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2587044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成绩: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期末作业 题目: 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 姓 名: _ 专业(年级): 行政管理(2021) 学 号: 202120_1 提 交 时 间: 2021.03.06 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 一、论文的选题 论文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符合重要性、可行性以及创新性标准。 1.重要性:即有研究价值与意义。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服务中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与人们基本旳生存权和

2、发展权紧密相关通过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逐步实现其政策目标。不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法治化、民主化与科学化进程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基于坚实的制度基石上。 2.可行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当代中国具有可能性文章通过对政策文本的分析来研究建国以来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政策等可通过查阅资料与相关文件获得可操作性强。 3.创新性:近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供给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远未达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目标。学界既有的研究要么过于宏观而粗略要么过于狭隘而碎片难以整体把握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演绎的清晰脉络。本文基于文本分析的独特视角通过观察研究从城乡兼顾、

3、城乡失衡到城乡统筹的政策演变进行反思作出对于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未来展望。 二、论文的结构 论文结构比较严谨表述规范从问题的提出研究设计政策回顾政策反思未来展望遵循着实证研究的结构模式。 1.问题的提出:交代了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要具体研究的问题。 选题的背景:21世纪初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政策的专用名词进入中国人的话语范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政府的重要政策目标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其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源远流长。许多现代经济学学者对公共产品理论做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公共产品理论体系完整地论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当性、必要性与可能性。 选题的意义:中国自20世纪70年

4、代末实行改革开放至今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但在由温饱社会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庞大的公共需求不可避免地与总量不足、发展不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发生矛盾。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一直在不断推进。文章通过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逐步实现其政策目标。 研究的问题:怎样通过较为规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以扎实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具体分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制度变迁、重点领域与阶段性特征总结其发展的脉络与趋势反思其得失? 2.研究设计:基于现实操作性定量研究时将文本范围主要确定为中央政府的政

5、策文本主要包括宪法、全国党代会报告、五年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等四种类型。主要采取内容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与批评话语分析三种研究方法。首先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进行价值类型和价值内容的分类在信息提取、 信息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并实现概念的操作化;其次以纳入选择范围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序列逐一分析每一政策文本并将其归到各类价值及其相应的价值内容中去对全部政策文本的价值分析完毕后对基本公共服务关键词进行频数统计;最后以整理出的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廓清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时代特征、发展阶段梳理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变迁逻辑。 3.政策回顾:通过政策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基

6、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在党的执政理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公共需求共同作用之下经过了较为曲折的变迁过程。从价值取向来看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经历了“平均效率公平”的三次转换;从时间序列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可以划分为1949-1978年、1978-20_年、20_-2021年三个阶段;从政策内容来看基本公共服务经历了低水平平均、严重失衡、迈向新的均衡三个时期。 4.研究反思:纵观不同时期的政策文本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着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双重缺失。在价值理性层面表现为民主性、法治性匮乏政策文本的制定主体呈现“强精英性”与“弱参与性”政策文本的法定效力凸显“多政策性”与“少法规性”

7、;在技术理性层面表现为科学性不够政策文本的具体内容呈现“显碎片化”与“弱整体性”。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文本的制定主体呈现“强精英性”与“弱参与性”。 在现实的政治过程中政府承担着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基本责任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在政策文本的制定与出台过程中可以忽略公民参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出台往往不是多元主体间的社会互动而是由政府精英进行利益综合再在权力精英之间进行政治折中。这种“内输入”彰显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制定主体“强精英性”的特点。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文本输出作为一种精英主导、行政支配、自上而下的福利赋予行为缺少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没有有效的

8、公众参与政府自利性取向下的短视行为、政府垄断供给中的效率不高、公共服务质量低下以及各种“寻租”腐败问题的“政府失灵”问题必然大量存在。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文本的法定效力凸显“多政策性”与“少法规性”。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往往是以文件、规章的形式推动的有鲜明的“政策性”。通过对政策文本的分类统计可以发现虽然目前我国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均有法可依但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要求相比我国公共服务法制建设还比较滞后诸多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立法空白一些公共服务法规也存在不少的缺陷与漏洞。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文本的具体内容呈现“显碎片化”与“

9、弱整体性”。 从政策文本可以看出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具有严重的“碎片化”特征体现为公共服务政策的条块分割、部门主义这些“弱整体性”的政策大大影响着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与效率。这种“碎片化”表现为制度分割型碎片化、资源缺乏型碎片化和府际博弈型碎片化。以医疗保障为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制度各自独立运行其资金来源、缴费比例、供给主体投资能力各不相同突出显现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显碎片化”与“弱整体性”。 5.未来展望 近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供给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远未达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目标。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

10、等化”的政策目标需要不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法治化、民主化与科学化进程。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一项面向公民的社会安排要达到让公民满意的效果必须让公民参与到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的政策过程中来。公民参与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种类、数量和质量的整体水平最终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在坚实的民主基石之上。此外必须把法治化作为扭柄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建构“宪法-法律-政策”系统化、立体化的制度体系。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融合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理想的政策目标承载着广泛而深厚的价值诉求。这并不意味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科学和理性精神的排斥相反它要求价值诉求与科学精神的契合与统一。 三、论

11、文的方法 对政策文本分析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超越表面化的文本政策溯及其背后真正的利益动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文本是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表象形态是静态的文件总和。我们需要透过这种静态政策文本的表象形态去把握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内在的实质形态即政策文本所内隐的基本公共服务价值取向、工作思路和内容特点。基于本文的研究旨趣拟采取内容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与批评话语分析三种方法。通过对我国从城乡兼顾、城乡失衡到城乡统筹基本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着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双重缺失。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需要不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法治化、民主化与科学化进程。

12、四、 启发 1.选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当代中国具有现实的正当性、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文本的回顾与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启示我们除了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思考政策背后的意义所在。通过对政策的理顺研究推动政策演变的原因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从不同的研究视角看待问题写出好文章。 2.结构:文章结构遵循“问题的提出研究设计政策回顾政策反思未来展望”这一结构模式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规范、严谨这启示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要格外注意逻辑性思路要清楚注重想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同一。 3.方法:文章通过较为规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以扎实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具体分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

13、等化政策的制度变迁、重点领域与阶段性特征总结其发展的脉络与趋势反思其得失。这启示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论据的可靠性可靠的论据才足够支撑观点使人信服;作者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对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进行回顾与反思这是并不常见的视角这启示我们要勇于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收获;而文章所采用的内容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与批评话语三种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与运用通过量化描述更具体清晰以时间为序更容易揭示事物演变规律从而预测其未来发展态势。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出发对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的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度分析微观解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文本的语言结构其实我们思考问题应

14、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推动立体、系统思维。 4.文字表达:作者以扎实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具体分析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制度变迁、重点领域与阶段性特征用语严谨衔接自然。作者在引用文献时引用合适得体与自己的观点结合的恰到好处其实我们在写论文时要注意合理合适的引用论文最终的的就是严谨避免口语化。 5.感受:通过政策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在党的执政理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公共需求共同作用之下经过了较为曲折的变迁过程。从从城乡兼顾、城乡失衡到城乡统筹存在着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双重缺失。政策没有得到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撑这使得政策在实施起来的时候缺少说服力我国应继续稳步推进法律体系的完善。在政策的推进过程中社会公众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有效参与。这使得政策缺乏的了一定的人文特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身就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一项福利政策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宣传另一方面公众更要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通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法治化、民主化与科学化进程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逐步促进我国制度、政策领域的进步与完善。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