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259068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10-2012年规划目 录第一章 规划概要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3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1.4效益 41.5组织领导和管理 5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62.1自然概况 62.2 社会经济状况 102.3 基础设施 13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5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7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20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204.2流域现有水利工程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214.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

2、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23第五章 规划设计 275.1指导思想 275.2选项原则 275.3建设标准 285.4建设规模 305.5规划布局 305.6最佳方案选定 325.7项目分年度实施计划 33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356.1开发任务 356.2建设内容 35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07.1投资估算 407.2资金筹措方案 407.3 群众投工投劳 40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 418.1经济效益 418.2社会效益 418.3生态效益 418.4经济(财务)评价 428.5经济评价结论 47第九章 组织实施与运行管护 499.1组织机构设置 499.2实施管理 499.3运

3、行管理与维护 51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5810.1环境现状分析 58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5810.3对策及措施 5910.4环境影响评价 60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61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6111.2问题与建议 62第一章 规划概要1.1规划背景(1)古县是一个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主的山区县,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不断调整,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之后,焦化行业也将开始新一轮的淘汰重组,对该县煤焦产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从“唯煤是从”、“唯资源是从”的怪圈中跳出来,不再把发展完全寄托在有限的煤炭资源上,而要多关注一三产业发展,从产业结构上转变。而农

4、业的进步,农村的发展,关系着古县80%以上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只有这部分人富裕了,才能真正使全县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四句话,明确了今年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以此为指导,县委、县政府提出古县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合作求发展,强基增后劲,惠农促增收,服务保增长。其中,强基增后劲,就是“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强化土地开发整理,实施平田整地、土壤改良、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配套、植树造林等工程,从根本上改变该县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2)项目区是古县的农业主产区,

5、这里沟壑纵横、立地条件差,近年来尽管古县加大了对项目区农业的投资力度,但80%的土地仍属中低产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干旱缺水、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存在土地生产率低下、农业效益不高、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的问题。项目区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热切希望实施土地治理项目,解决当前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当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3)项目区地处临汾市东山区,属温暖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光热资源得天独厚,这里山地丘陵起伏不大,五大垣面地势平缓,土地面积广阔,人均耕地面积4.59亩,土地开发潜力巨大。项目区水资源丰富,

6、石壁河、尧峪河等五大河流,常年清流不断,常年清水流量达0.52升/秒,石壁河属涧河南支一级支流,发源于古县石壁乡高城村后的牛儿岭山,区内水资源总量为0.37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是山西省平均值的3.4倍,亩均水资源是全省的1.7倍。一般河流两岸均为阶地,发展农田灌溉的潜力很大。近年来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旱作农业入手,引进发展了人字闸集水截流灌溉工程技术,使得丰富的小泉小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围绕人字闸建起了万亩农业精品工程,以石壁河流域万亩节水增产园区为例,该地区共兴建人字闸梯级开发工程29处,在流域内初步形成了“以人字闸截流灌溉工程为主线,两岸人字闸截流山地微灌,垣

7、面集雨山地微灌,坡面预整地集雨截流,沟道谷坊、淤地坝防护的综合防护体系”。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于改善该县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该县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项目区在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过程中,主要障碍因素容易排除,具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基础条件,可以保证治理的预期效果。(4)项目区劳动力资源充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行对劳动力的需求;项目区县域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80元,同比增长8.12;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0.05亿元

8、,同比增长4.7,具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电力、交通、市场等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对外部环境的需求。1.2规划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范围:项目区包括古县石壁乡的石壁村、上治村、高庄村、三合村、贾村、左村等6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56.81km2。规模:改造中低产田12900亩,旱地改水地9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0亩,实施旱作农业3900亩,土壤改良3000亩,建设机耕路21.25km,栽植农田防护林13500株。内容:(1)水利措施:新建提灌站8处,铺设输水管道90.39km,配套潜水泵9台,变压器8台,架设高低压线5.15km,建设渠系建筑

9、物1450座。(2)农业措施:实施旱作农业3900亩,改良土壤3000亩,新建机耕路21.25km。(3)林业措施:建防护林网面积135亩,总共植树13500株。(4)科技措施:示范推广优良品种1800亩,培训农民7200人次。工期:工期3年。从2010年开始实施,到2012年结束。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概算总投资153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1019.68万元,农业措施投资356.51万元,林业措施投资36.84万元,科技推广费64.86万元,管理费40.53万元,管护费11.58万元。按年度划分,2010年投资510.00万元, 2011年投资510.00万元,2012年投资510.

