细看也许就不会发现,“葫芦”二字沈老师写得比前四个字要大一些,这是为什么呢?说实在的,当时的我也挺纳闷,不过心中想着这里

7、面一定有沈老师的用意。于是,我就在自己的记录本上把课题中“葫芦”的下面划了一条线,并写下“写大了!”几个字,提醒自己在接下来的听课中仔细揣摩,争取参透其中的奥秘。 当学生在交流中讲到“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时,我有点明白了,因为在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对于他来说其他都是不重要的,只要有葫芦就行了。我想李老师故意把“葫芦”写大,是不是也在有意无意地暗示着学生:那个人只在意葫芦,希望它长得越来越大?另外,“?”的出现和擦去也体现了李老师的一番苦心。 对于如何精心设计板书,我们曾经有过很多讨论,但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像沈老师这样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哪怕是字型上的大小也能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就算是一个小小的“?”也不能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