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人教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258852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表人教版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祠(c):祭祀。舍人: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卮(zh)酒:一杯酒。卮,酒器。1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2本文选自_。3解释加点字的字义。 (1)蛇固无足(_) (2)子安能为之足(_) (3)遂饮其酒(_) (4)终亡其酒(_)4用“”给文中画线文

2、字断句。5请你翻译下面的句子。(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_(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_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写得恰到好处,何必画蛇添足,再加几句呢?B.曲阜孔府的建筑,雕梁画栋,十分壮观。C.他答应我的事至今没有兑现,怕只能画地为牢了。D.对古典文学缺乏修养,勉强作旧体诗,往往画虎类犬、不伦不类。7这则寓言告诉人们:_2. 文言文阅读。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注释)夫:句首发语词。益:长进。鸱枭:两种鸟。古人认为是恶鸟。1解释加点的字。凌忽长者:

3、_人疾之如仇敌:_2翻释句子。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_3用原文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如此”是指什么?_4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3. 文言文赏析。登泰山记(节选)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1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余所不至(_)及既上(_)(_) 日照城郭(_)2译文中的画线句。(1)道中迷

4、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译文:_(2)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_3用自己的话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景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_4. 课文精品回放。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请写出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志_若_2请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你对伯牙“破琴绝弦”的做法是如何看待的呢?答:_5. 阅读理解。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

5、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曰:名叫。缁(z):黑色。向者:刚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衣(_)素衣而出 (2)衣缁衣而反(_)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迎而吠之B.将扑之C.一人虽听之D.无稽之谈3联系短文,写一写下面句子的意思。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_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6、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有删减)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孰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走路。1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_)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2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比作_,把_比作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7. 理解阅读。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7、,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与善人居(_)(2)如入鲍鱼之肆(_)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_3根据文意,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是:_,_。4对文章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_8. 根据原文,并完成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问_。一儿曰:“_,而_。”一儿以_,而_。一儿曰:“_,及日中_,此不为_?”一儿曰:“_,及其日中_,此不为_?”孔子不能_。两小儿笑曰:“_?”1根据原文填空。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_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

8、_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_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_9. 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虎求百兽而食之_敢不走乎_故遂与之行_2翻译划线句子。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9、“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1伯牙鼓琴选自( )A.山海经B.吕氏春秋本味C.论语D.史记2请补充横线上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大意。_3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志(_)少选(_)善哉(_)若(_)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食:吃。子:你。无敢:不该。长(zhng):

10、为首领,执掌。逆:违背。以为:认为是信:诚实。走:逃跑。遂:于是。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虎求百兽而食之(_)A要求,请求B寻求,寻找C帮助(2)虎以为然(_)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正确的解释。A它们,指代百兽B它,指代老虎C它,指代狐狸 D它们,指代老虎和狐狸(1)虎求百兽而食之(_)(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3)兽见之皆走(_)3下面对句子“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4这则寓言讽刺了_的人。12. 拓展阅读。骂鸭邑( )西白家庄居民某1,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 )生鸭毛2,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 )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3,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4。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