10、00万元。项目申请省财政资金9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45万元,县财政配套225万元,农民自筹资金360万元(以物折资151.62万元,投工投劳折资208.38万元)。1.4效益项目建成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新增土地治理面积12900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9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0亩,年节水45万方,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7500亩,增产小麦1900.8吨,玉米1629吨,小杂粮175.5吨。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801.4万元,农民新增纯收入总额373.4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22元。(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1022元,吸纳农

11、村劳动力300人,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率2个百分点,并在保障粮食安全、减灾防灾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在推动区域农业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3)生态效益。通过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实施,覆盖在地表的作物秸秆和残茬得到了有效利用,减少了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 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容重更趋合理,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防止风蚀,对减少沙尘暴有着积极的意义。林业措施的实施,新增农田林网135亩,对项目区起到了防风御沙,驱热保温,美化环境的作用。1.5组织领导和管理项目成立以古县人民政府、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和石壁乡人民政府等单位分管领导为主要成员单位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审定项目规划、计划和建设方案,筹集配套资金,

12、监督项目执行。项目由古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石壁乡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具体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实施阶段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项目公告制,成立计划财务部门和财务审计部门,实行专户、专管,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审计。项目运行阶段坚持“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管理原则,采取“明晰产权、委托经营、价格听证”方式对形成的资产实行有效管理。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古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北部,太岳山南麓,汾河一级支流涧河中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1147451121110,北纬36230363535。东与安泽毗邻,西与洪洞接

13、壤,南与尧都、浮山相参,北与霍州、沁源交界。境域南北长56.85公里,东西宽20.05公里,总面积1206.38平方公里,辖4镇3乡,111个行政村,1011个自然村,总人口9万余人。县城距临汾市所在地60公里,距省会太原290公里,距首都北京860公里。项目区位于古县东南部的石壁乡,距县城10km,包括石壁、上治、高庄、三合、贾村、左村等6个行政村。项目区西北与岳阳镇相接,南与旧县镇、永乐乡相连,东与安泽县交界,纵观全境轮廓东西长、南北窄、土厚石少、丘陵起伏、梁峁成群、土地肥沃,被列为全国千条河流域治理之一的石壁河流经全境。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以东北

14、风为主,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天气寒冷。(1)降雨量:根据3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533.6毫米,最小降雨量为1986年的322.1毫米,最大降雨量为2003年的887毫米,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一般春季降水占18%,夏季降水占48%,秋季降水占30%,冬季降水占4%,冬春季节降雨量稀少,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时段需要。(2)温度:根据县气象站30年资料统计,项目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1.3,比全县低0.5(全县年平均11.8)。冬季多呈现干冷少雪,平均气温为-8.3;夏季呈现高温,平均气温24.9;秋季往往呈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平均气温13.8;春季气温极不稳定,冷热无常,空气干燥,平

15、均气温12.4。项目区据县气象站统计0的初日为1月30日,终日为11月11日,积温4566.7; 5的初日为3月15日,终日为11月1日,积温4326.8; 10的初日为4月4日,终日为10月16日,积温3940.8。(3)无霜期:项目区无霜期为186天,平均初霜日在10月17日,终霜日在4月14日,最早初霜日为10月1日,最早终霜日为3月6日。(4)日照:根据气象站30年资料统计,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2051.9小时,平均每天为5.6小时,日照率为47.7%。(5)风速:项目区以东北风为主,根据气象站3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风速为2.62m/s,4月份风速达3.9m/s。(6)蒸发量:项目区30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0cm蒸发皿)为1601.5mm,其中5、6月份最大,分别占全年的17.1%和16.5%,最大蒸发量为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